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阁受读 | 治惊狂 010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
文|敏敏
此方是中药烫伤内服第一方.
“伤寒脉浮”应该用麻黄汤发汗才对,可是首诊医生“以火迫劫之”,病人火烤的结果必然也是水分丢失,那是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不但耗伤津液,而且大伤心阳,造成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外,神明不守,所以出现惊狂、卧起不安、谵语、烦躁、失眠等精神症状,治疗就需要温补心阳,清热开痰,镇静安神,选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 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方解:
伤寒脉浮:以汗解
医以火迫劫之:以火劫其胸中之阳,以火逼汗,亡阳中之阳(徐灵胎)。火迫使大汗出,以火助热而又大量亡其津夜。(胡希恕)
必惊狂:用蜀漆
蜀漆:去心腹邪积,治重在心(徐)。袪胸中痰结(胡)。
龙骨、牡蛎:治惊痫热气(徐)。镇惊悸(胡)。
《医学摘粹》:“用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姜、大枣补脾而降逆,蜀漆吐腐瘀而疗狂,龙骨、牡蛎敛神魂而止惊也。”
加减:水饮可以导致惊悸。半夏、茯苓,降逆化饮。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更有甚者癫狂或者惊狂。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胸闷感,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或见痰浊证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白厚或者腻,脉浮滑。
辩证要点:
本条为火劫亡失心阳的证治。火逆劫汗,导致心阳亡失。《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精则养神”,心阳亡失,心神失养,心神无主,故惊狂不安。所谓惊狂不安,指病人起卧不宁,起则狂,卧则惊也。治疗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阳虚则常伴痰浊凝聚,故加蜀漆化痰,心神浮越较重,故加牡蛎、龙骨镇潜安神。生姜、大枣资建中焦,化生气血,以养心阳。本证无论从病机还是从证候看,均较上两证为重。
疑难探讨 何谓“亡阳”?“救逆”?“亡阳”在《伤寒论》中有卫阳外亡,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肾阳外亡,四逆,用四逆汤治疗;本条为火劫亡失心阳,治疗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救逆”是针对“惊狂,卧起不安者”证重势急而言。
病机 火邪内迫,阳气浮越不能潜藏,神不内守,可因误用温灸而致。心阳外亡,阴痰凝聚。
诊断依据 惊狂,起卧不安,可见胸满痰多,胸腹悸动,烦躁,苔腻,脉浮滑。心悸喜按,烦躁惊狂,短气,神疲,脉虚弱。
鉴别要点 阳虚烦躁与中医传统观念阳热烦躁有何不同?《难经》“狂家所起,皆阳盛所致”辨别阳盛还是阴虚可从汗鉴别:阳证无汗,少汗乃阳郁所致。心阳虚狂躁则腠理开,大汗出,且可参考病人的脉象。
治疗要点 治法::潜纳浮阳,平冲制动,扶阳安神。温通心阳,涤痰镇惊。
心悸的具体症因
1,阳虚作悸
由于阳气主动,阴气主静,故心脏能不息的搏动,从生到死,莫不以阳气而为先决条件。基于此,则心主血脉与神志,也无不与阳气的主导作用有关。如果离开了阳气,则心就停止了搏动,而血脉不流,神志消灭,也是不言而喻。
为此,凡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伤了心的阳气,例如:治疗上的发汗过多;或者过服苦寒之品,而内戕阳气;或因年老阳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等,皆可发生心阳虚的心悸证。
心阳虚的心悸的特点,则是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上,就是仲景说的“心下悸,欲得按者”。
方用桂枝甘草汤方: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2,阳虚心悸烦躁
大家知道,心属火脏,而又上居于胸;胸为阳,火亦阳,两阳相合,故心获“阳中之太阳”的称号。
若以上阳虚心悸,而又兼见烦躁不安等证,乃是阳虚而心神不潜敛的反映。
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6克,炙甘草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
3,心悸烦躁,手足厥冷
夫阳虚之心悸,若下使肾阳亦虚,兼见烦躁而手足厥冷,脉沉而舌淡者,则少阴上下皆虚,治当心肾同温,上下兼顾。
方用茯苓四逆汤方:茯苓12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干姜6克。
4,心悸气冲胸咽
上述之阳虚心悸,亦可兼见气从少腹而上冲胸咽,面翕热如酒醉状,头目为之眩晕的,则为阳虚于上,阴乘于下所致。其脉驭而带结、按之无力,舌则淡嫩水白。
治当温补心阳,纳气归根。
方用苓桂味甘汤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临床应用
急性热性病治疗不得法,或慢性病,内分泌功能紊乱,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等症皆可出现本方症.凡属心阳不足,痰迷心窍而见惊狂,动悸,卧起不安等症者均可以本方加减应用。凡外有表征的桂枝去芍药汤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皆可用本方治之.应用:神经衰弱,甲亢,精神病等见该方证者可考虑本方。
原文:
《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条第16条: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医案
胡希恕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癔病
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
辨证:寒饮上犯。
治法:温化降逆。
处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茯苓12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
水煎服,3剂。
结果:上药服3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
服6剂,纳增,睡眠好转。
再服10剂诸症皆消。
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推荐:
001桂枝汤 方
002  桂枝加桂方 治奔豚方
003 桂枝加葛根汤方 颈椎病 
 004 瓜蒌桂枝汤方 治柔痉(脑膜炎)
 005 桂枝加黄芪汤  治黄汗
006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007 黄芪桂枝五物汤
  00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治喘咳  009 桂枝甘草汤方 心下悸
你的衣领或衣服被汗染黄了006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郝万山讲伤寒论 70全集(建议收藏)中医《方剂学》共82 全集 (建议收藏
《方剂学》204首方剂组成+功效完整版汇总
二十三个经典经方故事
李可老中医一个治疗癌症的方子,超厉害!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顽固性皮肤病
荨麻疹疹及干癣的诊治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55---60
董针:抑郁症处方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伤寒拾螺记5——桂枝甘草诸汤
治疗水肿的方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茗德中医】经方治疗——腹中气上冲头晕心悸案
《证治准绳·杂病》心痛胃脘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