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学在即,老师家长学生如何共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内附师生课间破冰小游戏)
参考/北师大基础教育素材
排版/小球
审核/一一
开学在即,联盟了解到有很多老师近期需要师生关系方面的资料,于是搜罗整理了一些资料,本文将带大家深度解读师生关系,了解如何化解师生间的矛盾,搭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何为师生关系? 
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同样,在教育学中我们也可以讲:先处理好关系,再处理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关系。师生之间如果不能建立融洽的关系,就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容忽视,教育学即关系学。

关系指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师生关系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与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关键还要靠老师。因为毕竟老师是一个成年人,思想成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情绪控制力强,而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思想单纯,阅历较浅,容易情绪化,考虑事情不够全面。


 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1
民主平等的法律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虽然是教育者,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但两者应是平等关系,有着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比如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能力、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的义务,而学生则有“得到人格的尊严和公平的对待”的权利。

2
教学相长的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的首次出现在《礼记・学记》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相教相学”,即通过集体学习、合作交流研讨,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陶行知将“教学相长”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著名教育理论,他曾经说过:“好的先生,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3
亲密有间的情感关系
美国罗恩·克拉克学校联合创始人、执行校长金·比尔登在《学生教我做老师》一书中指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教师可以借此指导他们,塑造他们,帮助他们发现成功。因此,师生间应当是亲密的,但也是有规范的,做到“敬而不畏,亲而不狎”。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持,共同进步,然而,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教育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和学生发生矛盾冲突。


 如何减少师生矛盾的发生? 

1
善于表扬,正向强化
面对学生上课走神时可以抓住某一点进行表扬,强化他做的好的行为,化批评为表扬,巧妙避免了师生矛盾。
2
及时肯定,坚持鼓励
要想处理好师生矛盾,时机很重要,既要善于观察,及时鼓励,又要多留意,善坚持,让孩子不断得到肯定。
3
有意示弱,赢得尊重
很多时候老师也是会犯错的,教师权威并不是镇住学生,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去尊敬老师。有时候,适当地示弱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4
调整心态,允许试错
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尝试不同的方法,不要害怕犯错而一成不变。
5
提升自己,强大内心
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之后会有底气,能用自己的实力说话,不会只在乎外在的权威。教师需要有能力、有信心,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让问题迎刃而解。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平和心态,冷静对待
当我们遇到学生用各种方式抵触我们时,一定要讲理智,冷静对待。针尖对麦芒,岂有不受伤之理。但面对出现的无理取闹,根据事情性质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改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2
辨明事因,机智应对
我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时,冷静处理之后,一定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辨明前因后果,找到恰当的处理方法。学生无理取闹,可能是在家庭中受到了委屈,可能是老师误解了他,可能是同伴惹怒了他,也可能是找个辍学的理由,还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3
学高为师,提升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让学生被老师超高的学识和不懈的钻研精神所吸引。
4
行为世范,互相助力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学生看到老师的优点,必然愿意会学习模仿,变得优秀;学生看到老师的缺点,自然也有可能嗤之以鼻,厌恶学习。教师改变,学生改变;师生改变,教学效果改变。
5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一旦学生的自尊被伤害,师生的关系就会到达“冰点”,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6
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不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家庭环境等来划分等级。只有公正对待学生,教师的爱才会有力量。

最近,“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教育局通报老师攀比家长歧视学生”等话题被网络热议。这种以家庭收入状况、家长身份评价学生的素质,违背了基本的师德要求,不仅是对学生自尊和人格的伤害,也传递了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是必须引以为戒的。
7
正确的沟通
再着重说一说青春期的学生们。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教师的重要工作环节就是“沟通”。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和学生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很多问题的产生,也都源于“缺乏沟通”。

对此,选择时间、地点很重要。曾见过一些教师朋友,在楼道里训斥孩子,不顾下课时来来往往的人群。孩子被批得“面红耳赤”,估计什么内容都没记住,只想着让老师赶紧结束。其实也很理解这些教师的行为,他们大多希望尽快解决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自己赶去另一个班级上课。但时间、地点没找好,就很容易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细分一下,把那些费时的问题放在一个比较空闲的时间,环境选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点,比如操场。师生可以边散步边聊天,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善意,是在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对话、谈心。

同时,还需要强调一下“细节”的重要性。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是依靠细节逐步积累起来的。比如身为教师,每次遇到学生都热情带笑地与他们打招呼,或是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周末时光,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打破固有的角色壁垒。



 师生关系,父母能帮什么忙? 
为了帮孩子营造和维持与老师的良好关系,有些父母会或明或暗地请客送礼,有些则教孩子怎样讨老师的喜欢。

且不说这些做法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单就结果而言,每换一个老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归零。所以虽然付出很多,效果却只能是短期的。而如果老师的反馈达不到父母和孩子的预期,非自愿的付出还会转化为怨怼。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在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上,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心态和做法,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
1
在师生关系中,父母是配角

案例

临近期末考试,语文老师留了很多作业。龙龙觉得需要抄20遍的词语自己都会,不想写,就求妈妈帮忙,请老师免了他的这部分作业。

妈妈对龙龙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可以把想法直接对老师讲。”龙龙虽然怕老师,但有了妈妈的支持,第二天就大着胆子找老师说了。老师说:“如果你能保证考试全对就行。”龙龙说:“没问题!”

