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穆先生:放之四海皆准的“相处之道”

孔子所谓之忠恕,内本己心是忠,外推他心是恕。己和他同属人,换言之,则同是我。我心即人心,人心即我心。此种人心之同然处,即是人心之常然处。此种同然与常然之心,中国人则名之曰性。我之为我,不在我身与人有别,而在我之心性与人有同。并不是有了我此身,即算是有我,应该是具有了我之此心性,才始成为我。此种我则并非西方个人主义者之超绝的理想我,而是中国人伦观中所得出的中庸的实际我。

 

——《人生十论》



 

人与人相处,古今中外,似乎人人各有一套,我觉得放之四海皆准,百世以俟圣人不惑的,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孟子所讲的“爱”、“敬”,合起来讲,也就是仁义道德的“仁”字。

 

试想人人如果能够凡事尽己,并推己及人,既能自爱,又能爱护别人;既知自重,又能敬重别人,彼此之间,还会有相处不好的道理吗?

 

忠、恕、爱、敬,发之于心,照常理来讲,人人都应做到,天下应该太平,何以事实并不如此?天下老是大乱?那是由于好些人心有所蔽,心理变态所致。那些人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只会要求别人对自己忠、恕、爱、敬,不知道也应该忠、恕、爱、敬别人。

 

他们实在应该多想想,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对的,绝不该自私自利。如果没有夫,便不会有妇;没有妇,也不会有夫。没有父,既不会有子;没有子,也不会有父。没有老师,当然不会有学生;没有学生,谁又能称什么老师?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没有别人,哪会有自己呢?

 

一人之所需,百工之所为备,世界上如果真正只有一个自己,没有了别人,那么自己也别想活了。因此,任何人都应具有“仁民爱物”的精神,尽量服务别人,贡献社会。

 

——《中国文化丛谈》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曾任北大、清华、西南联大教授,创办新亚书院。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本微信专事摘录  钱穆先生著作

微信号:qianmuyuzgwh

新浪微博:钱穆与中国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穆:如何“养心”
一起学《论语》19.6子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里仁篇4·6
5月2日问对: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道不远人人自远
人心解读害死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