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春相交时,策马游冀南(二):广府古城

这座城现在叫做“广府古城”。要说广府古城的历史,就要说到曲梁这个古地名。曲:弯弯的小河;梁:小河上的木桥。这个地方周边有好几个曾经叫过曲梁的地点,从曲梁的含义来看,这里在古时候一定是河曲纵横、鱼虾遍地的。最早提到曲梁这个地名的是《左传》,里面说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狄就是古时对匈奴的称呼,有各种狄,比如戎狄;赤狄也是狄的一个分支。《左传》里说的曲梁应该是曲梁城,现在邯郸东面的馆陶县,离我去看的这座广府古城虽然不是很远,但也不是一处。根据《左传》所记,这一带在春秋时期是属于赤狄之地,后被晋国收获。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这里设立了曲梁县,而县城就是现在我要看的广府古城。当时的曲梁县属于刘偃的广平郡,只是一个小地方,虽有城,不过土墙而已;二、三百户,一千多丁。但是可以看到,根据历史记载,至少这里在二千一百年前是有了一座城。

到了隋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了,他就占了这座城称王,这个人就是窦建德,他称的那个王叫做夏王,他把占的那块地叫做夏国。窦建德是隋末推翻隋炀帝的一支重要力量,最后在唐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败于秦王李世民之手。既然这座古城被作为夏国都城,当然窦建德就会把它扩一扩,再加固一下。到了元代,这座城又扩大了一下。

今之广府古城说的是广平府的城,这是从西汉的广平郡沿袭下来的,但是郡治之所一开始并不在这个地方。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立广平府,府衙迁到现在邯郸北郊的永年,就是我要去看的这座广府古城。这个时候的广平府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级别也还相当不低了。所以,这些明代的知府们就开始认真搞起了基建。公元十五世纪的明成化年间,知府李进在城周围挖了一道护城河,把弘济桥下面的那条滏阳河给钩了过来。一百年后,嘉靖年间的知府陈俎大兴土木,把原来的土墙外全部砌上了城砖。在四面的城门上建了城楼子,城墙四个角上还建了角楼。

除了大搞城建,明成化年间的一位知府秦民悦还编了一本名著《广平府志》,记录从春秋开始他这块地上的大事小情,风物长短等等。明代的广平府辖地还是不小的,有十一个州县呐,还包括邯郸这样的大城市。这部府志后来经过四次增补,就是把后来发生的事情和原物的变化写成贾雨村言添加进去。最后一次是清代光绪19年的知府吴中彦干的,这也是最后一次增补,一共印了三百套。这个版本每套二十四册六十四卷,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万字。要说这位吴中彦知府也敢说是著作等身了,这府志摞起来肯定比他个儿高。这部府志得到当时吴中彦的上级领导极大肯定,就是那个直隶总督李鸿章。并且李鸿章还给写了一篇《序》,大加推广。除了这本,前面其它的增补版都流失得差不多了。现在说“高手在民间”,浙江民间就有一位藏书家叫范钦,他是明嘉靖年间朝廷里的兵部侍郎。范钦退休以后回到老家宁波,就把他过去的藏书也带回老家锁在他的东明草堂里。随着藏书增加,他就建了一座天一阁。里面有藏书真不老少,而且尽是古籍善本。因为这位范钦曾在京城做官,所以他收藏了很多朝廷内部刊物,比如各地的地方志,其中就包括嘉靖版的《广平府志》。范钦去世的时候,天一阁藏书有七万多卷;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藏书事业。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时,天一阁藏书中的绝大部分列入了书目,其中一部分还全本抄入。纪晓岚就曾经进入天一阁看书。1982年天一阁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时候藏书已经增加到三十万卷,现在可能更多了。能在这里找到《广平府志》的现存最早版本,就说明天一阁在古籍收藏界的顶级地位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府古城就是嘉靖年间扩建后的结果,看看这个护城河,相当宽,有140米。这么宽的护城河实在是不多见。




