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双相、强迫症孩子复学后,如何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融入班集体?

本文字数约:5037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掌握这4点,更容易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02、孩子的校园人际关系还是不理想,该怎么办?

经过一番努力后,部分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孩子好不容易复学了,学习状态也还可以,父母们感到欣慰。

但是,孩子们很可能仍面临着一个苦恼——如何与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尽快融入班集体?

对于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而言,处理人际关系往往是他们的短板。尤其有些孩子在休学之前,曾在校园中遭受到来自人际关系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被同学嘲笑、排挤,被老师多次批评、甚至是辱骂等等。

若这些心理创伤没得到大幅度修复,他们很可能会形成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习惯性地从负面去解读同学、老师的言行举止,内心持续地压抑、痛苦,并有可能引发人际矛盾与冲突,带来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导致复学失败。

所以,在孩子复学后,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还要引导孩子与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以下根据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我们帮助大量青少年患者成功复学的经验,提供一些深入、实用的建议。

掌握这4点,更容易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首先,希望父母们要意识到,“引导孩子与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并不是让孩子去讨好同学;而是引导孩子与同学、老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良性的、不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更不会因此影响到学习状态和整体情绪的人际关系。

如果家长总是引导孩子迎合、讨好别人,很可能会被小部分同学抓住这一点,孩子越是迎合,对方就越容易将孩子“当软柿子捏”。也就是说,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

比如我们接诊过的患者凯霏,她的妈妈非常注重培养女儿的“人脉”,希望女儿的身边都是良师益友,并且保持良好的关系。凯霏妈妈的初心是好的,但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她不顾女儿意愿替其选择朋友,还总是逼迫女儿给不喜欢的老师、同学送礼示好。

最后适得其反,凯霏不但没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多次被心目中的“闺蜜”冷暴力、甚至背叛,在这方面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相关案例:遭闺蜜背叛、渣男抛弃,16岁少女罹患抑郁症/双相,休学1年后能否渡过3关,高考成功?

所以,希望父母们意识到这一点,引导孩子时,要先告诉孩子我们在人际交往时要有真诚、平等、不卑不亢的态度,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有尊严地、友好地与同学相处,并仍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与自我提升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以上意识之后,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商量并尝试以下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一,父母可以跟孩子深入讲讲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法则,包括最常见的黄金法则、反黄金法则、以及白金法则。这在我们的文章里面反复提到。

人际交往三大法则的相关文章:抑郁、双相、强迫症患者想养宠物,父母这样做才能加快康复,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建议父母在教育儿童、青少年时,只需让孩子掌握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但是别人到底如何对待你,那是别人的权利),能够较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即可。

不过,父母跟孩子探讨时不能只是嘴上说,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比如很多父母与孩子、家人、外界的人发生矛盾冲突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总是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别人,总是抱怨、批评。这显然就不是“黄金法则”,甚至可能是不理性的“反黄金法则”(认为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怎样对待我们)。

如果这部分父母自己都不改变,孩子也就很难把父母的引导听进去,“你们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做到?”

第二,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适当地对别人使用“夸夸”模式,学会给予别人具体化的认可,有利于快速“破冰”,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

比如,同学的字写得好看,剪了个新发型,或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给予同学一定的赞美和认可,甚至以此作为开场白。

同学受到赞美、认可后,一般都会产生愉悦、开心的正性情绪体验,对孩子留下相对较好的印象,为后续的友好关系打下基础。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懂得适时给予别人认可的人,人缘一般都不会差。

而且同样地,父母在这方面也要带头做好,尤其在家庭生活中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另一半的亮点,及时给予具体化的认可。这是很多患者父母原本非常欠缺的一点。

如果父母能积极改变,不但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加快孩子康复;也能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被别人认可的喜悦,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使用这种方式。

第三,孩子若渴望真正地融入同学们,就必须与他们拥有共同话题,在这方面,父母可以提供有力的帮助。

很多孩子休学后,与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有所脱节,往往不清楚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到底喜欢做什么、谈论什么,是哪一部影视、动漫剧?哪一款电子游戏?大家最近流行玩什么、收集什么?

有的孩子休学时间较久,复读时有可能会比同学们大2、3岁,甚至更多,再加上孩子患病的独特经历,这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和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有较大不同,更缺乏共同话题。

所以,如果孩子有意愿融入同学们,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在保证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适当留意同学们谈论的话题和兴趣、爱好,并利用部分业余时间去了解这些新鲜事物,寻找与同学们的共同话题。

第四孩子跟老师的良好师生关系,需要父母出面和助力,减轻孩子面对老师时的心理压力。

如果说孩子与同学间的关系、交流是平等的、同伴式的,那孩子跟老师的关系则是另一种模式。

孩子跟老师存在不小的年龄差,兴趣爱好差异很大,在学校里的地位也很难说是完全对等的,学生与老师相处时一般会有点拘束、谨慎、甚至带点畏惧,这是相对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一看到老师就排斥、厌恶,或者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经常担心老师会不会针对自己、批评自己的话,这就不属于良性的、正常的师生关系了。

所以,父母的目标就是先自己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顺畅的沟通模式。比如多给老师具体化的、及时的认可,看到老师为班集体的努力和付出,为他们点赞;如果有时间,家长可以协助老师完成一些班务,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教师节等送上祝福和礼品等等。

与此同时,家长多跟老师沟通孩子在校的情况,尽量使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也对老师形成良好的印象,使孩子看到老师时,心里是有安全感的、甚至是温暖有力的。

而当孩子与同学发生一些人际矛盾时,老师能公平、理性地处理,甚至愿意事后对孩子共情、安慰和鼓励,避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甚至可令孩子感恩老师的关爱,上课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情绪更加积极、愉悦。

其实,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技巧的文章、视频,父母可以多了解,但不宜盲目照搬,而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讨论,选择孩子愿意接受的、适合孩子的技巧就行了。

有些孩子很可能有社交恐惧,不敢与同学说话、对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先在小范围内进行社交活动,比如先跟1、2个同学建立起朋友关系。

甚至,如果孩子愿意、同意,父母还可以主动与这1、2个同学的父母成为朋友,让同学及其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社交恐惧。

通过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孩子从只能与1、2个同学相处,慢慢地再到3、4个,甚至4、5个。当然,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真正坦诚相待、志同道合,只要孩子感觉良好、足够就可以了。

在这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还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这能够有助于孩子强化其积极的行为,并带来更大的进步。

孩子的校园人际关系还是不理想,该怎么办?

如果父母与孩子已经尽力去做以上4点了,可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仍不太理想,又或者孩子目前还很难做到以上几点,甚至还遭受了新的人际关系心理创伤,那怎么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关系和学习同等重要在线收听
中学生人际交往和性教育讲座
孩子不合群,父母必做的三件事
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做才能不让噩梦伴随终生?
小学生交往问题案例分析
孩子为什么总受欺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