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观笔记151】香山饭店的四绝十八景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事情是这样的,2019年贝聿铭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他一生最特殊的作品——香山饭店,当时我曾许诺将香山饭店的的四绝十八景都整体出来分享给大家,文字两年前已经写好了,但苦于找不全十八景的图片,一直被搁置。

但熟悉小蚂哥的都知道,我这个人没别的本事,就是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说来也巧“香山饭店”的公众号,在去年的8月21日发布了一篇文章就叫做《游香山饭店十八景》。正好补足了我收集资料的空白,这次我们借用这篇文中的部分图片,一起来看看这香山饭店的四绝十八景到底长什么样子~

诶~等一下,在了解四绝十八景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各地都喜欢总结出“xx十景”、“xx八景”来吗?

这里面的学问可是不简单的,我国传统城镇、村落、园林、祠寺、风景区等常有将重点景观归纳为"八景"、"十景"、"十八景"的集称文化现象。这种景观命名集称具有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价值,对表现景观艺术的集成效应与观赏效果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从我国宋朝,地方归纳“八景”就开始出现,明清时期随着地方志编纂的大量出现,“八景”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修志的固定内容。

不仅如此,很多县志还都为“八景”配了图,比如南海县志中“羊城八景”的图就画得极为精彩。

可以说集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不仅整理了各个地方的景观优势资源,同时也把古典文学,诗词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有感觉我们来看下图,这是由清代画家法若真创作的关中八景图。

每一景的景观特色都不同,水景、天象、声音、文人活动都有兼顾,小蚂哥曾经还做过其中曲江流饮的研究,回头我们再细说。

总之集称文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我们说的香山饭店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旅馆建筑之一。也沿用了这种命名的方式。

你明白了这种文化现象,我们下面就来介绍香山饭店的四绝十八景。

四绝

一、四绝之一香山饭店四季大厅中央的 冰裂纹” 大地毯

这并不是因为地毡本身有什么奥秘,而是因为 “冰裂纹” 圈案自宋代以来就是我国在瓷器上首先发明的,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后在2001年由浙江龙泉人叶小春研制成功,但也已跨越千年)

看下图开片的边缘像冰片一样发白

而冰裂纹用于地毯工艺却属罕见

贝聿铭先生在设计香山饭店前,有一次到法国旅游,无意中在巴黎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一块一米见方的明代初年地毯,图案就是 “冰裂纹” 状。贝聿铭先生见此异常兴奋,但由于该地毯已被当地富豪付定金买走,贝聿铭先生未能如愿,最后经商议,那位富豪同意贝聿铭先生拍照并使用此图案。此后,贝聿铭先生在设计香山饭店四季大厅时,特意把冰裂纹地毯铺在大厅中央,以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且,贝聿铭先生把地毯尺寸扩展为九九八十一平方米,因九九为帝王之数,更难得的是,此地毯完全为手工织成,因此更显其尊贵。

二、四绝之二赵无极画

在香山饭店南面观赏门两侧,有两幅巨型画卷,是法籍华人赵无极先生的力作,赵无极先生素有“当代毕加索”的美誉。

由于赵无极先生是贝聿铭先生的好友,当贝聿铭先生请他为新建的香山饭店画两张大画时,赵无极先生欣然同意。

这两幅画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巧,但内容却是典型的欧洲印象派作品。从画面上你看不出任何实际内容,只是一些杂乱无序的点线和条块,但当你站在画前仔细端详时,却又觉得好多地方似曾相识,即熟悉又陌生,这就是所谓印象派作品的魅力。

此画送到香山饭店后,在是否张挂的问题上还颇费了二番周折。因当时我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人的思想还受到禁锢,有一些领导认为此画有资产阶级情调,不能挂在国营饭店里。后来,贝聿铭先生为此事专程找了谷牧副总理,经谷牧副总理最后拍板,此公案才算了结。

三、四绝之三会见松

在饭店“晴云映日” 庭园中有一株树龄在两百年以上古松,此松树冠很大,形状如黄罗伞盖,有帝王之像,是古松中难得的珍品。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在进驻中南海之前,曾住香山。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在此松树下曾会见傅作义将军。

因此,此松又名“会见松”,树下有汉白玉石桌、石凳和石碑以示纪念。

四、四绝之四:飞云石

在香山饭店主庭园的“流华池”北岸,有一块巨石,因其采于云南石林,又有效仿黄山飞来石之意,故名飞云石。

此石的确来之不易,贝聿铭先生为此石亲赴云南石林挑选,最终选中了石林中有名的一景,名曰:大将军石。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酷爱天下奇石,但因当时交通不便、技术有限,也未能将云南之石采回北京。

