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为什么被我们永远怀念——当代文学名家心中的孙犁

孙犁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其文品和人品的可贵。今年5月是孙犁诞辰1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精选了部分当代文学名家评价孙犁的文字,以飨读者。(评论者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孙犁的文章有一种特别清淡的味道,但这种清淡不是没有感情的,在这份清淡之中包含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孙犁的文章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读出他对生活、对人生的一份特有的情感。

陈明《孙犁是我的文章知己》

综观中国文学经纬,应景于一时之作,多能爆响于一时,而不能流芳于永久。孙犁的文学心志,恰好与之相悖,他从没希望自己的作品大红大紫;其文学马拉松的结果,倒是一些当年大红大紫的风潮之作,茎叶与花朵随风而去,风景深处却独留下了孙犁。

从维熙《荷花深处祭文魂》

我没见他写过鼓吹淡泊名利、淡泊人生的文章,但他事实上画出了一幅忠实于自己人生观、文学观的当代革命士人的标准像。细看这幅像才发现,一个不吹不擂,不争不喊,静心为文,默默奉献的人,要比另一类人勇敢,坚强,有毅力,还要比他们更有本事。

邓友梅《恭送孙犁师长》

他给文坛留下的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性格。把这种风格与性格合在一起,便是孙犁的文学空间。孙犁是当代文坛特立独行的“惟一”。他是不可模仿也无法模仿的,这便是他至高的价值。也许我们的理论界过于钟情于种种舶来的新潮,对孙犁的空间远远没有开掘。而且,在今天市场化中充满世故与故事的油腻腻的文坛艺坛中,由于孙犁这种为人为文的存在,使我们觉得清气犹在,呼吸起来,沁人心脾。

冯骥才《留得清气满乾坤》

每日里,固守“耕堂”,笔耕“芸斋”,自甘于为文的“寂寞之道”,自乐于淡泊的“吃粥生涯”;大隐隐于市,澹定而自如;远红尘如远铜臭,避功名如避腥檀;高洁如兰竹,孤傲如梅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香远益清,天下景从;如今,“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如此襟怀,达致如此境界,当今文坛,又能有几人?

侯军《遥寄文星》

是的,就孙犁的大多数作品来说,它们比较擅长于描绘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时代激流中的一片微澜,或者是心灵世界中的一星爝火,若是用绘画来比拟,它们近似于一幅幅色彩宜人、意境隽永的“斗方白描”。但,这样的“斗方白描”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斗争,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来看,又何尝不足以构成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的画卷?

黄秋耘《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在继承发扬汉语简洁、沉郁、机智、铿锵的特性方面,在使用汉字组词造句以体现作家风骨和时代特征方面,先生是高人一等的。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峰巅中的一座。他的散文随笔为当代贡献了一种卓越的文本样式。这是中华古典文学以它认为的适当方式赠给20世纪以及后世读者、写作者的礼物,体现了中国文学史对于后人的爱护与扶植。

贾宝泉《深厚沃土上的参天巨木》

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因此,模仿他的人要么易成名而不成功。如一株未长大就结穗的麦子,麦穗只能有蝇头大,要么望洋生叹,半途改弦。

贾平凹《孙犁论》

孙犁同志后期的大量散文随笔,其语言已臻化境。意到笔随,清峻睿智。既鞭辟人里,振奇拔俗,内含深层指向;又襟怀高淡,从容稳健,咏叹讽颂,浑然融圆,不失诙诡之趣。叙事陈情,哪怕是短短的几行书信,也给人以启示性。每每让人想起“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千古绝唱。

蒋子龙《语言巨匠》

对草木虫鸟等具有丰富知识与浓厚兴趣,又深谙中国文学传统的孙犁,继承并拓展了《诗经》《离骚》及唐宋诗文的艺术精神,在其散文诗歌等作品中,亦多有以草木虫鸟之类“假物寓兴”之作。而作为其“寓兴”的所“假”之“物”,如他的日常生活一样普通,都是些人们常见的草木鸟虫之类,而并非名贵的或被历代文人反复写过的动植物,但其所“寓”之“兴”、所寄之意,却自有别一番境界与意味。

金梅《孙犁诗文中的草木虫鸟》

一位大作家能以他自己的文集当作他的骨灰盒,也就是当作他一生的寄托、归宿和希望,说明他的追求,他的自信。孙犁如此,也正合他一生的表现,这表现就是:他是一位“纯粹的作家”。

