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A400:一蓑烟雨任平生——读《牛顿传》

/望月听雪

       霍金、爱因斯坦、达尔文、伽利略、莫扎特……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我们少年时期便深深烙印在长达十二年的求学生涯里,这些里程碑式的人物,以他们丰富想象的缜密思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遥远而又神秘,古老异域国度里曾经的过往,那么遥不可及又高高在上,以自己短短数十年的生命将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不可不谓之惊、世、骇、俗,“狂飙过尽绝胜处,凌寒飘香九千里。霞光照彻万仞山,节烈垂尽千秋史。”如梅如雪般的天之骄子……

       “人类历史中有两个物理学的奇迹之年:一个是1905年,一个是1666年。前一个属于爱因斯坦,后一个属于牛顿。今天人类社会的认知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在这两个人的遗产之上。”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

       “艾萨克·牛顿,百科全书式的'全才’,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论证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光学上,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系统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然而这还不是他的全部,此书将那个遥远时代与国度里的伟人,拉近到读者眼前,带着点神秘的宗教色彩,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血肉之躯,而非神一般的存在,活生生再现了牛顿孤独又天才智慧的一生,“他的忧郁的童年时代,幸运的少年时代,成果丰硕的青年时代和权力膨胀的老年时代,一代科学天才的浮生一梦。”

       “作者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牛顿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位科学伟人所处的历史全貌。”将一个时代的印记借由牛顿展现出来,他,于芸芸众生之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苹果成熟的坠落,在常人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于牛顿而言,在他的静思冥想之中却悟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从人间万物至宇宙万物;如同阿基米德,为了思考如何知晓皇冠金子的纯度,当跨入澡盆看见满溢出的水时,便由此导出了浮力的概念,这便是睿智之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他们的思维往往跳出惯常的模式,从一个看似浅显平淡无奇的现象中看到万物的本质。当然,这些人物无一不是在少年时期便是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阅读者,牛顿如是说:“假如我看得比较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你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

       后人尊之为科学家,殊不知,牛顿本身的许多科学理论却与《圣经》、神学、炼金术密不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因此后人亦称之为“最后的炼金术士”,可以说是“神学与科学的矛盾体”,而他仿佛是在研究神学、炼金术的空隙时间中稍加思考却创下了后世瞩目的运动定律等各个学科的巨大成就,天才二字实至名归。

       牛顿出生于乡村一个小庄园内,未曾谋面的父亲赐予了他生命,因为早产初生的牛顿非常瘦弱,3岁时母亲便改嫁,牛顿与他的外祖母玛杰里·艾斯库一起生活,中学时代的牛顿开始展露出他的天份,优异的成绩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而生活的困苦曾经令牛顿辍学在家务农一段时间,他的舅父发现了他对于学习的热情,终于说服了母亲让牛顿重新进入学校读书,并且念了大学,可以说舅父在牛顿的生命中是一个伯乐或者贵人的存在,若没有舅父的帮衬,历史将被改写,大概现在若干牛顿定律将会改名了吧……那年那天,牛顿离开家乡,终于叩开了他向往已久的科学殿堂大门——剑桥大学,自此,这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全世界瞩目的名校里有了一个求知若渴的身影,三一学院的“减费生”,无视富家子弟投来的异样眼光,只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最终成就了无以伦比的事业,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学生埋没于时光无情的流沙中,只有他的名字,在每个莘莘学子的教科书里永存万世。天才总是孤独的,瑀瑀独行了八十多个春秋,西元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与世长辞,“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黑暗,朦胧和巫术的世界。他的一生坎坷而凄美,他至少一次濒临思想崩溃的边缘,他总是隐藏地工作,但是他却比任何在他之前或之后的人更多地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最核心部分。”

       “詹姆斯·格雷克以科技记者特有的专业和史料,并借助于牛顿的重要信件和许多从未公开的笔记,抽丝剥茧,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牛顿。通过对牛顿的性格和生活,与他有关联的人物,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以及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记述和描写,细细探究了牛顿伟大思想的形成脉络,从而使我们可以从内在思维、外在经历两个方面更加生动地认识这位伟人。”这是传记、是历史、亦是科学,让我们看到一个最真实的牛顿,看到那个少年的出生、成长、变老,如老胶片一样缓缓将一个伟人的一生重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顿是科学家,但是他一生都在研究神学,神学背后到底藏什么秘密
科学解释:牛顿为什么晚年不再选择相信科学,而是相信神学?
牛顿(科学家)
牛顿的苹果 | ⑤研究炼金术帮助牛顿认识“力”
牛顿:不论科学还是神学,我都会出手
为什么大科学家牛顿相信神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