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见诗社 |《竹扇摇啊摇》——作者:罗坤,诵读:张锡凤

配图画家:施虹宾

  点击收听  ▾


竹扇摇啊摇

作者:罗   坤
诵读:张锡凤
配乐:周卓闻

入暑后,气温飙升,风从电扇叶子里吹出来,像被太阳炙烤过,带着热与焦躁。现而今,风扇已经抵不住酷热,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空调。
可我不习惯老是呆在屋里,更不喜欢“窝”空调,恰恰喜欢手拿一把扇子,摇啊摇的“四处游荡”。特别是晚饭后摇着扇子,漫步在林荫道上,迎着微微清风,沐浴落日余晖,让思绪信马由缰,回到儿时尘封的夏天,夏天里父亲编织竹叶扇子的岁月。

配图画家:施虹宾

父亲是篾匠,靠一把篾刀养活我们一家子。除了编箩筐、簸箕、提篮以外,还编凉席、扇子。
记忆中小时候的家,周边全是竹林,是我家的责任地。父亲常常打理这片竹林,经常把杂七杂八的其它植物清除掉,松土,施肥,于是长出来的毛竹都很壮,有碗口那么粗呢。印象中到了春天,春笋蓬勃出土的时候,父亲对它们很是爱护,除非是长得过密,减掉一些,要不然,是断然不会挖来吃的。

配图画家:施虹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离不开竹制品的,乡亲们不叫竹制品,叫“篾货”。晒谷用的垫子,担谷用的箩,担土用的箢篼,打猪草用的背篓,采茶用的提箩,吃饭用的筷子,睡觉用的竹席,等等,随处可见。离开篾货,没法劳作,也无法生存。
做篾匠活有许多讲究,竹子不能在春季砍伐,那样做出来的成品容易被虫蛀;不能用太嫩的竹子,产品会不耐用;而做箩筐等物件的包边,则需要用到嫩竹的表层;做活的时候讲究精细,有耐心,图快的人,毛毛火火,厚度不一,表面也不光滑,做出来的蔑活不好卖。

配图画家:施虹宾

父亲把毛竹一根一根搬运回家,用刀去掉竹叶,用锯子将竹子按需要的长度锯断,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劳作。父亲削竹子的本事十分了得,一刀下去,“啪啦”一声,竹子开了口,就像张开了嘴巴。放下砍刀,用手掰开竹口子,一脚踩上去,再用力一掰,竹子“啪啦啪啦”叫着,一根竹子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直被分切到半厘米宽为止。粗壮的一根毛竹,被父亲就这样切分成几十根细条条的竹篾。坚硬的竹子,变成竹篾之后,就成面条似的柔软,一甩,就如彩带一般,发出沙啦啦的声响。父亲把那些宽半厘米的竹篾理得整整齐齐,再用刀片把两毫米厚的竹篾削成两层,一层为篾青,一层为篾黄。青黄分离之后,黄色的那根常用作煮饭的柴草。父亲将所有青色的篾片,搁在长凳上。父亲坐上长凳,膝盖上垫一块帆布,左手持蔑片,右手握刀,暗用腕力,“嗤嗤叭嗤嗤叭”一片响,一片片薄如纸张的蔑如魔术般从蔑刀上滑出,所有的篾青被父亲剥为两层,又是一层青一层黄。

配图画家:施虹宾

父亲编竹扇的速度很快,那些竹篾在他的手上,就成了一根根听话的柔软的彩条。不梢一会功夫,一把把或圆或方或菱形的竹扇就做好。父亲编竹扇有一绝活,让村民们叹为观止,父亲用几根事先准备好的烟熏过的坳黑发亮的蔑青,夹在扇面上写字,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等祝福语。别人编的竹扇这些字是最后用毛笔写上去的,父亲是直接在扇面上编织的,很见功夫。后来父亲还发明了把人的姓名直接编到扇面上,由此引来无数人上门订制竹扇,与父亲同时做蔑匠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我暗自佩服父亲的手艺,也偷偷跟着学编背篓,可我的手指总是被竹篾划破,受不了这种苦而作罢。

