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交流】大河峡口赴盛会(随笔)/庞全林

   00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点钟,我从西平乘车到了河南文学院大门口。准备从这里出发,去新安石井镇“华洋会议中心”,参加奔流文学院第十二期作家研修班。

   走进大门,院子里很静。到了楼下,从那边过来一个人,一交谈,也是参加研修班的,来自灵宝。我们一起来到编辑部,一个工作人员在忙着整理研修班学员的东西。我观看了文学院的有关图片展览。

   常言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时间从容,我拜会了《奔流》的几位领导,他们是我早就想见的人。在会议室,我和灵宝的那位文友相挨而坐。他拉了一个大皮箱,装的全是他写的书,准备送人,大部分都签了名。我请他给我一本看看,他找了一本没有签名的,签了名,送给了我。书名是《扶贫第一书记》,长篇小说。他还有一部《窦家寨》,一部《晨光》,都是几十万字的长篇。他给了我一个当头棒喝——我遇到的第一个学友就是一个大作家。有一位年轻女子,来自淅江丽水,昨天在“群上”我看到了她的名字。前一天来郑的。她很热情,问我有作品让她看看,我把带的唯一一本《新竹集》拿给她,她很高兴。还有两个年轻孩,其中一个才十八岁,搞电影剧本创作的,我看了他手机上的一段电影剧本文字,这又让我吃了一惊,我七十五岁,进作家群才一年又一个月,他这么年轻就登上了文坛,真是后生可畏。

   下午两点二十分,大巴车从文学院出发。车过新安,让我想起了杜甫颠沛中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新安吏》,不禁发思古之幽情。车下连霍高速,就开始在群山中穿行,转弯多,坡度大,有时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窗外的山一座连一座,这正是我喜欢的,有山才有景,而且都是树木葱笼,绿色覆盖。过了石井镇,下了县乡公路,山路开始变窄,好多转弯处,大巴磨不开身子,车行很慢。

   五点半左右,我们到了地方。山中平地少,这里就着山势,错错落落,曲曲折折的有四处建筑。停车场小,路窄,大巴车下不来。我的住室是二号楼的二楼,可没有攀楼梯,只上了三级台阶,下面是一楼,但不是地下室,这叫“量体裁衣”,山势使然。

   晚餐好像是“接风宴”,以前我知道《奔流》的几个领导喜欢酒,席上几乎所有的男士都喝酒,连连举杯,个个满面红光,眼放光彩。这种豪放劲,我喜欢。有好些女士,也受到了感染和鼓舞,举杯畅饮,脸喝得像涂了胭脂,美得像一朵朵花。

   四座建筑,高的四层,低的两层,会议室在最远的五号楼的三楼,可门口却跟地面平,下面的两层得顺山下两道长长的很陡的石阶才能进。五号楼的奇特之处,是在于它正坐落在一个峡谷的尽头,背靠青山,面朝日出,黄河在那里曲折东去,真是蔚蔚大观。

   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了会议室。大厅里摆放着十一排双人桌,每排四张,分四从前到后排列,坐位上放着与会学员的名字牌,我在第五排第三位,向外一看,窗口正对着黄河峡谷的出口。

   这是一座文学的殿堂。我怀着一个小学生的心,聆听了十几位文学大师们的讲课。他们都是文学界的名人,个个著作如山,如江河涌流的才思,开启着我,陶冶着我,激励着我,震撼着我,让我这七十五岁学生的头脑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尤其是许挺老师缅怀慈母的诗篇:

“仰天遥望满天星,

哪点灯光是母亲。

今夜天晴随梦去,

  万里长空我去寻。

“每见大河向东流,

常起忧思满心头。

慈母下游岸边等,

 想去跪拜无轻舟。

“人云魂灵似清风,

时而西来时而东。

今日我去东岳庙,

 慈母定然在天中。

让我震颤,我听着记着,不由泪流满面。我的母亲活到九十岁,去世还不到两年,我时常思念她,想着她养育我,我成年后照顾我,她老了我侍奉她的样子,可是我不会用诗来表达。许老师的诗,触动了我的心,从灵魂深处与之产生了共鸣,让我也觉得母亲的灵魂在天上,天天在看着我,挂念着我。许老师的诗才是真诗。从而想到其它文学的文字,都应该是这样,写能感动别人的东西,不能无病呻吟。

   来自十三个省的近八十名学友,齐聚一堂,共享文学盛宴。第一天的“第三届奔流文学奖颁奖典礼,”有十几位学友获奖,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自己写的东西,不要说得奖,连登《奔流》这个平台都水平不足。在一个星期的共同生活中,让我认识到这里真是群英荟萃,高手如林。受文友们的激励,在“走近名师读书会”上,我朗读了二十九年前的旧作《跋涉》。“结业典礼”上,文友们的精彩发言,又让我按捺不住喷涌的激情,举手登台,抒发了我这个七十五岁学生的深情,表达了我的心声。

