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病例】一个留有遗憾、疗效欠佳的治疗个案

我们接诊过不少在高三发病,严重影响学习,家长和患者都非常渴望能快速解决问题、返校备战高考的案例。小乐就是其中的典型。

她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是2017年1月,离参加高考不足半年,时间非常紧迫。又因为她有明显偏执性人格改变,治疗中有不少波折,治疗后期,小乐坚定地认为达到了治疗目的,提前结束了治疗。

这些因素都为最终的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够稳定埋下了隐患。

来自家庭与校园的大量心理创伤

初次与小乐见面时,她面无表情,坐在沙发上默默流泪。

据其父母介绍,小乐以抑郁情绪为主,经常哭;但烦躁焦虑的时候,又会止不住地用头撞墙,用刀划自己。她曾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服药后病情有一定的改善,但还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小乐的性格非常严谨,争强好胜,过分追求完美,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发脾气,继而自卑、自责。她还有严重的学习障碍,“我一走进教室,或者一看到作业本,我就莫名其妙的烦躁,上课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总是走神,脑子里有稀奇古怪的事情”。

“而且,无论反反复复念了多少遍,我根本没有办法背材料,成绩一塌糊涂”,小乐说着又要掉眼泪了。学习状态如此糟糕,成绩跟不上,父母只好先办理了休学。

小乐还有暴食症状,焦虑的时候就想猛吃一顿,体重也不断飙升,这让她更自卑,加重了病情的复杂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体而言,前期沟通、病情了解还比较顺畅,父母和她本人的求治愿望都很高。可是,到了正式治疗的时候却一波三折——这孩子太较真了。

通常,我们会先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但不是传统的认知治疗(即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改善他们的情绪),而是指我们根据我们的精神心理学理论、技术、以及对个案疾病的理解,向其解释疾病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详细介绍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机理、步骤以及治疗后可达到的预期等。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患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提高康复的信心,建立更强的信任感,为后续的深度催眠治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大部分青少年患者都能比较容易接纳。

但小乐明显有偏执型人格改变,在交谈中总忍不住对某些问题刨根问底,对我们对她的一些鼓励、肯定的话屡屡反驳,甚至对治疗技术心存质疑,一度拒绝治疗。

我们只好不断的耐心解释、引导,并与父母加强配合,小乐终于答应接受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

在深度催眠下,Lucy发现小乐的抑郁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小乐幼年时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带大。奶奶文化水平较低,非常重男轻女,这对小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

小乐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无知也对她造成了很多心理创伤。尤其是母亲,脾气比较急躁,不注意认可和鼓励,总是以挖苦、嘲讽的语气与孩子交流。

有一次,父母开着车把小乐从学校接回家,路上因学习问题起了争执。回到小区后,她的父母气得把她从车上拖下来,摁在地上一边打一边骂。

小乐嚎啕大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觉得非常羞辱,不愿起来,父母便拽着着她的衣服在小区的地上拖行。这件事对小乐的伤害非常大,是引起她抑郁的主要原因。

小乐过分争强好胜的心态也主要源于家庭。上小学三年级时,小乐考取了年级第4名。她十分开心,跑着回家告诉父母,满心希望得到表扬。

结果母亲一开口就是挖苦,“考第4名有什么好开心的,有本事就考第一啊”。小乐被重重地打击了。

小乐有一位弟弟,比她年幼很多。有一次她看到小弟弟在踢家里的吸尘器,上前阻止。弟弟很生气,去找母亲告状,还让母亲打姐姐。母亲竟然真的二话不说就打小乐。

经过了这两个主要的创伤性事件后,她对弟弟越来越厌恶,什么事都要跟弟弟争,并自我施压,追求完美。

除此之外,小乐在校园也经历过较大的心理创伤。

小乐天生有狐臭,她读小学时,经常因为身上有异味被同学们嘲笑,取笑她是“臭鸡蛋”。后来,父母带她去做治疗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小学中长达几年的被孤立、欺负,小乐仍有很大的心理阴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父母疏于对她的关爱和理解,内心自卑,小乐因此特别渴望身边朋友、同学的认可,非常看重友情。初中时,她把另一名女生视为最好的朋友,并以为对方也把她当作挚友。

