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患自闭症全怪妈妈,是我听过最恶毒的指责

孩子被诊断自闭症后,一些夫妻会相互埋怨,有些家庭甚至因此走向破裂。还有一些人将矛头对准女方,认为孩子患自闭症是因为妈妈在孕期不注意。

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 王力芳医生 做出解读,为什么说孩子患自闭症全怪妈妈,是最不负责任的指责……



No.1
孩子患孤独症和母亲孕期不注意有关?

孩子确诊自闭症,对于整个家庭无疑是特别大的打击,家长需要慢慢从创伤和打击中恢复。

郁、抱怨、埋怨的情绪都可能产生,一些家庭的确会为此相互指责,最后走向离异;甚至一些家长把孩子推给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自己一走了之。

但更多的家长虽然了解到孩子的特殊,但仍然爱孩子,尽最大可能帮助孩子。

自闭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世界范围内对此仍未有明确结论。因此,孩子确诊自闭症不应责怪母亲。

目前存在一些言论,认为妈妈在孕期接触不良物质,伴有不良疾病或孕期血糖出现问题,导致孩子患自闭症。

首先,门诊中大多数妈妈身体健康,孕期内未滥用药,产检状况良好,生产中婴儿未出现窒息情况,但孩子依旧确诊自闭症。

因此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可以证明孩子患自闭症和妈妈孕期不注意有关,医生更倾向于认为是基因问题或脑部发育问题。

早期学界的确存在“冰箱妈妈”理论,上世纪的一些儿童精神科医师认为自闭症是由于母亲对待孩子冷漠,出生以后照顾不周所致。

这一观点早已被否认,自闭症更多是一种先天发育性问题,但先天问题需要靠后天去弥补。

例如,如果一个自闭症孩子只喜欢玩手机,家长如果任由孩子玩,就会造成先天不足且后天无法弥补的情况。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需要家长对电子产品进行限制,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家长不能仅仅让孩子不停地观看,可以尝试把动画片中的一些人物画下来或剪下来,或买一个小玩偶和孩子互动。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依旧是一个独特的人,有值得被爱的地方。

家长虽然收到诊断后会遭受打击,但互相埋怨无法解决问题,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No.2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从生命诞生之初,家人就心怀无限期望。

一旦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会极大地改变父母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很可能会无所适从。

尽管我们深深地爱着孩子,但依旧会感受到悲伤、愤怒、恐惧和无形的压力。

我们无需要求自己必须乐观,不能哭泣,这反而违背了自然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的悲伤,表达自己的无助。

这是一段必然会经历的时期,但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慢慢走出来。

比起自闭症本身,更可悲的是孩子被送到不正规的机构,接受了错误的干预方法。

一些孩子可能2岁就被家长带着就诊了,但4-5岁左右症状变得非常典型,不止表现出单纯的语言落后和发育落后,而是人际交流存在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情况会更加难以解决。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家长一定要做到这几点。

一、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

一些家长因为无法接受孩子患病,存在掩耳盗铃的情况。

王力芳医生曾遇到过一些家长,在确诊孩子为自闭症后,向家长教授了正确的干预方法,并建议家长尽快进行干预。

然而几周后复查时,家长非常高兴地表示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大夫说孩子不是自闭症,因此没有对孩子进行干预。

这样掩耳盗铃的行为,只缓解了家长自身的恐惧感,却很可能耽误了孩子的康复。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后,因为担心到医院后会被确诊而自行对孩子进行干预。

如今各方面信息十分庞杂混乱,家长难以辨别,很可能会在干预路上走向岔路。

因此,到正规医院就诊是最合适的选择,甚至可能要选择专科医院。

因为孤独症更多归类在儿童精神科,其他科室,例如心理科等,对于典型症状可以识别,但医生不一定了解怎样具体帮助家长,例如到哪里训练,如何练,家长怎么做,机构怎么做,怎么去配合。

所以选择真正有孤独症临床经验的医生,获取更专业的指导,是一条更为正确的路。

二、选择科学正确的干预方法。

一旦孩子确诊自闭症,家长要承担的事情会变得很多。

因为不能将普通孩子的教育模式照搬到我们的孩子身上,自闭症孩子需要在日常吃饭、喝水、玩耍时加入更多的互动,而这些互动的机会都是需要家长自己创造的。

例如家长可以少给孩子倒一点水,少盛一点吃的,然后问孩子还要不要啦?是要这个还是另一个?是要红的还是要绿的?是要甜的还是要酸的……

这个过程要做得非常细致,所以有时家长说自己也没上班陪孩子了,但陪伴的质量如何,需要家长深入思考。

正确的干预方法尤为重要。一些家长可能会病急乱投医,在面对海量的治疗方法时不知所措,去选择一些偏方和仪器,认为无论花多少钱,只要孩子好了就行。

但自闭症的康复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更需要家长动脑筋,拿出时间精力,用正确的方法做。

No.3

爸爸妈妈在康复过程中应该如何分工?

父母在康复过程中的分工,需要看谁更擅长和孩子交流,更会和孩子玩耍。

例如一些家长纠结要不要辞职,或老人能不能帮自己带孩子。

这取决于老人对于自闭症的理解,如果老人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只是说话晚,生活中只要不磕碰就可以了,无法为孩子提供互动与交流的环境,可能就需要父母请假或辞职。

因此,家庭中的分工需要慎重斟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同时也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主动去思考。

很多急于求成的家长,非常配合老师,努力学习干预知识,但却完全把自己学成了老师。

如果拿出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书面化的东西,丢失掉父母与孩子之间出于亲情的互动,反而造成了爸爸妈妈的角色缺失。

所以家长要做到“父母”的功能,和孩子互动。

但互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一些家长可能有疑问,带孩子出去时,看见树叶我就说树叶,看见草我就跟他说草,看见花我就跟他说花,一天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没什么反应。

这就需要家长围绕日常生活,开展孩子感兴趣的互动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2岁先心病5岁确诊自闭症,他放弃高薪厚职做起了全职爸爸
近20位家长的康复经验告诉你:训练路上一定要做的3件事!助你少走弯路
面对自闭症孩子,家长会有那些焦虑和疑惑?
【孩子有自闭症怎么办】
6岁自闭症女童走失溺亡千万自闭症患儿愁治疗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个自闭症?专家呼吁早筛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