李国涛《为人为文 冰清玉洁》

是的,刻骨的人性深度,这是永远不会旧的。一九五六年的孙犁先生固然与当时的所有作家一样受限于历史境遇,但他对人的忠直守望却使这部作品能够超越时代,超越他的肉身而抵达现在,甚至未来。

李敬泽《近半个世纪 两个孙犁》

人,难得一生不做一件违心的事,更难得不说一句违心的话,惟有孙犁老师,在历史面前无愧,置极左路线的干扰于不顾,不改变对人对事的判断标准,半个世纪的时间,对于那些追风得意的“成功”者,孙犁老师没有说过一句赞许的话,对于蒙冤的人,无论我们在他面前说过怎样放肆的话,有过怎样狂妄的表演,孙犁老师都从来没有揭发过谁,更没有义愤填膺地批判过什么人的“灵魂”。

林希《风范永存》

孙犁大师活着时,可以用“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十个字来概括。他自觉地选取了边缘生存的定位。但他呕心沥血地写下的文字,却并不会久久地徘徊在经典之外。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文学金矿,给有志于像夏志清那样把被一般人忽略乃至抹煞的伟大作家予以科学定位的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学术可能性。像《铁木前传》这个中篇小说,就值得有人以夏志清评价《金锁记》那样的学术胆识,来一番细致人微而又鞭辟入里的阐释,将其人类普适性的美学意蕴加以弘扬,稳归于经典档案。

刘心武《泉石野生涯》

他一生做人为文,走的就是澹泊、寂寞之道。这在他并非经沧海之后的超然——尽管他经过烽火岁月、动乱年代——我觉得这是他骨子里就带着的。从他身上我感觉到,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也只有安于寂寞,才能不为争名于朝、逐利于市、取媚于名所累,才能保持住一个文人人格的尊严。

罗雪村《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在一部由悲壮和悲凉的色调交集起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孙犁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使不一一罗列他的许多著名作品,也不具体地去描述他的大量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只要摘录一些文学的评价,就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起来。

马相武《今天我们如何纪念孙犁》

在我的眼里和心中,孙犁最可贵的艺术品质就是对于美的崇尚和追求。读过孙犁作品的人,都难免被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所打动,这不仅表现在描述上的诗情画意,构思上的精巧别致,语言上的简洁秀美,更表现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艺术家倾心于美的情致。

钱谷融《凝于笔端的永恒之美》

孙犁是个好静的人,轻易听不到他高声说话。他还很爱干净,看稿时便戴上一副套袖,旧衣裳做的,褪了色,灰灰的辨不清当初模样,却被他洗得干干净净。他的桌面擦得也很光洁,伏案一天,套袖也不见一星儿尘土。下了班,他把套袖摘下来卷好,放进抽屉里,整整齐齐的,转天再戴。他虽然不说话,他的好静好净却仿佛有一股磁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那时,文艺组办公室里从没人大声喧哗,也没人谈论家长里短。

宋安娜《大师的手》

孙犁的热,在其身后一直持续着,成了文坛的趣话。总结其一生,话题颇为丰富,牵连着文学史诸多神经。他早年文字清纯如童子之音,晚年多了一点旧文人的痕迹,但总体不在士大夫文化和绅士文化之列,有人间的真气。我个人常注意的是,其遗著里挥之不去的鲁迅的那些声音,这成了他精神史的一部分。假如细读他的作品,灵魂深处,摆脱不掉的是现代文学的一个主题。理解他思想与审美特点,不能不考虑到这个因素。

孙郁《孙犁的鲁迅遗风》

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寻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或者还给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或许他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丽与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倘若我们读过他为《孙犁文集》所写的前言,便会真切地知道他对自己有着多少不满。因此我更愿意揣测,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终埋藏着一个大家真正的谦逊。没有这份谦逊,他又怎能甘用一生的时间来苛刻地磨砺他所有的篇章呢。

铁凝《怀念孙犁先生》

孙犁早期的作品风格明丽、浪漫、乐观。读者再读孙犁后期的作品,会感到作家的风格从清新明丽转入沉郁顿挫,尤其是读到他一系列记梦的作品,更感到作家创作风格的巨大反差。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最难的就是突破:突破已有的风格,突破早期的局限,突破熟悉的题材,在原来的基础上完成一次飞跃,达到艺术的高峰。孙犁在长期的探索中完成一次“蝶变”,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里翩翩飞舞,是“庄周梦蝶”,也是“蝶梦庄周”。须知,晚年孙犁的梦,是艺术生命力旺盛的、生命的层层重叠,是生命意志的顽强表现。因为有梦,孙犁活得更丰富了。