可是,小乐在无意中翻看朋友的手机时发现,自己并不在朋友的“闺蜜”群里,只是被归到了“初中同学”分组中。

这让她震惊、委屈而愤怒,“我一直把她当成我最好的朋友,她却只把我当做普通同学”,小乐认为受到了欺骗。

Lucy对上述创伤一一做了处理。

小乐学习障碍也非常严重,因为当时离高考只有不到半年了,小乐和父母都对学习问题很着急,我曾经尝试在创伤修复之前,先利用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先为小乐提升她的学习状态,但效果不理想,难以调动她的正性情绪体验。

这也再一次通过事实证明,对于心理创伤较多、病情较重的青少年而言,不能急于处理学习障碍,应先着手处理心理创伤。

后来,Lucy在深度催眠下找到一些导致小乐学习障碍的创伤,如重大考试失利,被老师严厉批评等等。这些关于学习的创伤得到处理之后,小乐“无法背书”的症状立马大幅度改善,我再为她巩固、加强了一下,她的学习状态就基本没问题了。

提前结束治疗病情有反复

病历记录显示,小乐共做了5次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治疗,共接受了约20个小时的心理干预。根据我们面诊时的评估,她应接受至少40个小时的治疗,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而她偏执型人格改变又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我们一再提醒小乐及她的父母,有些创伤没有处理完毕,比如强迫型性格、追求完美背后应该还有相应的创伤。而且我们治疗中发现孩子在很多问题上缺乏客观的认识,后续如果遇到考试失利或其它压力,病情或许仍会波动。

不过,因为小乐主要的情绪问题有很大改善,也能专注学习,暴食症状也明显缓解,父母非常满意,她本人也十分自信。他们坚持提前结束治疗,回去一边慢慢减药,一边备战高考。

后来,小乐在高三的一模考试中成绩不错,比高中入学是上升了数十名,家长挺满意。但小乐认为自己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心里十分难受。她的母亲妈妈紧急联系了我,我对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调整心态进行了“紧急指导”。

到了二模考试,小乐考砸了,情绪十分低落,拒绝上学。母亲又给我打电话,我又提了不少建议。

高考后,我迎来了好消息,小乐考上了一本线,父母和她都非常开心。她的患病经历以及我们的治疗过程给了小乐很大的启发,她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我还给她推荐了一些心理学书籍。

可是,好景不长,根据其母亲最新的回馈,小乐到了大学后,遇到一系列应激事件,情绪状态一落千丈,最近又休学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叹了一口气,高考对孩子来说是人生大事,他们急于回去备考,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她和父母当时能继续接受治疗,或在高考结束后再进行更深度的创伤修复,解决性格方面的不足,甚至塑造出越挫越勇的性格,情况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出现如此大的波动。

在临床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我们认为患者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但其本人和家属都认为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越了他们认为的治疗目标,选择提前结束治疗。

有的患者比较幸运,因康复环境较好,没有遇到较大的应激事件,再加上其自身善于调整,还有我的远程引导,他们逐步回归社会,走向康复。但有的患者就像小乐一样,对待挫折的反应模式仍不够积极,抗打击能力不强,病情反复波动较严重。

归根到底,这源于父母和患者对疾病本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解释工作、心理干预的深入程度仍有进步空间。总之,我觉得十分遗憾。

回想起来,我们当时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足。小乐的创伤非常多,导致明显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对于这一类患者,在创伤修复的前后都必须加强认知治疗,进行巩固。当然,像我上面所说的,我们所进行的不是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

但治疗小乐的时候,我们对此经验不够丰富,为她进行认知治疗的时间和深入程度都不够;不但前期耗费了很多时间建立信任,治疗后期的效果也不够稳定。

现在,我们的经验更丰富了,从面诊时我就会注意识别患者是否有偏执型甚至反社会型人格改变;如果有的话,必须加强认知治疗以及对我们治疗技术的深度讲解,治疗效果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所以,虽然小乐并不算是个成功的治疗案例,但从她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吸取了教训,有所反省和提升,希望以后能尽量避免留下遗憾。也希望她能够在休学期间,通过她及父母认可的方式不断自我调整,最终获得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定要知道的50种认知偏差,终生受益(上)
新年(元旦)的祝福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6-【八阵图法】
#敦煌飞天#敦煌琵琶 #敦煌
董明珠饭局私照曝光,敲醒多少人:请戒掉你的弱者思维
天边 #天边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