而当今能将云南石林之石采回置于饭店庭园之中的,也只有香山饭店一家。故此石堪称香山饭店四绝之首。

香山饭店的“十八景”

第一景流华池。主庭园中心水池面积1400平方米,池畔保留古松柏数十株,还有两株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

池水平静开阔,清澈见底。春夏之时,素湍绿潭,水列倒影。盛秋之际,池边绿色青松、红色枫树、 金黄色银杏,远山的红叶,白色墙面倒映在半池秋水之中,丹黄朱翠为幻景,故曰流华池。

第二景清音泉

泉水顺流三跌而下,源于流华池西南峭拔雄奇的山石之上,悬泉飞瀑。待秋月当空,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之意境,溪间水谷,汀步飞梁,仰视峭壁流泉,有真山高耸惊险之势。

第三景金鳞戏波

流华池西南弯入陡峭之地,池水四重涌出流动, 池中养红鲤鱼数十条,池中怪石一尊,故名。

第四景烟霞浩渺

溢香厅前平台,遥望南山树木如烟、红叶如霞,故名。

第五景曲水流觞

流华池中心有小桥与平台相联,台上保留乾隆皇帝修造的古迹,乃仿王羲之《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之意。

第六景:飞云石

曲水流觞对岸奇石屏列,凑然生异,可谓飞来峰。此石是云南石林之“大将军石”,山石高约四米五,重十五吨半,形似屏障,纹如斧劈,宛若大自然的雕塑艺术。

第七景露台观景

流华池东侧有一观景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登台向西了望,可观赏香山主峰香炉峰(即“鬼见愁”)之雄伟山势,向北可望会见松,低头可俯视流华池之风景。

第八景:海棠花坞

流华池西侧面有一恰似船港的河湾,池畔种植几十株海棠。海棠是中国式北方庭园的传统花木,仲春之际海棠花盛开,繁花似锦,隔窗相望有若片片粉雪,故名海棠花坞。

第九景,青盘敛翠

二区客房西侧依山砌有圆形花池,如盘状,“盘”中有花草青竹,故曰:青盘散翠。

第十景:洞天一色

依山叠石,自然成洞,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宽度仅容一人通过,景色独特。

第十一景:柯荫庭

五区客房南面有两个小院,其一院中有古槐、古松各一株,绿荫覆盖。

第十二景冠云落影

过柯荫庭月亮门见一小院,有水池,池边有巨石独立,形似苏州石“冠云峰”其为江南三大名石之 一。有江南园林之影落于香山饭店之意。

第十三景:古木清风

五区客房东侧小院有揪树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树姿苍劲古雅,在粉墙前植太平花数株,花开之际清风吹来香远溢清。

第十四景晴云映日

位于玻璃连廊北侧,院中植白玉兰数株,当玉兰花盛开时, 在晨光照耀下有如晴空中的朵朵白云,故名晴云映日。

第十五景:松竹杏暖

从会见松向东,见到园竹百丛之多,道旁有一株两百多年 的古银杏树,竹间曲径通向深处,可见一株 古松,形如卧龙,故名。松竹杏暖。

第十六景,云岭芙蓉

在四区楼间高岗上可透过芙蓉树(又名合欢)看到一组拔地而起的“石林”,苏州留园有石林小院,而香山石林乃是真正云南石林之石,千里之遥运到北京,有再现石林胜境之意.比是香山饭店庭园中一绝景。

第十七景,漫空碧透

香山饭店东北处有一半封闭式庭园,地形高低明显,从建筑向东眺望,透过树梢可看到远处之碧空,令人心胸开阔。

第十八景:高阁春绿

香山饭店北侧四区楼房之间有一封闭式小院,山石中有璧泉滴落,院中植油松、紫薇、地锦,故曰高阁春绿。

四绝十八景的名称大部分参考了古典园林和集称文化的命名方式,将一些原本不太出彩的地方也挖掘了出来,将重点的景点做了强调。可谓“雨露均沾”。

其实十八景中大部分景色是和植物的文化意义挂钩的,这也很符合中式庭院喜爱使用的暗喻手法。对比一下西方景观的名字,感觉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大师之路•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五大作品
公园种植设计都有哪些知识呢?
贝聿铭与北京香山饭店设计 景观中国——中国景观行业门户
不输五星级酒店!北京这个公园竟藏着一座园林酒店,颜值爆表!
刘晓林:不要乱讲
庭园景观设计图82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