这是西门和西门外护城河上的大石桥。




明代扩建的时候,四座城门都有瓮城。现在的西门是没有瓮城了,我去了南城门,外面还有瓮城,其它那两座城门不知道怎么样。




瓮城的城门并不是正对着内城门,而是歪把子,把正面空出来给土兵站在上面放冷箭。其实这样的瓮城门还有其它的功用,瓮城门和内城门夹角90度,在遇到发大水的时候,瓮城可以起到保护内城门的作用。瓮城门即使进水,还不至于大水直冲内城门。如果城墙足够坚固严密,此城就可以抵御洪水,城外大水涨到城墙垛子都不怕。在水多之处的城池多是这种结构的瓮城。你看这广府古城外的护城河这么多水,一定是要建一座这样的瓮城的。




门洞子里面的砖。




门券上的石头和城墙上的砖。




可以看出来有一些是明代原物,有一些是近年补上去的。这个瓮城并不是四方的,也不是圆的,我把它叫做老倭瓜形的。




从城里看城门,可以看出来过去的南大街应该是很宽敞的,现在被民房占了一部分,城门都快被遮住半边了。




登城的人路马路都还在,人路经过了修整,马路应该是明代原样。可以看见旁边明城墙上的嘉靖砖。




买票登上城楼看看。很规整的一座仿明式城楼,灰瓦重檐,歇山顶上山花处还有悬鱼。面阔三间,四周还有檐廊。




看看它的大门,虽然看上去无甚光彩,可那门扇却是六抹头的,等级相当高了。




檐廊倒是蛮像回事。




建筑结构相当规整,可是枋、梁、斗拱上的彩绘可真是凑合,只能叫“涂上了颜色”。看来这还真是仿的明代地级市建筑,别说比不上京城里的皇家建筑,连保定直隶总督府那样的清代省会建筑都比不了。城门楼子阴凉处有几位不知道志愿干什么的者,我们站在檐廊下聊了聊。我被告知,要是再花二个子儿,你就可以坐上电瓶车在城墙上跑一圈。这城墙一圈跑下来有4.5公里,也就是说跑五圈差不多是半马的路程。

这座城看上去保存得相当完好,应该还是明代的模样。四座城门过去的吊桥换成了现代大石桥,四座瓮城据说还有俩,我看到了其中之一。城门楼子都没有了,现在的楼子是解放以后重建的,据说四座角楼有一座是老物件。像这样完整的古城在华北地区也不多见,战争年代肯定是有不少故事的。据传,抗战日本投降后,这座古城被伪军和汉奸占据,大概有二千多人。他们依靠坚固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企图自保。当时我方部队是晋冀鲁豫军区徐向前、李先念部的一个独立团。因为这座城本身就易守难攻,而且国民党军队不仅在城墙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还放水淹没了城周边的洼地和村庄,我军便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我军当年是组织当地民兵围困城里的敌人,大部队都调到其它地方打大仗。虽然有空投,但是城里敌人别说没肉吃,后来连糠都吃不上了。到了1947年底,国民党已经顾不上向城里空投给养,城里的敌人吃光了裤腰带和大皮鞋,该轮到吃裤衩背心了。最后没招了,只好突围,结果被全歼在城外。所以,解放战争并没有在这里发生剧烈的攻城战斗,整个古城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站在城楼上顺着南大街看下去,都是不同年代翻修后的旧屋。




墙上新帖的花砖。




门前新立的冲天柱。




老房子里卖新菜。




本地特色的二层楼,广泛应用棕色涂料。这一定是富家老宅,你看那二楼还有一个小阳台。小姐的绣房肯定是在二楼,她可以不定期站出来在阳台上往街上抛绣球。




老宅、老墙、老门楼。这座门是典型的坊门,就是说这城过去是按照里坊制形式建的,自汉代始中国古老的城市布局。南方自唐末宋初逐渐把里坊制建筑布局改成了街巷制。




老门楼里面是这样的。




这马宅,门柱的二个柱础不一样高,还新装了卷帘门。




广平府百货大楼?这里是广府古城的十字大街中心,也就是市井中心。按说应该有一座钟鼓楼的,不知毁于哪个年代。




街上每隔二十米站着一位志愿者,可能有重大行动,我赶快离开吧。

(修订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邯郸之永年广府古城
永年广府古城初印象
河北永年:广府古城
祖国风光(474) 广府古城
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
永年寻根问祖之旅(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