配图画家:施虹宾

20世纪80、90年代,纸扇子流行起来。折叠的纸扇有黑色、红色、蓝色,甚至花样无数。纸扇可谓下乡干部和知识青年的标配。“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扇子打开,面如弯月,一摇,能把夏过成秋。
纸扇又是学生娃儿的炫资。扇面上有李白、杜甫、唐伯虎的诗,还有山水画。娃儿们不比诗,也不比画,而是比甩扇子谁帅气。“歘”的一声,扇子甩开;“呼”的一声,扇子收拢。一歘一呼,不知扯破了多少唐诗宋词。

配图画家:施虹宾

后来,塑料制品替代了“篾货”;家用电器替代了扇子;父亲也退出了“篾匠”行业。但父亲用他的勤劳与智慧,给华夏扇子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扇子文化渐行渐远,空调技术日新月异。可我期待扇子文化的回归,少些污染,少些酷热,更少些烦躁。喜欢那些年编竹扇驱署的日子,那种手掌与竹编的亲密接触,让我内心无比安稳;在五彩缤纷的梦乡中,让我与童年相遇,让我与父亲邂逅。

【作者简介】罗坤:知见诗社作家。四川仁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2017年重拾旧梦与文字结缘,在各级各类纯文学报刊发表文字2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社区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农村日报》《西安日报》巜今晚报》及《西南民兵》《巴蜀史志》《时代报告》《晚霞》等杂志。诗歌入选《四川诗人》,有散文诗歌多次在全国征文中获奖。

【诵读简介】张锡凤:江苏南京人,知见诗社朗读者,职业麻醉医生。

【配乐简介】周卓闻:知见诗社顾问、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演讲专委会会长。资深剪辑师,品牌营销专家。原陕西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尚言道语言艺术培训学校创始人。

【画家简介】施虹宾:知见诗社顾问、画家,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顾问。独立艺术家。1967年生于江苏。师承著名花鸟画家“江淮画鱼人”潘觐缋先生,随其钻研中国画鱼类画法。先后得到鲍审、顾强先、顾青蛟、刘一原、鲁慕迅等画坛名家的指点和抬爱。作品笔法简练、水墨淡雅、敷色清丽、布局空灵、讲究禅意。表现风格独特、驰名海内外。其绘画成就散见于国内外报刊、网络、电视台。2006年旅居阿联酋·迪拜。2009年应中国驻阿联酋·迪拜总领事馆邀请在迪拜皇家艺术展览中心举办画展。2011年应邀在法国普乐艺术馆举办画展。2013年《迪拜七彩丝路》书画联展。2014年应美国康州州立大学和美国爱卡斯艺术中心邀请赴美学术交流访问并举办画展。2015年九月在扬州大学举办《徐惠君.施虹宾联展》。十月在江苏.江阴市举办《鲁慕迅.施虹宾书画联展》2016年四月在泰国曼谷中泰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个展。2017年四月在苏州过云楼艺术馆举办个人展。《施虹宾作品集》、《施虹宾百鱼图》行世。

「知见诗社」


品牌定位:中国首家全民原创精品文化艺术平台

文化宗旨:知囊天下,见眺未来,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主管单位: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

主办单位:「知见诗社」

合作平台:省纪委监委《清廉四川》、省地方志办《方志四川》(诚邀全国的文艺平台和媒体合作联办)

法律顾问:王劲夫(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社法委副主任,民盟成都市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知见诗社」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画家施虹宾:闲情偶寄 乘物游心
现代著名国画家黄宾虹,偷学篆刻印章的故事
黄宾虹黑山白水作品欣赏
黄定华的无意插柳
黄宾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百年巨匠黄宾虹精品山水集萃(一)高清珍藏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