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吉拉德营销天下3做销售的千奇百怪, 销售从业圣经,乔吉拉德商学院连载更新

回想起来,我自己真正从事一线销售的时间,其实不算太长,然而其中经历的种种,却足够我一生铭记不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我后来才会对销售乃至于营销这门学问,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究,并最终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说起来,我真的要感谢我的这段宝贵回忆。

不过在当时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我来说,却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噩梦。有彷徨、有愤怒、有不舍、有挫败,人生的各种负能量接踵而至,措不及防地前仆后继向我冲来。我当时只是感叹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偏偏要对我如此地残酷;后来我逐渐有所领悟——其实,这都是性格原因。

是啊,不是有句话“性格决定成败”吗?我发现在我的身上还真是恰如其分。我之所以被孤立、被排挤,还真是由于我自己造成的。那是一个大客户,订购了大量装饰材料;我欣喜的领顾客去交费时,顾客突然接到电话指示,要求加紧送货时间,必须要当天送到。我很惋惜地道歉,说明了我们公司的章程,送货时间和范围有严格规定。顾客因为等不及,只好放弃了这一次交易,却不知道怎么被卖场沃经理知道了。下午,沃经理召集全体员工到我岗位前,严厉地开始批评我消极怠工,不接待客户、不为公司的利益着想等等,言辞尖锐犀利,把我批得体无完肤。我只能依据自己的原则辩解,这是公司的规定我得遵守。谁知沃经理听了后却是冷笑着大骂——公司的规定我比你清楚!规定就是为公司利益着想!外面那么多的黑车可以雇佣,当天送到根本没问题!死守着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员工,不是我们这里想要的员工!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说罢,看我不服气的眼神,更是叫过一个员工给我演示一遍,同时还问周围的销售员这样对不对,周围员工一致的附和让我懵了。在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感觉,这里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坚持到底对不对,苦恼不堪想要辞职。可是当我提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却被告知这是朋友介绍来的,还没出实习期就辞职不好交代,我也就只好作罢。

辞职没成功倒是其次,但我的心里始终梗着这根刺。在我看来,为了达到成交的目的,是不是最起码的原则都可以不用遵守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我所坚持的原则简直一文不值,我就是个不懂变通的榆木疙瘩。一直到后来我从事销售培训了,我发现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一线销售中很有市场,连不少老板都颇为信奉。哪怕这些原则和规矩就是老板自己制定的,一旦和成交相冲突,那么也是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掉。毕竟,成交才是硬道理嘛!

不过就像有句俗话说的那样:苍天饶过谁——我那些为了签单可以放弃一切原则的同事们,终于为此栽了一个大跟头。就在前几天,他们因为雇佣黑车加急运送建材是发生车祸,几吨建材完全损毁;不仅直接给店里造成了近百万的损失,更麻烦的是司机死了闹出了人命。捅了这个天大的篓子,集团直接下令来门店停业整顿,将卖场经理和店长,还有有关当事员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但那个时候,我已经因为对之前的门店风气和领导的做法,以及同事的种种行为,而感到十分寒心,所以主动申请调职,去了另一个门店。所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在吃惊之余也不免觉得痛心,毕竟这是我从事销售工作的第一个地方。很遗憾,那是个鼓励员工以利益为先的门店,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有一丝一毫的高兴。首先,那毕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那些是我曾经一起共事的伙伴,出现这种事我也很难过。第二,我因为坚持正确的原则受到排挤和打压,他们在得意之余又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结局可以说是双输,没有任何人是赢家。按理说,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员工的职责和义务;但就是这么一点最起码的要求,都来的无比艰难。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中国当代的销售领域,实在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里面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是在B&Q的那段时间里还好,我的体会还不算特别的强烈;等到我真正开始进入了培训行业,才真是“大开眼界”了。

那是我从B&Q离职之后,我来到一家叫做“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的培训机构叫做打来的工作。其实我当时还不明白是什么是培训机构,只是听打来电话的那位黄经理说,可以和中国企业的高层甚至是老板直接沟通,我就有些心动了。毕竟常言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虽然职场经验还浅,但我也知道,只有跟上层人物多交流多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气质。所以,当我听了黄经理的一番话,就毫不犹豫地去了。

黄经理的口才真的很好,他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描述得无比的辉煌灿烂而又充满正面意义。在他的嘴里,我们就是在为民族产业的腾飞而添砖加瓦。被他鼓动得热血沸腾的我,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的培训行业生涯,当时我或许不会想到,这竟成为了我坚持终身的事业——只不过,和我一起走下去的,早已不是这个“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以及当时的同事们了。

就在这个“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在黄经理的手下,我除了满腔的热血之外,其实什么也没有。我之前根本没做过什么培训工作,进到这里也没有经过任何的训练,只好跟着黄经理学;一边天天玩命地背资料,一边学着黄经理的样子尝试跟顾客沟通,在磕磕绊绊中摸索着前进。现在想来,其实这种推销的方式实在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于连话术都相差无几;说白了就是满天撒网,捞着一个算一个。结果也就是可想而知的。有时候一天打几十个电话,也不见的有一家零售企业愿意跟我们培训中心的合作。我渐渐的有些灰心丧气,看其他的员工也是如此。

