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式设计古建木制工艺榫卯之美

    中式设计古建的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代木制工艺的基本制作模式,在整件器物上,不用一钉、一丝的金属连接,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采用纯手工制作。中式设计古建中榫卯咬合,构成巧妙且富有弹性的框架,相互间的匹配更加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那么今日天佑唐人中式设计机构小编为大家详解这榫卯的来由吧!

    传说春秋时代,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式设计古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中式设计古健木制工艺的榫卯结构在没有钉子、绳子、接合剂的情况下,你能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吗?这对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六根木条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动动脑筋可拆解,装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式设计古建中榫卯结构是一种很普遍使用的木凿技术,起源非常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中国木结构建筑和家具中一直在广泛应用,但二者技术层面上侧重不同,建筑上侧重结构稳定,因为榫卯结构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结合在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受力,合拢时成为一个高强度的完美的整体。

    中式设计古建中榫卯结构成就了中国含蓄内敛的审美观,接合处由于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在结构力学里就是柔性节点而不是刚性节点(比如焊接),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除了木材延展力外,主要是由于一个个的榫卯富有韧性,不致发生断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是丁,卯是卯
榫卯工艺的木结构易学模型 之二
美到骨子里的“榫卯”
榫卯,中国建筑之魂。
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榫卯
[中心组活动] 孔明锁的制作(工艺) 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