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寅|黄仲则诗选注(二)
秋夕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解】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十九岁时,但七年后的《绮怀》十六首毫无疑问已在此埋下了伏笔。这个“为谁风露立多时”的少年,就是后来仍“为谁风露立中宵”的主人公。不同的是,此刻诗人正沉浸在相思中,虽然这份相思希望少而绝望多,但相思的煎熬还伴有期待,仍不失为“甜蜜的忧愁”。
【注】
桂堂: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女牛:时将七夕,织女、牛郎将渡鹊桥相会。
“为谁”句:姜夔《武康丞宅同朴翁咏牵牛》:“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四“捻须寄”引《尧山堂外纪》:“高季迪年十八未娶,妇翁周仲建有疾,季迪往唁之。周出芦雁图命题,季迪走笔赋曰:'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仲建笑曰:'是子求室也。’即择吉以女妻焉。”
“心如莲子”二句:南朝乐府惯以“莲子”谐音“怜子”,“丝”谐音“思”,这种双关语因带有游戏色彩,即言愁苦也不太有沉重的感觉。仲则这里的“常含苦”、“未断丝”同样如此,因相思而愁苦,因愁苦而愈益相思,“常含”与“未断”都意味着恋情还处于“进行时”,到《绮怀》的“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便只有历尽沧桑的绝望了。
判:定知。
无分:没有可能、没有希望。
感旧
其一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解】
《感旧》一类的题目通常是写重经某地、因追忆平生一段经历而引发的感触,离黄仲则时代最近的名作是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首,系梅村偶过常熟,好事的东道主人知道他和名妓卞玉京有一段情缘,遂使人邀卞玉京前来相见,梅村即席为赋四律。其事哀感顽艳,其诗凄婉动人,故其事与诗喧传一时。“却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缘知薄倖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等句,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仲则曾在都市宴席间邂逅一名女子,眷慕甚深,因匆匆而归,未订迎娶之约,不久女子嫁往苏州一带。仲则重经故地,感念旧情,深为当时“无坚约”憾恨不已。因本事不详,写作时间、地点也不太清楚,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曾这样演绎其本事:“……这样的叹了一声,远远的向东天一望,他的眼睛,忽然现了一个十六岁的伶俐的少女来。那时候仲则正在宜兴氿里读书,他同学的陈某、龚某都比他有钱,但那少女的一双水盈盈的眼光,却只注视在瘦弱的他的身上。他过年的时候因为要回常州,将别的那一天,又到她家里去看她,不晓是什么缘故,这一天她只是对他暗泣而不多说话。同她痴坐了半个钟头,他已经走到门外了,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这一回当临去的时候,却是他要哭了,两人又拥抱着痛哭了一场,把他的眼泪,都揩擦在那条汗巾的上面。一直到航船要开的将晚时候, 他才把那条汗巾收藏起来,同她别去。这一回别后,他和她就再没有谈话的机会了。他第二回重到宜兴的时候,他的少年悲哀,只成了几首律诗,流露在抄书的纸上。”这几首律诗便是《感旧》。此情此景当然是出于郁达夫的想象虚构,其实诗中追怀的女子绝不可能是宜兴的那个女子,那据说是他姑母的侍婢。而这个女子,从首章“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一联来看,显然不是良家妇女,诗中再三用杜牧在扬州的典故,正取唐于邺《扬州梦记》所载情节。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载:“珍珠娘,姓朱氏,年十二,工歌。继为乐工吴泗英女。染肺疾,每一椫杓,落发如风前秋柳。揽镜意慵,辄低亚自怜。阳湖黄仲则见余每述此境,声泪齐下。美人色衰,名士穷途,煮字绣文,同声一哭。”仲则于朱氏用情如此之深,《感旧》四首是否即追怀其人呢?考虑到这组诗编次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秋的《观潮行》(客有不乐游广陵)之前,可以推断是同时的作品。
首章追忆初逢,总写往事如梦,“风前”一联用常语出新意,说不出的风情旖旎。
【注】
青楼: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后世常指倡妓所居。
年时:当年当时。 流霞:仙酒名。葛洪《抱朴子·袪惑》:“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
同心结:以锦带结成回文连环的样式,是男女两心相爱的象征。
解语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后因以“解语花”指聪慧善解人意的美女。
下杜: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南故杜县西,渡过渭水便是长安东南第一座城门覆盎门,水上有桥,传为公输班所造,精美绝伦。
上阑门:在长安城西。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下杜、上阑都是长安郊区繁华之地。
扬州梦:唐代诗人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怀才不用,纵情声色,有《遣怀》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检点”句:自己的一腔幽愁染成鬓边的白发。
其二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解】
次章由离别写到重游,空怀怅惘。末句写人去楼空,只有庭院如故,作者一遍遍踱步往来,细细地寻索斯人留散的余香。一个“细逐”的身姿,一个“百遍”的不甘,生生刻画出一个执着而痴情的诗人形象。
【注】
“唤起”句:脱胎于韩愈《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一联。宋代黄庭坚说“唤起”和“催归”都是鸟名,未免牵强,不可取。酲,醉酒的状态。
啼鹃催去:历来传说杜鹃的啼声像是“不如归去”,故佚名之作有“杜鹃休向耳边啼”句。仲则正取此意。