一个星期里,《奔流》的领导们,天天陪我们听课,和我们一块吃饭,一起散步,见面给一个握手,一个微笑,更有特意给我倒上一大杯开水的。以前只能在《奔流》书页上看到的这些名人,如今和我们朝夕相处,让我感到了温暖和幸福。主持听课的副总编,无论是引言还是点评都妙语连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那临场发挥的才思,如泉流奔涌,顺畅而自然,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感到这座文学殿堂的丰富多彩。

这里是拥抱黄河的万山峡谷。黄河曲折,群峰矗立,风光无限,得天独厚。在这里学习、生活,是一种幸运。开课第一天晚饭后,我和七八个男女文友,打着雨伞,在清风细雨中,顺着山中小道,登山去“望江亭”。两旁是挂着雨珠的青翠油松,远处是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谷中是时隐时现的黄河,身前身后是撑着花伞,声如莺啼、婀娜多姿而富有才情的几位美女。我置身这诗情画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到了亭子里放下雨伞,观赏雨中山水,饱享山河壮丽之美。不觉随意而坐,自然而然地谈起了文学,言谈无忌,随心而出,氛围就像身边的花草树木,温馨而和谐。甜美时光短。不觉亭外已是一片昏暗,群山早已隐去,大家这才不舍地撑伞相扶下山。

第二天晚饭后,我们一群来到了“望江亭”脚下的黄河“码头”,站在了黄河岸边。我近距离接近母亲河只有两次,一次在郑州黄河游览区,曾用手撩起东流的黄河水;一次在银川黄河大桥下,用瓶子取了一瓶清澈的黄河水。那都是在平原的黄河边,面对滔滔黄河,发无限感慨,抒赤子之情。这一次在群山环抱中面对黄河,望远处高入云天的山峰,看蜿蜒曲折将要冲出峡谷的河水,顿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感,更加感受到了母亲河的雄奇壮丽。

有一天,我们相约去看这里的果园。路两边的山坡上全是柏树,密密丛丛的,柏叶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会儿看到了栽种整齐的桃树杏树园,桃杏都到了盛果期,今年果子早已成熟,留下了空空的果树,再往前有几座房舍和窖洞,周围有村舍常种的榆树和杨树,树身高大,就势挺立,给人一种亲切感。附近菜园里黄瓜、西红柿、丝瓜、葱、韮菜、萝卜等,十分茂盛。我们摘了小西红柿和小黄瓜品尝。一个文友说:“这里真是世外桃园。”

临回来的早上,我正准备晨练,一个女学友邀请我一起去看附近山顶的人工喷泉。登到山顶,一个曲曲折折的水池中,一股泉流不断向上喷涌,翻着浪花,池中有小荷点点。今天是个晴天,视野清晰,群山比平日更加青翠,黄河也更加清亮,一轮朝阳,越过山峰,光耀空中。我们一阵欢喜,赶紧拍照,让大山留住了我们的身影。一会儿又来了五六个文友,他们一边拍照,一边对着黄河呼喊。我也兴致大发,挥手高呼:“黄河东流去!”引起了一片欢呼。

这几天,我结识了几个学友。一个是鹿邑的老年散文家,一位是商丘的年轻诗人,两个江南女士,室友是新蔡的年轻人。他们都很热情,坦诚,有才情。从他们身上我收获了好多东西。

这里原来是一片山秃岭,二00四年,为了保护母亲河,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华洋”人,修路开山,栽种树苗,播撒树籽。没有房子,住窖洞,没有电,晚上点腊烛,筚路蓝褛,辛苦倍尝。现任经理的妻子当年来看望他,一见他生活那样艰苦,心疼得哭了,他忍不住也哭了。是“华洋人”创业的血汗,浇灌出了今日的郁郁春山,让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美。

清晨,我面向太阳,朝着黄河将要冲出大山夹持的山峡口,望着苍翠的群山,打打太极拳,做做广播操,一招一式,都感到舒适,心里很甜美。

我的散文《新竹集》出版以后,我没有打算再写东西,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了,是西平作协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创作才情,激发我又提起笔来,一年多来,又写了一些文章。这一次的文学盛会,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就像孙悟空进了一次“八卦炉”,又精进了一步。不过这个八卦炉不仅没有痛苦,反而如沐东风,适意又温馨。

离开了诱人的黄河峡口,离开了那个神圣的文学殿堂,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奔流》领导和文友们,回到家里,我有一种重重的失落感,还依恋着那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眷恋着那熟悉的山中小路,几株海棠,一片绿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秋早晨,骑行黄河大堤采风
常国军 :登金炉顶
雾锁金盆(下)
<天边的黄河>【高清]
牛钟顺|爱你现在的时光:等雪来
【 黄河专刊 】大河奔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