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封应邀写给大学新生的信

(1)

在我心目中,人生有两个季节最值得怀念和审美:一个是童年,一个是青春——尤以“大学”为标志的青春。它们是人生流程中最唯美的两栋时空,人生最诗意的元素、最烂漫和绮丽的风光都寄宿其中。不夸张地说,它们的生命美学含量,占去了人生一大半。

童年是懵懂的清晨,像沾露的牵牛花,枝条鲜嫩、柔软,充满汁液和梦幻。而青春则是朝阳时分了,用某个政治家的话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尤其种植在大学里的青春,更犹如黄金般的向日葵,不仅意味着激情、昂扬、蓬勃,更重要的,它是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若赐我机会,让我在人生中选一个季节再来一遍,我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它:大学青春。

或许偏见吧,我一直觉得,“青春”,只有借大学这块领地才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它舞台上的青春都是打折的。我说的“青春”,并非一个年龄符号,而是一种与“青春”匹配的生命状态和心灵风光:从自然性上讲,“青春”乃生命力最鲜活最旺盛之时,就像一枚能量充沛到峰值的电池,前后都是减量的了;从精神性上看,“青春”是最心旌摇荡的季节,情感枝叶最茂密,梦想的天线架得最高,像夏日里的爬墙虎,疯长到一切可攀之处。而在我眼里,大学恰恰是“青春”的天堂,只有在校园如此纯粹和宁静的特区里,像“花样年华”之类的词,才能得到真正的孕育和演绎。

如此美好的时节,怎样才不辜负它呢?

作为一个驶过了车站的人,一个妄想将它再来一遍的人,有什么要对你们说呢?想来想去,聊几点值得珍惜的细节吧。因为,这些细节正愈发成为我——一个远离校园者的羡慕与怀念。

(2)

珍惜“共栖”。

在我眼里,大学生活有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同窗共栖。

无论教室、餐厅,宿舍、礼堂、操场、夜自习、林荫道……你都不是形单影只,你都和孤独无缘,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同窗(仔细想想,“同窗”是多美的一记汉语!)……那种簇拥的热烈、被众多体温环绕着的感觉,那种平等而亲密的伙伴关系,那种无须周折即可缔结的友谊和情义……多年以后,置身成人社会后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单位”“科室”“同事”“级别”“职称”“头衔”这些词的含义,比起“班级”“宿舍”“课堂”“同窗”“室友”“闺蜜”们来——不知复杂和深奥了多少倍,冷漠和乏味了多少倍!大学,它把你们的青春设定为天然的“连体”和“同盟”关系,它为每个人都预备了那么多的同伙,你们应学会感激、珍惜,因为它不复再来。多年后,当你站在大街的茫茫人海中、坐在自家的居室里,你会深情地怀念操场上的挥汗如雨、赢球后的举杯相庆、夜自习的灯火阑珊,还有寝室里那些小小的风暴;当那曲《同桌的你》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悠然飘来,你会隐隐动容,微笑或惆怅……

曾经,我所在的央视《社会记录》做过一期节目,用镜头记录了毕业前几所大学的日常生活,有一幕画面让我感动:2007年6月1日晚,北理工的操场上,几千名毕业生席地而坐,他们屏息静气,等待着某种诞生。对面宿舍楼的灯全熄了,很快,一间屋的灯亮了,一连串的屋亮了,操场开始沸腾,最后,夜色中浮现了五个灯火缀成的大字——“再见,北理工”!面对那些热泪盈眶的青春,我的心也湿了。我知道,这是青春的告别,这是大学的童话。为了这一声“再见”,他们用了13个楼层、几百间宿舍,所有人都参加了演出。再见了,朝夕相处的日子,同窗共栖的生活……他们用灯光完成了最后一次牵手和拥抱。

