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如何引导抑郁、双相孩子学会真正的自我反省,停止精神内耗?

本文字数约:5841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要先真正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02、可以用“5W1H分析法”跟孩子“复盘”挫折

03、面对过去的创伤并自我反省,相当于修复“bug”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后,他们有很多偏激的想法,非常“倔”,非常“轴”,父母怎么劝,孩子也没法接受。

比如有的孩子是完全的内归因模式。他们总认为所有的遭遇都是因为自己不好或者倒霉。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笨,没有朋友是因为自己没有闪光点,得病了是因为自己脆弱,倒霉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将责任归咎于自身或者命不好,一味陷入自我否定中,内心自卑,呈现出抑郁发作状态。

可是有的孩子,又或者是即使有抑郁发作的孩子,他们在有些时候又会非常烦躁、生气、甚至是愤怒。他们会完全地外归因,将过去遭遇中的责任都归咎于外界与他人,怨恨、责怪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甚至抱怨社会,怼天怼地怼空气。有的孩子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崇拜希特勒,说要报复社会或者希望地球毁灭。

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的话,他们很有可能除了患有精神心理障碍之外,还有一定的人格改变,甚至达到了人格障碍的程度。

父母作为旁观者,很容易看出孩子上面这两种归因模式都是不理性的,他们也尝试过开解孩子,“这不是你的问题”“别人不是故意的”,但往往都不起作用。孩子甚至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己,再也不想跟父母说这些想法了。

而且,如果孩子总是完全地外归因,他们越来越容易从负面角度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频繁与人发生矛盾冲突,不但别人不喜欢他们,他们自己也经常感到愤怒、痛苦,不断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病情自然就很难康复,甚至会恶化。

而随着他们遭受的心理创伤不断叠加,他们对别人的不满很可能会泛化,演变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整个社会都非常愤怒。他们可能会伤害无辜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自己也走上了绝路。

就像几个月前,在广州最繁华的路口,一名男子开着宝马车直直地撞向过马路的密集行人,造成5死13伤。他便是典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时会出现完全的外归因模式,甚至经常如此的话,一定要高度关注,引导孩子学会综合性归因。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让孩子具备真正的自我反省的意识及能力。

而且,虽然有的孩子总是自我否定、自卑、自责,采取完全的内归因模式,看起来是“内省过度”了,但其实这也不是真正的自我反省。

自责和自我反省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在于埋怨、责备自己,陷入懊恼,困在抑郁情绪里;后者则是理性地看到客观的因素和自己的不足,然后想办法改变、提升,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孩子,父母也要引导孩子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实现改变及提升呢?我们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角度,提供一些具体化的建议。

父母要先真正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第一,父母要先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而且父母自己试过了才知道,我们天天盼着孩子能改,但其实自我反省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孩子患病之前,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存在不足,更未意识到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直到孩子情绪崩溃、无法正常学习,病情越来越重,这些父母才逐渐觉察到自己在过去的家庭教育中犯了不少错误,这是导致孩子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们意识到自己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初步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意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掌握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比如很多父母认为跟孩子道歉就等于自我反省了,“都是我的错,对不起!”。他们希望通过道歉让孩子放下对父母的敌意,缓解僵化的亲子关系。有的父母也不掌握道歉的技巧,道歉时生硬、别扭,只有片言只语,甚至可能连眼睛都不看着孩子。

这样缺乏诚意的道歉有可能激怒孩子,孩子根本不愿意接受,“你说你错了,那你错哪了?!你都不知道自己错哪了就跟我道歉,虚情假意!”

有些父母被问得哑口无言,有些父母甚至也恼火了,“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难道要我们当父母的给你下跪吗?”结果双方可能大吵一架,亲子关系更差了。这样的道歉,还不如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如何正确的道歉,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讲过: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这样道歉更能加快康复,避免二次伤害

父母自己都没学会真正的自我反省,又怎么能要求孩子要做到?希望家长要先真正掌握自我反省方式,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然后再去引导孩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父母如何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提供了建议,可点击回看:总说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后,父母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具体该怎么反省?

对很多父母来说,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这需要父母推翻几十年来已经固有的一些观念,尤其是三观、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习惯,重新去探索、跟孩子磨合、互相适应,然后重建出一套更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可是,如果父母能积极主动去承担这种“痛苦”,孩子会更有希望加快康复,回归到正常的成长轨道,甚至整个家庭系统都能够实现提升。

而且,万事开头难,痛苦往往只在初期,当后期父母逐渐形成新的、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持续努力后,孩子会有积极的反馈,他们会更愿意跟父母亲近。当父母真正感受到家庭的融洽、温馨时,过去自我反省过程中的痛苦自然是值得的。

第二,父母要有意识地改善亲子关系,当亲子关系有明显改善时,父母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深入的沟通。

很多父母心里很不明白,孩子对朋友非常仗义和仁义,跟朋友聊得火热,也很有耐心,可为什么一旦父母想跟孩子好好聊一聊的时候,孩子马上就不耐烦,根本不想聊呢?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父母呢?

希望父母要意识到,这主要是在孩子成长经历中,父母在有意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总是唠唠叨叨、讲大道理,总是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的心门早就对父母紧闭了,甚至一看到父母就觉得烦,形成了病理性条件反射。

我们喜欢、认可一个人,TA说的话我们更愿意听;可当我们抵触一个人,TA说话说得再有道理,我们也左耳进右耳出。

希望父母要牢牢记住这个心理活动规律,如果希望孩子能认真地跟自己聊一聊,那首先要改善亲子关系,从生活小事做起,学会凡事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式表达关爱,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改变了,才有可能重新对父母打开心门。

可以用“5W1H分析法”跟孩子“复盘”挫折

第三,在亲子关系得以改善后,父母再具体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父母在引导孩子之前,可以先诚恳地跟孩子说明:

爸爸妈妈想跟你聊一下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事,但这并不是翻旧账,更加不是要批评你,其实这些事情背后爸爸妈妈也有很大责任。我们拿出来聊一聊,是想看看怎么解决这类问题,那你以后想起来的时候,不会那么难受,如果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已经改善了,父母说这番话时又充满尊重和诚恳的话,孩子还是能够平心静气地听进去的。

然后,父母可以从孩子最近发生的挫折或遭遇着手,或者是孩子愿意谈的事,利用“5W1H分析法”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帮助孩子更好缕清思路,找到客观因素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

本文余下内容为付费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经历风雨难遇见彩虹
形成默契的亲子沟通
吼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火后你没做这件事
父母的“牺牲感”,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
“憎恨你的家庭”,也许才是变好的开始
我们总是对孩子(特别是大宝)充满了复杂的愧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