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信息公示-新市镇中心完小《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耒阳市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信息公示

一、课题成果名称: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组成员(按贡献大小排序)

曹水洋  刘伟  邓利君  张祖浩  陆艳  曹美兰  刘小刚  蒋波

三、核心概念(关键词的界定)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是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统”得太死的缺陷入手,通过探索新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发现指导具体实践的微观理论,旨在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课堂时空(不同于放羊式课堂教学),以求为塑造出符合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研究,也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应用性研究。此处的“生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四、研究内容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明确两种角色的行为产生的矛盾(即不和谐之处),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并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明确研究的方向。

2、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科教学特点,大胆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新教法,努力优化课堂结构。

3、弄清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指导具体实践的微观理论,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总体模式,并运用其及其变式指导本校教学实践,丰富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理论,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

五、研究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活动

1、新市镇中心完小语文教研组举行课题研讨活动

2、新市镇中心完小召开课题研究经验阶段总结推广会

3、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研究小组主持教学理论学习研讨会

4、新市镇中心完小生成性教学研究课题组组织课例研讨活动

5、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组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6、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组举行集体备课研讨会

六、实践效果

(一)学生方面

1、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强化

在生成性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以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十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个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活跃,敢想敢说,乐于讨论,乐于交流,他们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互动中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产生,个性得到自由展示,创新意识强,十分明显地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今课堂的“我要学”,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成为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2、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生成性语文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追求,致力于每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第一,通过与教师、同学的积极互动,学生有效建构了自身的语言系统,学会了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方面提升主要表现在学生乐于交流和精于写作上。第二,学生的语文思维获得较大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自主理解和体验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想象、联想得到基本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口语交际及书面表达等语言文字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也得到有效提升,第三,在对文本的主动解读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美的表象、意蕴,感受到了用祖国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以及对美的本质感受,审美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第四,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情感及民族自豪情感。

3、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成性语文课堂,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以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自身需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此前,我校学生因长期的被动学习,造成过度依赖教师,学习能力弱的课堂现状。随着此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实践,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较多的自主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明显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他们通过自己对学习方法的尝试与实践,获得了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已养成,这对孩子们今后学习的长足发展十分有益。

4、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具体表现

课题研究开展期间,我校举行了两次征文活动,一次语文知识竞赛,一次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识知识广度、朗诵水平均令人满意。两个学期的期末文化素质测评,两个实验班语文成绩远超同年级班

(二)教师方面

1、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角色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预设过多,以教为本,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益。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促使我校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逐渐摒弃了以教为本或伪生本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们不再执着于教教材,不再执着于向学生机械灌输语文知识,而是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实现了由教授者向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转变。

2、由教学型教师向教研型教师转变

教研并不遥远复杂,他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多频次的课例研讨活动,让我校教师意识到,每个教师都可以开展教研活动,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校教师积极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积极探索生成性课堂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再度燃起研究儿童心理的兴趣。平日里,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如何使用文本、怎样设计对发展学生思维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创设具体的课堂情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进行更有成效的互动,我校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呈现出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生成性课堂研究层面

随着此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大量指导生成性课堂教学实践的微观理论被源源不断地发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是呆板的链接状态,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的课堂行为的共同体,教学过程由机械灌输转变为动态生成,教学活动设计丰富有趣,为建设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中。

七、课题研究活动通讯稿链接

活动一:新市镇中心完小语文教研组举行课题研讨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1lNSdOAJpWjrG9gTLqNhLA

活动二:新市镇中心完小召开课题研究经验阶段总结推广会

https://mp.weixin.qq.com/s/lGN0A2fsyzxo983viIY-pQ

活动三: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研究小组主持教学理论学习研讨会

https://mp.weixin.qq.com/s/CUifoXJXRaNoVkDZSyozUA

活动四:新市镇中心完小生成性教学研究课题组组织课例研讨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czt0Vi-rYzQi07jAlYX_-g

活动五: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组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9RnFP2EmwrEDBr6G3x_B4Q

活动六:新市镇中心完小课题组举行集体备课研讨会

    https://mp.weixin.qq.com/s/3MYqCsJvmvVPfnF_8y614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
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优秀论文中小学组获奖名单 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优秀论文中小学组获奖名单
鹿城镇中心完小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以读为主模式研究”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初探
《提高后进生的策略方法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生活化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