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而思之】老子/ 反动/ 递弱代偿

“理想小国”之哲学课堂已进行一月有余,大家劲头都挺足。老吴打了个漂亮头阵,顺便把接下来的二章学习任务也安排下去了。特别佩服和感谢老吴、方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大家先行理出框架,助力高效学习

我通过听,反复的听,看文字做笔记,画一张不像思维导图的导图从总体上再理一下思路,最后以码一篇文字作结。最难的就是文字作结。源于我自身知识的贫乏与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间强烈的不对等,但也很刺激。

听完王东岳老师《中西哲学启蒙课》的第二章节《老子的哲学思想》,合上笔记本,长舒了一口气:原来“老王”是在做一大道“证明题”给我们看啊,证明物演进化的法则——递弱代偿。闻所未闻,很有新鲜

老子虽是中国文化的元祖,我对他完全陌生;他的《道德经》更没看过,就是看也看不懂。这次算拐个弯的了解了一下,带着“王东岳“的色彩。

王东老师是极其推崇老子的,视其为中国思想史上唯一哲人。中国古代先贤们几乎将目光全聚集在人伦社会中,只有老子目光独到别致关注到了宇宙自然——道,对世界本源进行了探究与追问。

王东岳解读《道德经》时直接称其“有着狭义哲学某些深在的特征”。这应源于古希腊的泰勒斯因那句“水为万物之源”而成为西方狭义哲学的开山鼻祖,那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是包含着万物演化而来的深遂。

纵观《道德经》,有评价为“词义甚古,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而被评价为“太古书、太古道”。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明老子的“从商”的社会理想——氏族社会公有制时期。

这正是老子的反动,他反对人类文明,他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有违“天道物德”。这种思想的来源正是他对于“道”的深在的把握。“天地不仁,以万物以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是最接近“道”的,因天地没有偏爱和过多的情感,万物一视同仁,没有特别的关照,而万物自然生发。在老子看来人类文明行为都是对人类存在的干扰。天道用于人道就“顺道而行,几为德”,特别惊人!中国先贤们都要研究“人应怎么做时”,老子追问到了“人应怎么做”的根据在哪?这一追问,正如古希腊的信主时代会追问“神的能力所在”。类似于西方追根溯源的“本体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句非同凡响。不是其内涵着人类思维初级的形式:典型的辨证逻辑。万物两极,两极互动。老子认为人类是有退路可走的,复归到“小国寡民,人更愚,事更简,物更朴”结绳记事的文明未开化的氏族时期。这可能吗?不可能!因老子在当时信息量及辨证逻辑思维的限制下,老子认为“物极必可反”。

人类的文明发展是单向度演动,无退路可退!只一路向前!老子又认为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种人为设计与安排。在大尺度视野之下,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进程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进程,换句老子的话就是“天道”。为什么工商业文明只发生在地中海地带古希腊,为什么中国只能发生了农耕文明,为什么中国是象形文字,而古希腊却是派生出的“拼音文字”,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哲科思维体系,而中国出现技艺思维体系,为什么中国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西方形成的个人主义社会……种种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生成与发展。所以“反者道之动”无法“反”。

说到“反动”,惊觉王东说“但凡伟大的思想家都趋于“反动”。老子自不必说,孔子也是口口声声的说“吾从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反对私人制,反对对偶婚制,反对孩子私养。那这样的社会只有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卢梭对契约社会的形成很是莫名其妙,他认为人类最好的黄金时代就是“自然状态”……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主流社会中的“更高更快更强”式的飞速前进式发展。而是退到“最初的、原始的”状态呢?其中定有深意。只是“思者反动,行者曲解”让我们一直找不见“深意”。

“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那是道的实现方式,总结归纳为“柔弱”两字,而王东将“弱”理解为“弱化”,这种理解是基于老子有着一个纵深的宇宙发展观。此处的“弱”应是一种动态。这也进一步说明老子的“反文明”。而老子的“反文明”是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命运发展,这正是出于对人类这个种类的存在度的关切,他在寻找人类的未来出路。他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不良的超前预警。而这种超前使他处在一种完全“孤悬”的地步。他的学生孔子因扎根于人伦社会而无法理解“犹如龙”老师的思想内涵,而发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感叹!

正因“道”的实现方式是“弱”,所以推导到人伦社会的行为准则为“无为”,作为宇宙中的一种物种——人类,不进行了文明化进程。换句话说就是“不要进步”!这是保存人类这一物种存在的最好方式。“积极上进,奋勇向前……”等等在我们看来是人生的积极态度,在这一理论之下,将成为快速奔赴死灭的过程。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人类现在高度文明化,而这种高度文明化也将人类带入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给现代人造成了生存焦虑。我作为一个人到中年的人,切肤感受到时代车轮之迅猛,从知识爆炸到信息爆炸……一直处在炸裂亢奋状态,而这种迅猛给我带来的不是骄傲,只是焦虑。时代像一辆高速飞驰的车,快得要超出掌控。

站在现代的王东岳老师有着更多的信息量及更宏阔的宇宙视野,他“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证明出了宇宙物演遵循着“递弱代偿法则”即物演进化的过程中,物质的存在度是一路递减的,而物质的属性和能力代偿是反比例递增。说得再通俗点:就是世间万物,后衍的物种存在度(存在度的三个指标:宇宙空间上的质量分布,存在时效、存在状态)呈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一代比一代以最快方的消失。而这后的物种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寻求更大的能力、属性支持,的物种的能力总是很强。而越原始、越低级的物质总是越稳定,越长久。

王东岳老师为了证明这一法则,从三条纵深面加以证明:

基本粒子(强弱感应)-原子(电磁感应)-分子(布朗运动)-单细胞(分辨原子、粒子)-扁形生物(出现视觉)-脊索动物(出现五官和神经网)-灵长目动物(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人类(额叶新皮层、理性能力)能力在一路递增

单细胞生物(38亿年)-脊索动物(1亿6000万年)-哺乳动物(9000万年)-直立人(500万年)-现代智人(20万年) 存在度一路递减。

人类的文明也是如此:旧石器时代(上百万年)-农业文明(一万年)-工商业文明(三百年)-信息化文明(一百年)-未来文明(更短)

既然这是宇宙物演的总法则,那人类何去何从?老子在那个时代虽然并不清晰但很是明确的看到这一“道”,为人类开出了方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但这并不可行!人类进退维谷。一些外未来科幻片,展现的人类未来都是令人担忧的。原以为未来是一种美好的期待,猛然发现残酷才是真相。我原本悲观,这下更悲观了!

老子出世消极的态度,是出于对人类的保护。而孔子入世积极的态度,是出于对人伦社会的维护。东岳老师用拉开宇宙图谱的方式证明了递弱代偿法则”,看到了一个极致而又无法改变的问题。怎么办?亲爱的你,可有答案?

系列回顾

【学而思之】源头/生存/文明

—人间四月尽芳菲 —

你我相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振宇罗辑思维强烈推荐的“递弱代偿”原理,到底是什么?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11、人类文明的未来——终章
论《老子》的“道”
老子告诉尹喜:人生就是一道程序,玩家的结局是由系统决定的
东方哲学的最高智慧(上)
如何理解老子的“不争、守柔”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