卫建民《读懂孙犁学习孙犁》

孙犁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读过,对于他的作品,我的评价是:冀中乡俗画家。这也就是说,读完孙犁的文章后,在我们的脑海中立刻能联想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魏巍《孙犁帮我编过诗集》

毫无疑问,先生是当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先生生前身后,固然有各种名号加诸其身,先生依然只是自己。先生的独特,不在于狷介,不在于浪漫,而在于平实,在于真气逼人。先生反复谈到“真”,从做人到作文,在最后的《曲终集》中,先生坦承:“大家都希望作家说真话,其实也很难。”“我以为真话,也应该是根据真理说话。真理就是公理,也可说是天理。有了公理,说真话就容易了。”先生的文字,都是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生发,就像老农躬耕于田间,汗水落地,庄稼长出。大真大美,归于自然。越是普通的读者,越是感到亲切,越是能体味出先生文字的真味,成为先生的知音。这就是大道低回。

谢大光《百年孙犁编选后记》

孙犁几乎没有个人的私利,他歌颂世上之最美,让人们净化心灵;他爱祖国,爱人民,为使人民素质提高、活得更健康美丽,他舍得使出生命。他为此而精心打造自己的人格和文格,把文字锤炼得真正称得上是珠圆玉润。

徐光耀《纯粹的人纯粹的作家》

孙犁最爱人尊重人,最有艺术良心,最看重性灵,最和善最低调,漫不经心却直逼人心最老辣,最不图虚名而对美学信仰毫不动摇,经过残酷的战争洗礼和更残酷的文狱洗礼之后最明白,在解放区以至于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文学大师,是做人的楷模,自成一家。只此一家,只有一个孙犁!

阎纲《“多年的经验”与“50 年”大限——作于孙犁逝世10周年》

在我十几年前研究现代小说史的时候,孙犁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以艺术家的明丽而精致的感觉,拓展和变动了解放区文学的格局情调,提高了它的艺术档次,告诉人们存在着赵树理、丁玲以外的更有审美魅力的可能性。他在新时期以后的写作,我读得还不够多,但也感受到他的眼光往返古今,博识而明道,在孤寂的深沉中露出奇崛的苍凉感。他的文学在新时期依然散发着生命的魅力,而且这种生命在新时期获得更多理解,更见亮色。这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杨义《孙犁的文化哲学》

孙犁的一生是真诚地做人和为文的一生。孙犁以他生活与文学的实践让我领会与牢记了两个字:真诚。孙犁说:“如果没有真诚,还算什么作家?还有什么艺术?”(《奋勇地前进、战斗!》)“虚伪和矫饰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是不足取的,可耻的。”(《阿凤散文集序》)孙犁把真诚看作是一个作家对待人生、对待文学事业必须具备的“起码之点”。真诚是孙犁其人其文的精魂。

张学正《一生真诚》

权威文集,经典流芳

《孙犁文集》(全八册)

文集囊括了作者数十年来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理论、杂著等方面创作的全部精华。含前编、续编两部分。其中,前编共列七卷,分五册;续编共列六卷,分三册,主要收录作者晚年的著述,并补入前编未能收入的作者早前的重要著述。这一版本由孙犁亲自审定清样,是孙犁全集性作品的权威版本。

《孙犁文集(补订版)》

补订版增收了《曲终集》和当年未能收入文集的旧著,并将近年搜集到的百余封书信收入其中,共计九卷十册。第一卷短篇小说,第二卷中篇小说,第三卷长篇小说,第四卷散文,第五卷诗歌,第六卷戏曲,第七卷文艺理论,第八卷杂著,第九卷书信;编目上打通前版两编,统一按类分卷,以卷编年。每篇文章的排列,以作者在文尾所署时间或发表先后为序,时间不明者,则推定大体的写作时期,酌为编入。《孙犁文集》(补订版)无论是在体例编排方式上,还是在内容修订上,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可谓孙犁作品的最权威集大成。

历尽沧桑,记录反思

《耕堂文录十种·晚华集》

《晚华集》收散文30篇,大部分写于1977—1979年,用诗化的语言回忆讴歌战争年代的生活和人物,还有一部分艺术见解精湛、文字生动简约的文艺杂谈、序言和通信。本书开辟了回忆性散文写作形式。其回忆性散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回忆童年时代、上学生涯以及抗战生活;二、创作回忆类;三、怀念友人类。此类作品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文化反思价值,读来仿佛在听一位历尽繁华与沧桑的智慧老人的人生箴言。

