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了!“Siri”竟然学会撕逼了:你可能会被它骂死...

辩论,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任凭“敌我”双方吐沫横飞火光四溅但仍然要保持风度,能BB就绝不动手,“和平友好”交流意见的过程。



这种互相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是21世界最文明的“撕B”,往往也是吃瓜群众最乐得“欣赏”的艺术表演项目。


但令人震惊的是,如今,这门人类专属的艺术课程,竟然有了机器人参与——今年6月,IBM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一款辩论机器人Project Debater!


就是这个长得像冰箱一样的家伙。▼


在这场“骇世惊闻”的辩论赛开始前,没有人会拿一个人造器械为语言对手。


因为对于人类而言,语言这门艺术和绘画、编曲一样,需要仅有人类具备的创造性,不仅是人类赖以自豪的领域,更是人工智能发展至今,人类抵御机器人“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之一。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辩论现场,Project Debater通过幽默的语言、严密的逻辑、丝丝入扣的辩论技巧,战胜了专业级辩手!



 

全球首款辩论机器人,巧舌如簧胜过人类


从表面看起来,Project Debater长方体的造型,倒是酷似一台空调,但它有点类似Siri/Alex的仿人类女声开场,还是镇住了现场不少人,颇有气势。


 “Hello, Noa. We meet again” 


仔细琢磨一下,打招呼的语言很可能是事先程序设定,不必大惊小怪。但接下来的发展走向就颇令人意外了:


这场辩论中,辩论机器人Project Debater面临的对手是两位专业级辩手:以色列国际辩论协会主席Dan Zafrir和2016年以色列国家辩论冠军Noa Ovadia。


左边为Dan Zafrir,右边为Noa Ovadia▲


整场辩论一共有两轮,分别围绕“是否应该补贴太空探索项目”、“是否应该扩大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为辩题展开,辩论机器人Project Debater持正方观点,人类辩手持反方观点


在双方都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双方各做4分钟开场发言,再由对方分别进行四分钟反驳,最后由两分钟总结发言结束。


辩论结果由现场包括记者、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内的50余位观众投票决定。


最终比赛以一胜一负收场,人机辩论打成平手。


但比结果要更令人关注的,是Project Debater在辩论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会抖机灵的辩论机器人


Project Debater理解人类辩手的发言显得比较缓慢,常常需要在过程中停顿反应,但通过它的回击发现,它在尝试理解人类辩手的发言并以其中漏洞来反驳对方。


利用其强大的“大脑”,Project Debater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人类辩手的语言,并引用存储在“大脑”海量资料来加以引用,各种名人名言,各种权威数据等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反驳得漂亮没有漏洞。


甚至,Project Debater还能够通过预测,来判断对手的下一步发言并以此先发制人。



在“太空探索”相关辩题中,当人类辩手表示,“人类有很多其他事业更值得我们去花钱”的观点时。


Project Debater反驳道:


“这么说当然可以,但我也没说太空探索是我们唯一要花钱的项目,也没有说除了太空探索我们就不做别的了。”



这种“严密思维”和“敏锐判断”,可一直是AI一向擅长的领域——“几乎完美的逻辑能力”,毕竟它的背后是一道道的程序命令。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的siri和小爱同学被写入这种辩论程序,一旦你和它们“开火”,它们绝对能把你喷成筛子...



但只会咄咄逼人的机器人并不招人喜欢。它们还有更高明的一招——模仿人类的幽默风趣,擅长抖机灵。


在表达“人类应加大远程医疗技术应用”的观点时,Project Debater就是以一段幽默自嘲作为开场:


“今天这种重要场合,我肯定会热血沸腾,但可惜我没有血液啊。”


在对外演讲和辩论的场合,Project Debater不止一次逗得现场观众发笑。



超级大脑、几乎没有破绽的逻辑、偶尔抖个包袱,这些优秀的素质加在一起,让Project Debater赢得了辩论现场观众的心。


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很有可能让人们想到,在将来的某一天,Project Debater是否有可能成为类似“律师”一样的角色?


根据IBM的野心,Project Debater极有可能被打造成一个类似“智囊团”的角色,辅助人类做出更加科学明智的决策。



 

严肃点,辩论机器人“厉害”在哪?


要说人工智能,这两年我们什么没见过:


表情神态酷似真人的类人型索菲亚、仅用几个月就打败世界围棋冠军的学习型AlphaGo、牙尖嘴利能作诗怼人的微软小冰...即便是人类赖以自豪的艺术领域,也诞生过各种创作类机器人。。。


已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


为了让机器人具备“智能”,科学家们在极尽所能地让机器人“拟人化”。除了听人话干人事,机器人还在模仿人类的“反应”。


其中最简单直观的就是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不仅指能讲笑话,也需要能意识到“好笑”这件事本身。


例如《星际穿越》里的机器人Tars,它不仅话痨,还懂“幽默”,会跟人类开玩笑。例如电影《霹雳五号》,霹雳五号能听懂“爸爸”的笑话,感受到快乐。



转换到Project Debater身上,它试图用幽默开场,试图调侃自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但幽默感只是机器人拥有智能过程中非常“小”的一步。


为了检测机器人的智能进化程度,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了“图灵测试”——通过人类和机器进行交流的方式,一旦人类无法分辨对面到底是人还是机器时,机器就被认定拥有了智能。


图片来源:rationallyspeaking.blogspot.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AI 专家告诉你,目睹IBM 辩论机器人打败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终于输给了人工智能,还好人类没放弃
陈根:机器与人,走向辩论可能
王小川、IBM 专家等大咖激辩:人工智能会不会改写商业规则?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