“丹青”句: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丹青,朱砂和青雘,古代用作颜料的两种矿石,色久不渝。阮籍《咏怀》:“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禅榻”句:取意于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写自己带醉归去,途经禅寺时的失意情怀。
一水:《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重来”句:言重游忆旧,已恍如隔世。暗用袁郊甘泽谣圆观故事。僧圆观李源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三生,佛教谓人生都有前生、今生、来生三个生命阶段,也称三世。
云阶月地:出自杜牧《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大约与牛僧孺《周秦行纪》所载“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有关。后习为诗家所用。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四:“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陆游《梅花》其二:“月地云阶暗断肠,知心谁解赏孤芳。”明屠隆《彩毫记·展叟单骑》:“停针待,萧条绣户网尘埃,一样的月地云阶,香室清斋,偿尽凄凉债。”
空香:庾信《步虚词》:“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后世每用以形容梅花或兰花的幽淡香气。
其三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解】
重经故地,斯人已嫁,一段情缘失之交臂,仲则不由得因自己当时“无坚约”而深憾不已。仲则与她显然是有约定的,只不过不够确定而已,让她不敢死等。或许是后来听说她临出嫁时还在念叨自己,盼望自己前来践约,仲则更感觉辜负斯人一片情意。如今旧地重游,一切都无可挽回。
【注】
遮莫:唐代口语,诗歌中常用。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列有仅教、不论、假如、甚么、莫要等解释。但仲则或许不清楚古时的用法,他用作“怎么”、“竟然”的意思。
“竹枝”句:相传舜游南方,卒于湖南,二妃娥皇、女英往哭,泪洒湘江岸边之竹,留下瘢痕,后世称湘妃竹。涴,音沃,玷污,留下痕迹。这一句暗用湘妃竹的典故,写女子临行的凄绝情态。
“多缘”句:唐于邺《扬州梦记》载,杜牧曾在湖州相中一少女,母家约十年内迎娶,逾时不候。杜牧十四年后方出守湖州,女子已嫁,且育有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遣归。诗云:“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岂视”句: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唐崔郊之姑有婢,为郊所眷,后姑贫售婢与连帅,郊思慕无已。后婢于寒食日出,与郊相遇。郊有诗赠之,云:“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句承上句自责之意,说并非女子忘情。
彩云:比喻女子。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冉冉:女子缓步貌。
“珊瑚”句:《晋书·石崇传》载,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争豪,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取珊瑚树来,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恺惆然自失。石崇妾绿珠,为梁氏女,美艳擅吹笛,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圆珠三斛买之。斛(hú):古代量具,初相当于十斗,后为五斗。
罗敷:汉乐府《日出东南隅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其四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乌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解】
四章写两人别后的相思,虽然知道彼女居于苏州,却无法传书,唯有以李商隐式的缠绵诗章寄托情思。末联用元稹故事,设想他年即便有缘相见,情何以堪?悔恨自责之意见于言外。
【注】
音尘:消息、音信。韦庄《荷叶杯》:“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春山如黛: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这里是反用其意,将春山比作眉色。
“泪添”句:设想嫁到苏州一带的女子对自己的想念。吴苑,吴王的宫苑。
“恨惹”句:陶穀《风光好》:“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这里暗用其意,写自己投宿旅驿,长怀往事,辗转反侧,不能入眠。邮亭,驿站。
青乌:即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为牵就平仄改“乌”作“鸟”。缄:原指封信函,这里指传信。
锦瑟:李商隐诗集第一首即为《锦瑟》,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注家或认为是感怀平生之作,故仲则有“记流年”之说。
他时:有朝一日。脱便:若便。微之:唐代诗人元稹字。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撰有《会真记》小说,述张生与崔莺莺故事,被认为是自传之作,元代王实甫据以改编为《西厢记》剧本。
“百转”句:《会真记》载,崔莺莺嫁人后,张生过其家,与相见。后莺莺寄张生诗云:“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仲则此处用其语。

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链接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永正 | 黄仲则《感旧四首》赏析
痛到窒息的诗句,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仲则诗评——《感旧》其一
诗词用典例句
解语花的爱
古代有哪些诗人曾经为苏州写过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