《耕堂文录十种·秀露集》

《秀露集》既有清幽深远的抒情散文,又有独具见解的文艺随笔、读书笔记、序言、通信等,还有关于创作、编辑方面的经验分享,内涵非常丰富。本书的最有特色的地方是“耕堂读书记”和关于文艺理论的阐发。读书记是孙犁先生晚年最爱写的一种题材,他谈《庄子》《韩非子》《三国志》等等,既有关于书的来龙去脉的表述,又有对书的内容、艺术方面的独到评价,借历史人物的风雨人生来抒发现实感慨,可谓入木三分。《文学和生活的路》《关于儿童文学》等,显示了作者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耕堂文录十种·澹定集》

《澹定集》共收散文47篇,其中的《答吴泰昌问》可以看作《文学和生活的路》的续篇,《同口旧事》对理解孙犁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大抵是谈文论艺之作,如《读作品记》系列等;其中有几篇谈买书的文章,如《买〈太平广记〉记》《我的二十四史》《我的书目书》等,还有一些回忆性散文,像《〈善闇室纪年〉摘抄》《乡里旧闻(二)》《乡里旧闻(三)》《同口旧事》等篇。

《耕堂文录十种·尺泽集》

《尺泽集》首次收录了“芸斋小说”,令读者耳目一新。还有怀人记事、思及故乡、追忆童年和战争岁月的回忆性散文,如《亡人逸事》《报纸的故事》等。另外,还收录了作者的“小说杂谈”系列、“云斋琐谈”系列。孙犁先生不喜欢官场,远离热闹,自甘寂寞,正因有了这种难得的品性,才能长期以宁静沉潜的心态,进入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艺术境界。

《耕堂文录十种·远道集》

《远道集》收录了作者1982—1984年间创作的“芸斋小说”,如《幻觉》《地震》等;已初具规模的“故事”系列,如《牲口的故事》《住房的故事》等;回忆性散文,如《乡里旧闻》;“芸斋琐谈”系列,如《谈忘》《谈迂》等;还有“小说杂谈”系列,等等。此外,新增“文林谈屑”系列,依旧娓娓而谈,深刻独到,充满理性反思。

《耕堂文录十种·老荒集》

《老荒集》承续着前五册书的写作形式,继续深化着“芸斋小说”系列、“芸斋琐谈”系列、“乡里旧闻”系列、“耕堂读书记”系列、“回忆性散文”系列等的写作。《老荒集》的特色是新增的“书衣文录”系列文章。此类文章是作者写在包书皮上的关于《老荒集》的精短的话语,或记此书的来历、或记版本价值、或记自己的感慨、或记与此书相关的故事,往往寥寥数笔,画龙点睛,颇有“微言大义”的神韵与风采。

《耕堂文录十种·陋巷集》

《陋巷集》共收入小品、随笔、函简、读书记等四十余篇。既有回忆性散文,如“故事”系列——《昆虫的故事》《鞋的故事》等,“怀念追忆”系列——《悼念田间》《关于丁玲》等,又有“芸斋琐谈”等智慧小品,以充满智慧与豁达的笔调谈人生、谈文学,还有“小说杂谈”“耕堂读书记”等。

《耕堂文录十种·无为集》

《无为集》包括“芸斋小说”系列、“回忆性散文”系列、“耕堂读书记”系列、芸斋短简等,大多数是作者在1987年一年中所作。所收小说、散文,独具风格;理论著述,深刻精辟;杂文言之有物,发人深思;书信短简,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耕堂文录十种·如云集》

《如云集》所收作品主要为作者于1988—1990年所作,既有芸斋小说、回忆性散文,又有杂文、耕堂读书记,还有芸斋书简等,内涵丰富。《和郭志刚的一次谈话》一文,是作者的又一次比较长的议论文艺、生活的文章,不亚于《文学和生活的路》,可见作者晚年的创作精力是多么旺盛。

《耕堂文录十种·曲终集》

《曲终集》承续着以往九本集子的写作形式,包括芸斋小说、回忆性散文、杂文、耕堂读书随笔、耕堂题跋、芸斋短简,等等。这些作品深沉老到,凝重有力,语言纯粹,境界超然,有着犀利的思想锋芒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饱含着历经沧桑和繁华后的淡泊与澄明,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

耕堂读书,谈古论今

《耕堂读书记》(上下册)

本书是孙犁晚年所写的关于读书感悟的重要力作。所收作品既有买书的经历,又有读书的心得体会,体现了作者的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欣赏趣味。作者在书中谈到了许多重要的古籍书,既有关于版本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关于借书抒发社会人生感悟的慧性语言,既能够增长读者的知识,又能予以理性启迪。

