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人生
 近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文集《谈人生》,感觉心田似有一股清澈之水涓涓流过。季老的文章,语言平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季先生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发人深省。
 人生是多种多样的、纷繁错杂的,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人生,细细去领会去参透人生的价值。季羡林老先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向我们一一叙述了人生的真谛,他用惬意的曲调低吟浅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季羡林先生认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通常,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季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满没有缺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份不完满,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轮廓,也让我们懂得在缺陷中领略美好,才不至于那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性善恶,知足常乐、谦虚虚伪,为人处世,世态炎凉……这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人生意义上的,还是内在精神上的,季老先生都为我们讲解得一清二楚,道理也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了。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和《漫谈伦理道德》。在这两篇文章中,季羡林先生谈道:“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人就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感到季老谈到的三点是全面深刻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帮助。
 首先,人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季羡林先生主张:必须用“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观念取代“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西方文化观念。同时季羡林先生已经把“人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问题提高到了人类道德、人类生存、人类文化的层面。这与我们现在普遍提倡的保护大自然、追求“低碳”生活是一致的。小到家庭的节电、节水、节油,大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小到我们家庭春节到饭店就餐后把剩余食品打包回家,大到北京市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新产业和“低碳”经济等等。这些都是与“天人合一”观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的。
 在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近几年,世界极端天气现象增加、自然灾害频仍,已经提醒人类应该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应当反思人类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总之,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要向大自然要吃、要喝、要穿,人在向大自然索取一切,所以人一定要处理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
 其次,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在说明该问题之前,先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要搞好人际关系。如果没有必要,技术上的讨论也就没有了价值。
 从心理上讲,不管身份高低,每个人都希望受人欢迎,因为受人欢迎意味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老师希望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同样希望老师喜欢自己。一个人可能一时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他,但是他不可能所有的时候都不在乎。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受人欢迎是在我们一出生时就注定了的,因为我们总是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地生存。
 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许多人共同存在的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对人际关系抱无所谓的态度,二是在人际关系上过分讲究谋略。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满足自己,又尊重别人。
 最后,要处理好人自己的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一点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能否产生“幸福感”的关键。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第二是人的感情波动的调节。年轻人身体棒,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勤思考、多动脑、使自己沉稳一点、“成熟”一点;岁数大了,身体不行了,常常是想到了却做不到,这时最需要的是保证健康,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用小的成功赶走心中的失落与怅惘,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
 另外,当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喜事连叠,“万事如意”,这时尤其需要浇一点冷水,理智地做好日常的琐事。俗语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是“不如意”、“不理想”、事情的结果与事前的设计和预想不一致。这时候除了要冷静地分析原因以外,尤其不能够强化“挫败感”,应当同情他人、理解他人;面对现实、泰然处之;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
 人在得意的时候要冷静,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往往不太难;人在失意时能够比较快的在泰然处之中很快的振作起来就比较难做到了。这就需要人要有更大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需要人具有更多的智慧、需要人有更高的个人修养。只有做到了以上所说的两个方面,才会逐步达到身心的和谐、心理的平静。身体健康了、心情愉快了、身心和谐了,才能对集体、对团队、对家庭、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季羡林是一位先生面容慈祥目光深邃的智者,他用和蔼可亲的话语,平心静气地与我们交谈着,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讲人生。他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涵养自己。品味季羡林先生简洁通俗的人生大道,就好像独自漫步在深山中小溪旁的林间小路上,静静地走进了宁静和谐的仙境,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这3个关系
季羡林谈人生感悟
随心周六 | 季羡林《心安即归处》:当下即是生活
季羡林:人生苦恼的根源,是这三种关系处理不好,尤其是最后一种
对传统文化多点自信
《心安即是归处》:关系顺了,人生就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