回到家,龙龙把这些词语默写了一遍,这才安心地出去玩了。


孩子进入学校后,就是进入了社会,而处理师生关系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所以如果父母在师生关系中介入过多,孩子就会失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应该说,老师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在学校的表现,所以当孩子请求父母帮忙时,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建立、出主意,但不能亲自出面,而应该让他自己找老师交涉。

如果父母亲自提要求,老师有时会被迫做出一些妥协。这样的结果不仅会直接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让孩子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如果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他必然会放弃那些不合理的想法,还会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困难时选择积极面对还是逃避,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所以,做孩子的参谋而不是直接上阵,既是帮孩子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也是培养他自立和自信的手段。
2
别怕孩子受委屈

案例

一年级的征征上学时,因为个子比较高,在校门口被几个值日生围住询问为什么没戴红领巾。这个场景被还没离开的爸爸看到了,立刻喊了一声,征征得以脱身。

事后,征征爸立刻在班里的微信群向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他说儿子当时“目瞪口呆、小脸发白”,担心他的心灵受到伤害,希望学校出面解决。

一位儿童心理专家告诉征征爸:“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用过于紧张,告诉孩子如何处理,他就会慢慢成长起来。”


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是很多父母总是急于出面解决的原因。殊不知,“受委屈”也是他成长中的财富。那些总是被老师呵护的孩子,将来反而容易经不起挫折。
人在这个世界上,总会受委屈、顶压力。如果具备了在遇到挫折时候尽快调整心态的能力,他就会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的先天心理素质不尽相同,但后天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那些到了工作岗位总是因为受不了领导的批评和同事的委屈选择辞职的孩子,大多是由于被父母过度保护,或在学校期间过于顺利。

因为总是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困境,孩子就会逐渐掌握化解矛盾方法。这是情商,也是能力。能够代替父母陪伴孩子一生,也是他自强和自信的来源。
3
尊重孩子的感受

案例

一年级的梦梦回家后告诉妈妈她被老师调换了座位,从第一排调到了第三排。妈妈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她觉得这是老师对女儿不喜欢、不重视的表现。

于是妈妈一会儿反思孩子成绩不突出是因为自己没有让她提前学习,一会儿后悔自己没有经常与老师交流,没有尽到保护孩子的责任。

晚上,妈妈小心地问梦梦调换座位后感觉如何?梦梦兴奋地说今天特别开心,因为交了好几个新朋友。


父母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使得对于同一件事,父母与孩子的认知可能完全相反。

有时候父母觉得看破了事情的本质,但那些直接的感受对孩子才更有意义。而且从长远来看,权衡短期的利益、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追求心灵愉悦才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大智慧。

相信并尊重孩子感受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父母可以由此赢得孩子的信任。那些长大后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寻求帮助的孩子,就是因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因此,尽可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既是处理孩子与老师关系的原则,也是走进孩子内心、拉进与孩子距离的机会。
4
与老师保持必要的交流

案例

洋洋到了入学年龄,父母把他送入寄宿学校,开始外出打工。他们认为学校管理严格,食宿条件也不错,就不用自己操心了。于是除了每周跟儿子通电话,从来不主动与老师联系,也不参加家长会。

但是洋洋周末总是偷偷外出上网,而且越来越上瘾。直到有一天没来上学,老师才找到了他的父母。那时他们才知道,儿子的学习一直很差,经常不及格。看到孩子的现状,他们心里后悔不迭。


与对孩子过度关注相反,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学后,自己只管吃穿就够了,老师和学校是才责任人。这样的想法会使孩子从失落走向失控。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师可以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但不可能代替父母的关爱。孩子因为缺少父母温暖而产生的感情失落,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同时,一个老师能力有限,不可能关照所有的孩子。如果父母不主动配合,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力,他行为上的失控就在所难免了。

父母与老师保持必要的联系,还会使老师不自觉地增加对孩子的关注。这种关注因为来自权威,因此很可能会激发他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上进心。
5
鼓励孩子主动请教老师

案例

毛毛是个内向的孩子。上学后,妈妈发现他有时作业出错,是因为上课没听懂。但是说了几次,他都不主动问老师。妈妈说:“你如果不好意思,就拉个同学一起去吧。”并且,她把这个情况与老师做了沟通。

第二天毛毛拉了个胆子大的同学一起找老师,老师很耐心地给他讲了一遍,并且笑着对他说:“以后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从那以后,毛毛的学习主动了很多。


父母总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叫孩子回答问题,或者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但所谓“求学”,就是说主动的一方应该是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首先要引起他的注意。而向老师提问,是最自然的一种方式。

有的父母和孩子觉得提问过多会显得理解力不够、学习能力差,老师会看不起。但从老师的角度则会认为,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学懂知识,考试成绩不好,是自己教学能力不佳的表现。

因此,与其拐弯抹角地花心思、费力气,还不如让孩子直接请求老师的帮助来得实际。而且,在这一问题上,老师与孩子的目标一致,岂不是顺势而为,又皆大欢喜。

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以坦然的心态与老师相处,鼓励孩子以诚恳的态度向老师求教。

这样,老师会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也会从老师那里受益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师生交往问题的案例分析
教师托管学生弊大于利
《一位优秀班主任的一系列失败》案例点评
享受童心 享受幸福
周群:关于师生关系
以前老师普遍打学生,没听说师生关系紧张,现在普遍不打了,反而经常听到师生关系紧张的事件,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