寥寥数语,入木三分

《书衣文录(手迹)》

“书衣文录”作为孙犁“独创”的一种写作形式,历来受到研究界、出版界及广大读者的重视和喜爱,是孙犁作品中最能展示其学识修养、思想轨迹和生活状态的部分之一。“书衣文录”顾名思义,是写在书皮纸上的文字。它一反传统藏书题跋的写法,内容生动活泼,既有孙犁对所藏图书之内容和版本等的评价,也有随手记录下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其写作形式亦不落窠臼,篇幅可长可短,既有书话,又有随感,也可视为日记;其行文朴实无华,平和淡然,不见锋芒,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切中要害,也多少流露出一代文学大师在特殊年代和特殊境遇下的些许惆怅与无奈,因此也是孙犁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

《书衣文录全编》(上中下册)

2015年百花编辑出版了《书衣文录(手迹)》,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孙犁的藏书柜未能打开,在这些未能打开的藏书柜中或许还有“书衣文录”手稿,这成为当年参与搜集整理“书衣文录”手稿编辑心中的一大憾事。2019年,在孙犁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孙犁的藏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做到了不遗漏一本,又从中发现了大量的未曾面世的“书衣文录”手稿。这些新发现的“书衣文录”手稿加上2013年发现的那三百余篇,再加上近些年来学术界陆续发现的“书衣文录”,汇集出版了《书衣文录全编》。本书以手稿影印的形式呈现并配以释文,还增加了附录。附录囊括了未有手稿的“书衣文录”以及甲戌理书记、理书续记、理书三记、理书四记、耕堂题跋。在编辑过程中,尽量按“书衣文录”原本题写年月为序,涉及套系书的,据首卷(册)题写时间入目编次。

铭刻时代,书写变革

《津门小集》

本书出版于1962年9月。孙犁出身农村,文学声名植根于农村。本书留下了孙犁初踏文学新路的足迹履痕。他试图走近并进入城市工人生活,他是十分认真的,那热诚和努力叫人感动。本书描写天津棉纺工人区和津郊农村的作品。在本书后记中,孙犁说道:“我同意出版这本小书,是想把我在那生活急剧变革的几年里,对天津人民新的美的努力所作的颂歌,供献给读者。”《津门小集》以小巧玲珑的异型开本奠定了书籍收藏的热门品种“百花小开本”的装帧风格。

《白洋淀纪事》

本书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村歌》等著名篇目。本书以朴实干净、颇具诗意的笔调描写战争与生活,赞扬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女性们坚强勇敢、聪敏善良的美好品质,饱含人性关怀,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铁木前传(纪念版)》

经典小说《铁木前传》初版于1957年,1959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插图本。本书以纪念版形式重新推出的《铁木前传》,由孙犁之女孙晓玲亲自编选。书中除收录《铁木前传》外,还保留了已故著名画家张德育专门为《铁木前传》创作的四幅水粉画,封底配以孙犁手书《铁木前传》书衣文录。此外,附录部分还收录了韩映山、阎纲、冉淮舟、铁凝、孙晓玲等人的回忆文章,生动再现了与这部作品有关的点点滴滴。

纸短情长,感人至深

《孙犁书札:致姜德明》

本书由姜德明编著。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孙犁致作者的信函,共110余件。时间跨度十八年,从1980年至1998年。书中又附印了孙犁书信的影印件,孙犁书法的潇洒澹逸之美,流溢纸面,更增加了《书札》一书的美感和鉴赏价值。作者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与孙犁多有书信往来,文章切磋,互赠自己的著作。第二部分收作者的七篇文章,谈孙犁印象,读孙犁散文的感想,介绍孙犁作品及对单篇文章的说明,以及作者对孙犁的怀念。

《孙犁书札:致韩映山》

书信在孙犁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孙犁致韩映山的信,起始于1964年2月,终止于1995年6月,长达三十余年。在这些信件中,或是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或是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情感,或是就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沟通,或是简述自己的创作和发表情况,或是就一些热点问题阐发自己的艺术见解,或是畅谈自己的读书之法和读书体会,或是就对方创作进行指导和鼓励,或是就书法篆刻等雅好进行交流,或是就文稿的投稿和修改等事项进行商榷,或是就一些个人事项进行托付……内容极为丰富,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小说月报

新浪微博|小说月报

bilibili平台|小说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澹定其人 光辉其文——文学大师孙犁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书单
谢大光:孙犁是一位承接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思想风范的文化巨匠
#我的读书偏好# 晒晒我的藏书
大家 | 肖复兴:纸上栖鸦,字间开心
语文文学常识
晚年孙犁的人格与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