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纪录片《路遥》解说词 (上篇) 【根】


  这是陕西延川县城的十字街头。    

  这是陕北一条普通的石板街道。

  这里留下了路遥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的足迹,他百万字的长篇小《平凡的世界》开头的生活原型就指的这地方,让我们听听他当年自己的声音......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了,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这是陕北高原上的清涧县城。早在一九二七年,在大革命时期,就爆发了最早的清涧起义。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仍然很贫穷,也默默无闻。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王家堡,也是同样。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贫苦农民的儿子路遥,就出生在王家堡这孔破旧的窑洞里。

  这就是路遥生身父亲,他刚从山里干农活回来,因我们的到来,穿上了这身灰色的干部服。路遥的母亲和他的妹妹伤心的哭泣,而他的父亲刚强,则沉默不多语言,只是在我们告别时,父亲流泪了。

  路遥八岁那年,他老人家实在无法养活路遥他们兄妹几人,领着刚懂事的路遥,顺着这条山路,朝延川县而去。

  幼小的路遥在天没亮就被他的父亲从被窝里拉起来,连口凉水也没喝,一身单薄地就跟上父亲走了。天亮时到达清涧县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买了一碗油茶,全给路遥喝了,继续赶路。他们忍饥挨饿,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赶到了延川县的郭家沟村。

  郭家沟在距延川县城一二十华里的一条山沟里,他的大伯父王玉德就住在这里。

  这就是路遥的伯母李桂英,伯父王玉德已经过世了。

  当路遥被父亲领到郭家沟时,这位善良的伯母说什么也舍不得让这么小的路遥跟他父亲给别人揽工。伯母在王玉宽同意后,把路遥留下了。

  几天后父亲要走了,幼小的路遥已经知道,父亲把他给了伯母。他站在院子一棵槐树后,什么话也没说,眼巴巴地看着父亲从坡上走下去,渐渐消失在那条小路尽头时,躲在树后的路遥泪流满面....

  就是这样的窑洞,就是这样的油灯下,路遥从九岁起到离开这里,将近十多年来住在这里。

  如今大妈说: 可想的厉害呢?

  在这吞糠咽菜的年月,路遥的伯父家也十分贫穷,但这两位老人费尽力气,供路遥上学,路遥在他家河对面的乡村小学校里读书,我们来的这一天,孩子们正学校挖地里的土豆。

   “你认识路遥吗”?他是路遥的侄女。

  这是延川县小学,路遥的高小是在这里读完。

  在饥饿和贫穷中,路遥艰难地长大。幼时,他只有冰天雪地的冬季才能穿上鞋。他长的很大时,还没有穿过一条新裤子。学校里别的孩子拥成堆儿耍闹,而他却孤零零远远地躲开,因为裤子是破的,害怕撕得更破,不敢到人前去。

  然而,站在我们面前这位老大娘,宁肯自己受苦受饿,也要想春法子让路遥好好读书。唯独苦了大娘。

   她提上筐子,拄上打狗棍,鸡不叫就起身。步行五十里路赶到延长县。李大娘只所以走这么远的路,唯独人陌生,又不会给路遥丢面子。把要的干粮像摆地摊似地,晾干,然后,疯颠颠地送给在延川上学的路遥。

  两座大山,夹着一道山川,延川县城中学坐落西山上,现在的中学校舍已不是当年上学的校舍了。学校在分配煤炭,严寒的冬天到来之前,每个教师可以分配到800斤煤炭。

  问小同学:“知道路遥吗?”当年路遥也住在这样的窑洞。

  此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击碎了成千上万热血青年的梦。

  路遥随着梦的破灭在坎坷的人生十字路口上痛苦的徘徊。

  路遥被迫回到了养育他的那个郭家沟。

  回到郭家沟村的路遥同父辈们一样,日出面耕,日落而归,挥着老镢头,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生存而苦苦地挣扎。

  陕北,这是一块产生史诗和英雄的地方。

  陕北,北斗七星照耀下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因各种各样,使这块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奇特的人们,他们在梦幻,他们用自身去创造美丽的传说。

  父老乡亲们注视这位后生,路遥的组织才能和智慧与其刻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们。村革委会与大队书记刘俊宽在路遥困境时,全力支持他。先后推荐他当上了小学民办老师,后经公社同意,抽路遥到县革委会通讯组搞宣传。
  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路遥这些陕北奋斗的青年朦胧地意识到外部世界之大。陕北青年力争挣脱这块土地的拼命精神和北京知识青年活跃的思维相碰撞,产生了激烈的冲动,更加坚定结实了路遥远大的生活目标。
  北京女知青林达这时与路遥相爱。林达长于写作,颇有才思,她以程远的笔名发表散文,后来成为路遥的妻子。
  路遥作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高原汉子,将永远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第一把小提琴手。
  二十多年风风雨雨过去了。

  一九七三年,路遥终于三步一曲折地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跨进了延安大学的门坎。大学期间,路遥严肃地审视他的人生道路,在艰辛的日日夜夜里,他自始自终地勤奋读书。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生活和文化基石,奠定了他的一生。
  在西安市建国路71号,有一处三十年代盖起来的平房,就是这样的大院,就是这种条件,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颇有成就、卓有影响的诗人、作家和评论家。农民的儿子路遥,就是这个富有生机蓬勃队伍中的一员,并很快成为一员主将。
  路遥的全部创作与生活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他把自己青少年时代全部的心酸藏在心中,然后露出微笑地进行奋斗。直到弥留之际还念叨着陕北。
  然而他的父亲王玉宽,没向我们倾吐一句自己的感伤与愁怅,他的父亲与白发苍苍的叔父们,和七十多高龄的养母仍然在这块土地上艰辛劳做着。

  他最根深的力量来自这块土地。
  但是许多人难以理解路遥,一个人对自己故土的一切爱的如此魂牵梦绕的地步。
  让我们走近他!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进拴|追怀路遥
路遥:平凡世界的不平凡之路
往事|独家: 那个陕北青年——路遥
卫光明 || 陕北记历(一)
《故事里的中国》追忆路遥:儿时的苦难无法改变,但读书让他敢望星空
路遥死前三个月,派车叫贾平凹来相见,叮嘱一句话让老贾号啕大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