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打了那么多电话,和那么多的客户进行了沟通,却还是没有成功地成交呢?现在的我当然已经很清楚,销售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你才有可能打动客户。一味地追求客户的数量,却不能精准地进行推销,你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即便偶尔有几个单子成交,也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放眼当今的销售界,竟然还是这样的现状。对于很多一线销售人员来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陌拜、发传单、贴小广告,等等诸如此类的手段;然后就坐等客户上门,或者期望下一个电话或者拜访,能够恰好碰见一个能成交的客户。不客气地说,这完全就是在靠天吃饭;最终结果如何,真的只有天知道。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所以,黄经理的这个“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其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在我入职一年多之后,“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我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热情,还连续一年多没领工资,反而倒贴了几千块钱进去。或许我是太傻,但不得不承认,黄经理的口才实在是太好,给大家编织的美好前景十分令人向往。但是,事业不是依靠画大饼就能够成功地。从小的方面来说,每一个员工都要维持生活,许下的空头支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至少是当下最直接的当务之急,比如衣食住行,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说话。像黄经理这样,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也就是我才会在一年多里深信不疑。

我后来在工作实际中发现,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之所以没能坚持下去,其实和老板空喊口号却不拿出实际来,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情况往往在创业期间的企业出现得比较多,因为还在初创阶段,万事开头难,资金的周转捉襟见肘。这时候老板往往会号召员工“共度艰难”,现在的困难时暂时的、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当初那个黄经理也就是这么给我鼓吹的。

但衣食住行是不能靠梦想来维持的。如果老板的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可以号召员工与他一起承担面对,但这毕竟有一个限度,员工不可能无限期地奉献。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迅速的扭转亏损、打开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销售上也就顾不上讲什么原则了。所以说归根结底,很多时候也是被逼出来的。试想,如果旗下有优秀的销售高手,自然就能够迅速地提升业绩,让企业发展壮大,也就不需要搞哪些灰色手段了。可是话又说回来,一个初创期看不到前景的企业,又凭什么吸引销售高手呢?

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悖论。我在离开“中国零售业管理培训中心”之后不久,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在那时的我看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新兴企业需要销售高手,却又招不到销售高手;找来一群销售新手,却还没等到他们成长起来,企业就已经支持不下去了。所以迫不得已之下,只好不择手段;可是这样一来,也许死得更快。

我就在想,如果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销售新人们快速地成为销售精英,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该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如果有谁能办到这一点,那么他将会成为千千万万企业的救星,被商界人士所顶礼膜拜!我也根本不会想到,若干年之后的我,却真真正正地走上了这条路。

实事求是地说,我在黄经理手下工作这一年多,虽然一分钱没挣到,但却也有不小的收获。我养成了不断的学习的习惯,每天都坚持看经济早报;对于中国目前经济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市场上的管理制度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后来我能一眼看出一个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什么漏洞,甚至只是在电话里听对方说几句自己的管理条例,就能找到其中的管理漏洞。这其实也得益于培训中心从国外买来的先进管理理念的教育书籍和光盘教学资料,我经常是一边看着教学资料,一边跟客户讨论企业的管理经验,这样学以致用的工作方式,让我在那一段时间里获益匪浅。

在那个时候,跟一些大的零售企业的总经理或是老板直接沟通,是我最喜欢也是受益最多的事。听他们的艰苦奋斗经历。犹如身临其境;听他们在商场的摸爬滚打,能心神激荡。我渐渐养成诚恳、信守承诺、不走捷径、直击要害的独特沟通风格,以及我把个人这些年的职业经验和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讲授,也受到了国内企业主的肯定和称赞,甚至与几家比较大的零售企业有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虽然这一切都挡不住镜花水月般的美梦最终的破碎,但收获是自己的,如今的努力总有一天会给你回报。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我见识到了许许多多的销售手段,很多千奇百怪的推销方式。为了成交,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找托的、洗脑的、疲劳轰炸的、玩骗术的、打感情牌的、强卖的、组织会议趁机推销的,凡此种种、实在是不一而足。当今社会上广泛被人们所诟病的那些个销售乱象,比如卖保健品的、卖茶叶的、卖保险的,甚至已经导致整个行业和“骗子”挂钩了;他们的那些销售伎俩,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已经见识到了。

尤其是,这么多年下来,我感觉做销售的人,这些个花样都始终是换汤不换药,连手段都没什么长进,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悲哀。我后来接触过无数的销售管理人员和一线销售人员,我发现在他们的认知里,所谓“销售”就等同于“忽悠”,只要能说动客户下单就算了事。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在“全民创业”的大帽子下,一夜之间如雨后的狗尿苔一样,冒出了无数的卖家。比如每个人手机里层出不穷的微商,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从网络上“干微商三个月喜提爱车”的恶搞,就不难看出人们对这行当的态度了。

如果说,做销售的人眼里,都把客户看作是待宰的肥羊,那么是一定不可能长久的。什么销售理念客户思维,统统都是不存在的,只需要反复地狂轰滥炸,然后不停地洗脑,这就是销售的不二法门了。如果说还有其他的,就是满天撒网地到处找客户,君不见如今倒卖电话号码和机主信息,也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

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销售界急需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需要有人来指点迷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立下了扎根培训行业的志向,一直坚持至今。所幸的是,我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我也庆幸我当初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吉拉德的励志名言大全  1.不管你卖什...
经典教程:销售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乔吉拉德十大心决
销售从业人员必看:如何让客户主动说:“我要我要我要!”
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
商业模式大揭秘第41期:传说之中的销售冠军是如何诞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