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动≠多动!警惕儿童多动症发育异常信号

经常有家长会抱怨自家孩子:“他太调皮了,肯定是有多动症”、“他上课爱做小动作、也不遵守纪律,还总是去烦其他同学,是不是有多动症啊?”

甚至还有很多老师会对家长说:“你家孩子上课坐不住,课间还总是不停地打闹,你应该带他检查一下是不是多动症!”

可是,难道孩子好动就一定是“多动症”吗?

针对此问题,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曹芳老师,前两天在某知名母婴平台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大家讲解如何区分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以及家长应该如何警惕儿童多动症发育异常信号。

趁热打铁,今天我们再来温习一遍。

01
了解“多动症”

1、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
多动症
,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适应不良。

大部分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儿童的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2、预警信号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活泼是天性,在种种误解之下,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往往就会被自动忽略,他们认为这些行为只是因为淘气,或者就是一些坏习惯而已,更不会意识到这些表现其实预示着多动症的产生,而因此耽误了多动症的早期训练。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以下6种(及以上)的情况,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倾向: 

1、学习、做事均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的错误经常出现;

2、学习、做事时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时长与年龄的关系:7-10岁小于20分钟;10-12岁小于25分钟;12岁以上小于30分钟);

3、别人跟他/她说话时好像没听见;

4、做作业虎头蛇尾,不能始终按要求做事;

5、很难组织与分配给他的任务;

6、不愿意做家庭作业;

7、学习、生活必需的东西经常弄丢;

8、 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记分配的任务需要完成。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以下6种(及以上)的情况,可能有多动/冲动倾向:

1、在问题说完之前抢答;

2、很难等待轮到他;

3、打断或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活动 ;

4、坐立不安;

5、不能保持在座位上 ;

6、不适当的奔跑/攀爬;

7、很难安静的玩游戏 ;

8、活动不停;

9、说话过多。

02
好动≠多动!

一张图告诉你“调皮好动”和“多动症”的区别。

03
多动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多动症儿童常常伴有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交障碍、执行功能缺陷、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等问题,导致儿童出现学业失败、自尊问题、物质滥用、社交问题、就业问题等。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和干预,这些儿童的问题可能延续至成年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成绩可能达不到与其智力相匹配的水平。

这些行为上的问题,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因为活泼冲动而经常和同伴起冲突;

因为调皮而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因为被认定是“坏孩子”而常常无缘无故“背锅”;

因为不被认同而自信心很差;

因为挫败感和被排挤而情绪低落;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意外等等。

04
家长的疑惑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时没办法专注地读书,还会有一些攻击性的行为;上课时也坐不住,甚至会出现与同学的推搡,像这些也是多动症的表现吗?

专家解答:

是的,属于冲动型。

这类孩子的脾气非常暴躁,而且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分辨当下的场合,行为可能更加直接地出现;也不能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当他们的情绪爆发以后,马上就要去实施一些行为,因为他们的等待和控制能力并不好。

所以在一些小问题上,一旦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引燃他们的情绪,但他们又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引起与老师、同伴的冲突。最后被贴上“不听话的孩子”的标签。更严重的,会被老师训斥,甚至要求家长陪读。

有多动问题的孩子,他们会不会在长大的过程中自愈?

专家解答:

这种案例是有的,但是概率很小。

多动症基本会在小学阶段出现一个爆发期,因为这是孩子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包括性格等很多方面都处在自我形成时期,所以孩子的外显行为可能更加明显,而不是自愈。

有些孩子智商很高,但是学习不好,会有这种情况吗?

专家解答: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要考虑,是不是由于孩子的多动症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专注地去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我们家孩子很聪明,但是在上学的时候成绩就是上不去,他没有办法去专注学习,是不是存在阅读障碍这类问题?

专家解答:

会有这些问题。但是对于阅读障碍,我们首先要去分清楚它的症状,有一些不一定是属于多动症。

我们要正确区分阅读理解障碍和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很多都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其中会有阅读方面的问题,如:将69看成96、将偏旁写错、“朋友”写成“友朋”、阅读串行等。

这些和真正的阅读理解障碍是有区别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只是阅读障碍,而不是理解有问题。

发现自己家孩子有多动倾向,是不是越早干预越好?

专家解答:

一定是越早越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6、7岁的干预效果和3、4岁的干预效果肯定是有很大差距。

目前来说,只要家长或学校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最好马上去权威医院进行诊断,比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待确诊后就可以做一些康复性的提升。

如果孩子的多动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训练,是非常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业和生活的。

如果孩子的症状非常更严重,但是又一直不去干预孩子的多动症行为,那么他长大以后会不会变成问题孩子?

专家解答:

最终一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1、造成人格的改变

如果是轻微的,我们自己在家做了干预以后,那么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和神经发育成熟,也逐渐会得到改善。

但是如果症状很重了还不去干预,由于他的自控能力和判别能力都很弱,这种情况下,我们最担心的就不是学业问题了,而是人格的改变。

2、来自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为孩子的发育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些都是从学龄前开始的。

形成期当中,如果他患有多动症,就会出现很多来自家长或老师的负性情绪、教育等,都会影响到孩子。那么他的学习方法、自控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不可能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些正确的引导,而更多的是一些指责。包括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可能会出现很多指责甚至暴力的教育方式。

3、自暴自弃

长此以往,可能就会导致孩子自己破罐子破摔,也会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包括对他的诱惑、他学习到的很多负面的东西,慢慢就会发展到我们所担心的对心理造成的阴影,最终影响性格的形成。

宝宝3岁,9月打算送幼儿园,但是平时在家很活泼,那送幼儿园会不会没办法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专家解答:

0-6岁比较多动的孩子,那我们需要做一些与正常孩子的对比,如果感觉到他比别的孩子更好动一些,那我们要考虑是不是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情况,因为多动症可能是感觉统合能力失调造成的。

我们可以观察:走路是否平稳?有没有身体不协调的情况?有没有无意识跌倒?经常会受伤、撞墙?

如果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情况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运动方面的训练——

◇ 用粗糙的物品(如毛巾)给孩子做按摩;

◇ 荡秋千;

◇ 俯冲滑梯;

◇ 脚踏车;

◇ 利用大龙球的刺刺来做按摩;

◇ 游泳;

◇ 走马路牙子,光脚走鹅卵石;

◇ 跳绳;

◇ 拍球、投球等。

除了去机构,在家可以在训练吗?

专家解答:

如果是早期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家做训练,帮助孩子改善。

但是如果老师反映很强烈的,比如:他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课堂秩序了,甚至已经影响他自身的学业了。这种情况就算是比较严重的了,需要去专业机构做一些系统性的训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家长们一定要有预警的意识,不能把这些都视作是正常的现象,以免延误孩子的干预训练,阻碍孩子的发展。

在进行训练时,家长可以在家庭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统合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的远程训练指导,系统制定教育计划,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保证孩子的优质发育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新闻关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背后,是你不了解的这些真相
最全面的孤独症康复干预,99%的家长后悔知道太晚!
精神之家》——小儿自闭症需早干预
“感觉统合”确实是循证干预方法,但家长也不要盲目选择
学习困难是一种病症 该如何对症下药?|教育
感觉统合失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