“同窗共栖”,这是大学送给你们的独家礼物,这是青春特有的生活图案和精神方阵。在我这个过路人眼里,它多像一片向日葵地,金黄、灿烂、碧绿、昂扬!好好守护,学会欣赏和迷恋吧。有报道说,现在一些大学生厌倦了宿舍,在外租房独居或与恋人同居,我听后有些黯然。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样做违反了什么纪律,我只觉得辜负了一份天然契约,辜负了生活的一份美意。要知道,你们有的是机会从伙伴们身边溜走,有的是光阴躲在格子里享受私密,那是你们今后几十年的状态,漫长的成人岁月等着你们,而“宿舍”的风景将不复再来,成为永远的绝唱。我不想指责谁,只是为你们提前与伙伴失散而遗憾,这是青春的隐痛,这是校园的损失。

某次,有人让我评价一下易中天们的“百家讲坛”,我说:“它让千百万成年人又回到了教室,成为了'同学’。”这样说一点讥讽之意也没有,确是我对“百家讲坛”的观感。看电视时,我很留意现场“同学”的状态,尤其表情特写,你会看到,尚未开讲,那些大龄面孔、那些拿着小本子和钢笔的手指,就开始闪烁一种兴奋,无论台上讲得如何,那种幸福的光彩从未消失过……后来我明白了,这种坐在教室里的机会、这种饰演“同学”的体验,本身即很让成年人满足了。他们会想起什么呢?或许,会有一种恍惚,觉得自己又年轻了,又回到了济济一堂的青春……这算是一种“情景美学”吧。我想,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这种“回到教室”的幻觉也会有的。至少我有。

啰嗦了这么多,我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珍惜你们最后的教室时光吧!珍惜你们被唤作“同学”的每个春天吧!多年后你将发现,那是青春最美的徽章和证件。

(3)

珍惜“阅读”。尤其缓慢的纸质阅读。

大学是领略知识和艺术的最佳时令,据我的体会,人生最重要的拓展阅读,都是在大学不知不觉完成的。尤其那些专业外的营养,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科普、民俗……无形中,它们将撑起你心灵美学、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之核心部分。在我看来,人的发展有二:智力和心性。智力是一辈子的事,心性更是一辈子的事,但心性有个特点,那就是它的奠基很重要,决定一生的走向,而大学就扮演了这个奠基角色,影响人一辈子的书多是大学里读的。步入社会后,劳务繁忙和俗事纠缠将大大剥夺一个人的精力,与书的缘分越来越淡,即使有暇,但心境已荒,搬弄的也多是快餐类和应用类读物。

在大学,我强烈推荐你们多作“纸质阅读”。我有个固执的己见:惟有纸做的才叫“书”。一旦离开了纸质,书的血肉和风骨即荡然无存,只剩一堆信息。这是个信息载体日益多元的时代,尤其对青春而言,网络传播、影视文化、数码产品有着巨大的时尚诱惑,我一点也不否认其魅力,我只是提醒:不要因此而轻慢了书籍!对现代人来说,书实实在在有被废掉的危险。

作为几千年的文明载体,书册承载着笔墨文化特有的美学细节,它会给你信息之外的许多东西:它有份量、体态、气质,它可拥、可携、可藏、可赠,又可圈可点、可展可掩,它是会呼吸和有灵性的,它染有每届主人的指纹和体温——属于“贴身文化”。人有人格、人品,书有书香、书魂,人与书之间那种肌肤相亲的偎依感、愉悦性,乃电脑远不及。在阅读情景和消费状态上,书与电子品截然不同:书是独立自足的系统,不像电脑需要复杂的配置和昂贵的支持,其消费极清廉,随时随地、简便易行。另外,最特殊、也为我最看重的,乃纸质阅读对心性的熏陶与濡染:它氛围朴素、恬静,节奏舒缓、悠闲;它鼓励目光的停留,鼓励掩卷冥思和逐字逐句;它支持一个人的从容、静气和定力……而网络阅读的高速滚动和声光电,激弹起的往往是人的焦灼和仓促情绪。再者,从信息储存的安全性上看,书显然更守信用,像个君子,值得托付。

