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22)病因--七情内伤 慎防过度的情绪对自己的伤害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那么今天这一节,我们来学习“病因--七情内伤”。

想要了解“七情内伤”的病因,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了解七情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七情指的就是人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一般这样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不会导致或者诱发疾病的。

但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七情也是会伤人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七情会成为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呢?

跟大家说,就是当人体这七种情志活动过于突然、过于强烈,或者持续很长时间也不能消解,超越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调节能力时,就会导致人体脏腑的精气损伤,机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就被称为“七情内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七情与内脏精气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应答,从而产生了情志活动。

我们在以前的课程中学过,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所以,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五脏精气的充盛,以及气血运行的畅达。那么反过来,正常的情志活动也有利益五脏精气的生发和疏泄。

 除了内脏精气的虚衰失和以外,当外界不良刺激,比如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不遂人意等,都可以引起七情的失常或七情的内伤。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都有哪些?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过激,大都直接损伤内脏,从而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灵枢·百病始生》 说:“喜怒不节则伤脏。”

(1)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在志为喜,但过喜就会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就会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就会伤脾;肺在志为忧,悲忧过度会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会伤肾。

例如:郁怒不解会伤肝,可见两胁胀痛、胸闷甚至痛经等,并可以累及脾胃,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数情交织致病,那么更容易伤及多个脏腑。

(2)另外,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所以七情内伤都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甚至精神失常。《灵枢· 口问》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还有,七情内伤容易损伤潜病所在的脏腑。“潜病”,指的就是已经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潜病所在的脏腑因其正气已经虚衰,例如曾患胸痹、头痛等病的患者,如果遭遇情志的刺激,最容易导致潜病发作或反复发作。

(二)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内伤,最先影响的就是脏腑气机,会导致脏腑的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所以《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接下来,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怒则气上:指大怒致使肝气上逆,甚至出现血随气逆的病机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当血随气逆时,会出现呕血,甚至昏厥卒倒等。

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致使心气涣散的病机变化。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甚至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等。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的病机变化。临床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

恐则气下:指过度的恐惧,致使肾气失固,而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遗精、骨痿等症。

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从而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失措慌乱,严重的会神志错乱。

思则气结:指过度的思虑,导致心脾的气机郁滞,运化失职。临床可见心悸、失眠、精神萎靡及食少、腹胀等症状。

因而,情志内伤会导致脏腑的气机紊乱,进而可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继发多种病证。

(三)多发为情志病

情志病,一是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例如:郁证、癫、狂,或胸痹、真心痛、眩晕、胃胱疼痛等,二是指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例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

(四)影响病情变化

良性的或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消极悲观的情绪,或七情强烈波动,可诱发疾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恶化。

最后,分享一段《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你一定能够收获健康和快乐。

好,以上就是病因--七情内伤的全部内容,感恩大家,感恩遇见!

【紫腾仙庵医道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疠气、情致)
中医的心理疾病——情志病
郁痛的病因与诊断
第四章 络病病因病机(3学时) PPT课件.ppt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
中医对病因与发病的认识(内因治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