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A355:浪漫主义潮流里的思想巨擘——读《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

/望月听雪

       在《重遇简·奥斯汀》里,刚提到简·奥斯汀仿佛游离于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之外,在她的世外桃源里书写独属于她的人生自传小说,这不,就看到了《浪漫之魂:让- 雅克·卢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推手、浪漫主义的先驱、启蒙运动的巨擘、现代激进主义的思想源头。这是承上启下的书目阅读么?那个时代的欧洲文学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显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般的繁花似锦,各种文学以及思想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让-雅克·卢梭的生平,坎坷的一生,却激发他迸发出如此影响深远的思想,这些思想凝炼成的著作,在那个时代就曾经轰动一时,也招致褒贬不一的众说纷纭,甚至给他的后半生带来驱逐流浪的命运。《卢梭与大革命》的开篇处这样写道:“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复遭父亲遗弃,而身染一种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敌对的信仰中,流浪达12年,而为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以反对伏尔泰、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和理性时代为己志,而被视作危险的反叛分子,被看成精神失常,被疑为图谋不轨,为人驱逐,流离失所,而在他一生中的后几个月里,方能亲眼见到反对他的人,对他所表示的崇敬。如何在他死后,竟然能远胜伏尔泰,使宗教复活,使教育改变形态,使法国民气提高,从而激发了浪漫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进而影响到康德、叔本华的哲学,席勒的戏剧,歌德的小说,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以及托尔斯泰的伦理学。诸如此类影响,使他在有史以来具影响力的18世纪作家和思想家中,成为对后代贡献的一位。”盖棺定论,方彰显其思想的卓越,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然而,这才是最令人悲哀的,也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无法避免的悲殇,那个时代,抨击者出于他们某种自私的目的,不断施加于出类拔萃人物身上的各种责难,基于他们的身份,往往左右了大众的观念,亦给伟大思想者带来灭顶之灾,人无完人,他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在那个时代不为人所接受,而跨越旷古深远的时代,时至今日,却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与炽热,后人在唏嘘之中感叹他何以在那个时代便勘破世间种种。

       他的一生与著作之中呈现出的各种矛盾,只能说明生活的坎坷造就了他激奋的思想火花,敢于与现实权贵驳斥是他熠熠生辉的勇气与执着,而之后的颠沛流离也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毁灭性的摧残。“妻子瓦瑟为卢梭诞下的五个孩子都被他送进了育婴堂,而这位弃子之父却提出了著名的自然教育思想,也因此被启蒙运动代表伏尔泰抨击嘲讽。”“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全书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认为人秉有天赋的自由、理性和良心,顺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人,实现善良的社会。所以教育应受天性的指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相反,封建教育造就王公贵人和国家公民,却把人的天性窒息了,使天真纯洁的儿童沦为社会传统的俘虏,失去了善良的本性。”这种与当权者试图灌输给某种神圣的上帝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无疑对着权贵来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这势必造成当权者的抵触,“因触怒贵族和僧侣阶级,出版后即被宣布为禁书,在巴黎遭到焚毁,卢梭被迫出走国外。”而“我们现在努力追求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之下,他的睿智与具有洞察力的思想才真正令人佩服。

       “野蛮人和文明人到底谁更幸福?这个看似没有悬念的问题,卢梭却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私有制,这项在当时欧洲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制度,却被卢梭大加鞭笞。卢梭认为人民才是至高无上的'主权者’,然而民主主义者和专制主义者都从他的这种思想中找到了依据。”《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中所阐述的许多观点也许至今我们仍然觉得艰涩难懂,但有些比较通俗化的部分还是能有些共鸣,“如果任由我们自然发展,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激这个人:早在他用乐善好施之手改正我们的制度,并给予这一制度不可动摇的基础时,他便已经预测到了现行制度可能导致的骚乱,并用一些看起来似乎使我们遭遇无限苦难的方式,却幸福常与我们同在。”改变或者改革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艰难的,甚至沐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以生命的代价牺牲掉一批先行者,然而人类是在不断的自身改变以及社会体制的改变中逐渐前行,科技也是由人类发明创造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间,转折点往往迸发出超出想象的智慧,那些思想或者科技的里程碑上会永远印刻着某些智者甚至可以说是先知的名字,无论他们在身处的时代里遭遇了什么,历史会公正地对待他们。

       这位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思想巨擘,“他在理性有权威性的时代里公然以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来反对矫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大声疾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在传统宗教遭受灭顶之灾的氛围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他的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光彩的瑕疵,而且由于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和颠沛流离的坎坷经历,使他难免在心理情绪上有些谵妄变态,在言谈举止上有些乖戾疯狂,但是他的那种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勇气与真诚却是无人能出其右的。”海德格尔在谈到黑格尔的时候说:“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不理解黑格尔,只是因为黑格尔太深刻,而我们的时代太浅薄。”“同样,如果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卢梭,问题并不在于卢梭,而在于我们自己。”他,无愧于“西方文化园圃中的瑰丽奇葩”与“浪漫主义潮流里的思想巨擘”之称。

       这是一本类似《凄清纳兰》一般的传记,相比于他曾经诸多的经典著作,更易于了解他的苦难一生,也开始窥见他思想的发源与起因,“与伏尔泰浅薄的嬉笑怒骂不同,卢梭看似温和平静的细流之下,却蕴藏着惊心动魄的聚变能量。从卢梭这个躁动不安的灵魂中伸出的两个血淋淋的螯夹,一个把政治领域中令人敬畏的国王送上了断头台,一个把思想领域中令人敬畏的上帝送上了绞刑架。”

      卢梭生前困顿窘迫、四面楚歌,死后却声名远扬,备受世人景仰。他的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美学思想影响了至今两百多年的世界。他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已成为不朽之作。巴黎先贤祠的地下墓室的入口处,卢梭的灵柩与伏尔泰的棺椁相对而立,卢梭灵柩的门缝中伸出一只手,举着熊熊火炬,照亮了时代,照亮了全世界。”大概卢梭自己亦是始料未及的,他被亲人抛弃,亦被那个时代所抛弃,在孤独与穷困潦倒中走完了悲惨的一生,顶着被人唾弃的“逼害性心理分裂症”走向人生终点,然而,斯人已逝,却令后世之人幡然醒悟,曾经的毁誉参半,其实只是他人格的不完美的真实书写罢了。深重的苦难造就了史诗般的著作与无与伦比的伟大思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质主义疯狂膨胀的时代,我们仍需要读卢梭
采访手记
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卢梭对教育的观念
伏尔泰和卢梭:一个关于怨与恨的故事
052、法国巴黎先贤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