我还建议多作些“重磅阅读”和“漫长阅读”,即试着多去拜访大师和大书,去叩响那些“经典”的厚重之门,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比如《往事与随想》(我以为,一个人即便只读这几部书,精神也足以变得高尚与伟岸)。我想,对现代人来说,一生中接触大书的机会,十之八九是在大学里。你实在想不出,除了大学,还有什么样的环境和心境能让一个人面对这些“务虚”和“漫长”之物。再提醒一点:无论专业是什么,在你的书单上,都别少了诗歌、哲学和长篇小说。这几样很重要,像一组不同色调的家具,它们搭配起来,你生命的那栋房子——智识客厅、精神阳台、心灵卧室,会更优雅、辽阔和温馨。

大学乃书的殿堂,其尊严和根基源于书的厚度。

大学的空气即“书卷气”。大学的使命即培养“书生”。

千万不要为“书生”一词感到羞愧,否则一定是你误解了。在我看来,“书生”的最大内涵就是“理想主义”。评价“书生”,就看他和书的亲密程度。

(4)

珍惜“动情”。

和青春形影不离的词中,最敏感和最美妙的,非“恋爱”莫属了。我没用“爱情”这个词,我有个己见:爱情是一件开始很早、理解太晚的事。若非意外,一个人至少要到30岁后才懂爱情,才可能触摸爱情。而“恋爱”,我视为一个动词,也就是说,你可以做出这个动作,但未必真的懂。换言之,人未必要等到懂了后才做出这个动作。我想,我对恋爱的态度已明朗了。

青春怎会不动情呢?“动情”是春天里最美的事。(我个人觉得,它比恋爱还要美)。从“动情”到“恋爱”还有一段距离,如果说“恋爱”是一个事实,那“动情”则是一桩秘密,而且是青春最大的秘密,像花园深处的小径,只适于一个人走进去。其实,我希望你能在这条小径上走得慢一点,走出足够长、足够深……不要让它匆匆结束。

“动情”是个关于“心跳”的故事,有一个丰富的美学系统:邂逅、萌动,慌乱、羞涩、期盼、惴惴不安……各种元素和细节你最好都充分体验,别省略,别偷工减料、急于求成,按它的自然原理和节奏,像小说里的情节那样,像对待一项使命那样……在我心目中,“动情”是一个长篇,长篇叙事诗。太短则是损失。

接下来,可能就是“恋爱”了,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合作。这是一个交换过程,也是一部成长故事。无论结局如何,我都想推荐席慕容的那首诗给你们——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无怨的青春》

无论是一个人的动情,还是两个人的恋爱,都要怀揣一颗神圣之心。别轻浮,别鲁莽。因为这件事实在太美,像天上的云。

最后,我想小心翼翼提一个建议:不要随意和过早地尝试性。你打开了一扇门,即等于关上了一扇门,从审美的角度看,最美妙的门一定是虚掩的那种。青春最美的是绽放,而非收割和斩获什么。花朵总是比果实更鼓舞人,春天里,为何要急急做秋天的事呢?秋总要来的,而且漫长。否则,你会因秋的提前降临而怅然,会因激情的透支而疲惫,甚至荒了心野。

和外面的世界相比,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活,应有一种精致的“慢”:慢慢地读一本书,慢慢地写一封信,慢慢地喜欢上一个人……在一个什么都贪图速效的快餐年代,这尤为珍贵。

(按说恋爱属极度个人的事,外人不宜说三道四的,可我还是说了些。一己之言,不足为据。)

打着“珍惜”的旗号,我已唠叨太多。其实,对青春,怎么想象和演绎都不过分,你们是自由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不重复。所以对青春的你们,我只道“珍惜”,不说“必须”。你们遭遇的“教导”已太多太多了。

建国初,有人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时间开始了》,抒发的是新生活从此诞生之激动,我觉得此激动用在你们身上也合适,你们也开始了,开始了,一段值得羡慕的人生开始了……

祝福你们。

王开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同窗:月薪5000和身价15亿的差距
青春不散场‖大学同窗,相逢在深圳街头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毕业感言简短一句话 怀念青春时光的唯美句子
一路向前,聆听花开
中國之美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