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句譬喻经】 • 无常品第一(六)
图片
【法句譬喻经】 · 无常品第一(六)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无常品第一
(六)
昔,佛在王舍城竹园中说法。
时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却后七日,皆当命尽,自共议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扪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宁当不能避此死对?”
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正处其中,无常杀鬼安知我处?”
一人言:“吾入须弥山中,还合其表,令无际现,无常杀鬼安知吾处?”
一人言:“吾当轻举,隐虚空中,无常杀鬼安知吾处?”
一人言:“吾当藏入大市之中,无常杀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
四人议讫,相将辞王:“吾等寿算,余有七日,今欲逃命,冀当得脱,还乃觐省,唯愿进德。” 于是别去,各到所在。
七日期满,各以命终,犹果熟落。市监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 王乃悟曰:“四人避对,一人已死,其余三人岂得独免?”
王即严驾往至佛所,作礼却坐,王白佛言:“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获五通,自知命尽,皆共避之,不审今者,皆能得脱不?”
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
一者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
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
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
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静,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王闻佛言叹曰:“善哉!诚如尊教,四人避对,一人已死,禄命有分,余复然矣。”
群臣从官,莫不信受。
注 解
【梵志】:指婆罗门或外道之出家者。
【中阴】:又名中有,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阴者五阴之阴(五蕴),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成实宗以为无之,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直至所至。余皆有之。
【魔兵】:以种种烦恼譬喻为魔之军势。
往期回顾
(十八)就楼磨刀喻
百喻经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98个
听佛乐
看故事
禅是一枝花龚玥 - 禅是一枝花
NO.18 寓言小故事
就楼磨刀喻
白话版摘自网络
楼上磨刀
【原文】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犹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译文】有一个人给国王征去作很苦的工作,一作作了很长的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就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简直割不进去。于是他就在家里找磨刀石,终于在楼上找得了一块。这样他就就上楼去磨刀,磨了以后,就到楼下剥骆驼皮。割了几下,刀又钝了,又上楼磨刀磨后再到楼下来割。这样走上走下,多次跑了,使他身体疲劳不已,实在觉得太累了。後来他想出一个法子,把骆驼吊上楼去,以便一边磨刀,一边来割,他认为这样作是很聪明,可是众人都笑他笨拙。
这故事比喻∶有一些人往往不从因地上(根本上)改过迁善,只是想多得钱财以修福果,或只是笨拙地炫耀富贵,把持戒修学放在脑后。这些人正同往返磨刀,把死骆驼吊上楼去,以便利磨刀的那个人一样的愚痴!
收录于话题 #百喻经故事
98个
上一篇(十七)债半钱喻下一篇(十九)乘船失釪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喻经【白话译文】(18)·就楼磨刀喻
悬驼就石
《百喻经》里愚人多
上楼磨刀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就楼磨刀
死亡的骆驼!被上亿人阅读的一个小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