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田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的进阶之路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现代盐渍土约5亿亩,受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约束,目前可改良利用的盐碱地有1亿多亩。我国针对盐碱地都开展了哪些治理方法、治理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以及未来改良利用的方向又有哪些等,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刘小京,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改良利用盐碱地,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助力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盐碱地治理进展

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使得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对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

在古代,我国主要采取农耕耕艺措施改良盐碱地;建国初至五六十年代,引河水压盐、种稻改碱成为我国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法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力兴修水利改良盐碱;八十年代进行井灌改碱;九十年代采用淡化肥沃层和化肥化促进生物改碱,从而实现增产增效;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规模化和园区式治理成为改良盐碱地的主流方式,其凸显了我国对治理盐碱地工作的重视。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被突破,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重点难题。随着人口增产和经济发展,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刘小京认为,盐改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理要遵循水和盐共进退,有分有合。“我国盐碱地在盐碱地治理方面有长期研究积累和成果,比如,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这些成果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小京说。
盐碱地治理面临的挑战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主要有水利、农业、生物、化学等途径,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进行强灌强排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者平整土地、种植耐盐碱植物等,但这些技术手段无法离开淡水资源。要想大面积改良盐碱地,必须是以水为中心,调控水盐的运行,充足的水资源是盐碱地治理的基础保障。但随着开采地下水资源发展灌溉、地下水持续下降以及超采严重,水资源的匮乏约束限制了灌排措施实施,而且水利措施也难以适应当前盐碱地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需求。刘小京表示,脱盐区土壤盐分从表层运行到下层,仍然积累在2-2.5m土层,如果这些地区水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南水北调等,一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可能依然存在。

随着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为盐碱地治理提出新需求,绿色治理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首要遵循的价值观。“盐渍土可能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可能还不是一个问题,其也是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我们不应该和盐渍土抗争,要学会如何与其共存。”刘小京说。

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方向

旱区滴灌可能导致生态无法平衡;暗管排盐投资成本较高;强灌强排将盐分带入出去,排水不当将造成水污染等种种问题出现,其表明转变盐碱地改造思路已经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加强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理论、技术、产业创新,对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刘小京指出,盐生植物经济潜力和应用前景广阔,但产品开发滞后,迫切需要加强高值盐生植物的培育和产业带动。

渗透调节是植物耐盐机制之一,其提供了优质农产品生产条件,实现了作物品质改善的多种可能性。同时,通过耐盐牧草种植,盐生植物牧草化利用,可以生产口感更加美味的高品质肉类。所以,整合耐盐植物资源、咸水资源和盐碱土资源,依托核心化工程技术,支撑高质农产品、经济盐生植物、生态绿化等产业发展,是未来盐碱地资源改良利用的趋势方向。“盐碱地治理需要依据盐碱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刘小京说。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已经成为我国今年部署三农工作任务的首要原则。要想保障粮食安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提升耕地亩产量,同时挖掘出有限耕地资源之外的可能性,将其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因此,开展盐碱地改良、耐盐碱农作物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
盐渍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术
盐碱地绿化常用土壤改良方法
【枸杞学院】过度盐碱化同样不利于枸杞生长,教你几招改良土壤盐碱化
海滨木槿,耐盐碱植物
地理微专题——又到了盐碱化严重的季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