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除了缅怀,我们能为先人们做些什么?

又见青草绿,又逢清明时。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扫墓祭祖、缅怀祖先的肃穆时刻。但今年的清明节比往年的更加沉重。

国务院已经发布公告,4月4日,也就是今年的清明节将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人民日报也发布了清明节全国性哀悼活动的公告

这一场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国内至少3000多人失去了生命,上万人痛失至亲,很多家庭本来就还没能从这场灾难中走出来,现在又遇上清明节,难免更加痛苦、感伤。

对于“死亡”这两个字,我们国人多有一种本能的回避。谈“死”是不吉利,谈“死”是忌讳。但与此同时,清明节又是我们最重要的、流传最久的、意义最深刻的传统节日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我们再不愿意,也没有人可以绕开“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应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认识死亡?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对逝去亲人、好友寄托哀思?如何将悲痛化为更坚韧的、更坚强的生活能量?

这个命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带着谦卑的心态去学习与思考。

清明节对我的意义很重大,这与我特殊的成长经历有关。

我第一次公开我的成长经历,是2008年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采访的时候。

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采访时谈及我的成长经历

很多朋友、同事看到这个节目后非常惊讶:“何医生,你平时性格开朗乐观、也很阳光,没想到你的成长经历如此不容易!”

我出生在山东青岛基层农村的普通家庭中,我的父亲是在我2岁时去世,母亲在我10岁时去世,我们5兄妹相依为命长大。我的大哥、大嫂充当了我的父母角色,把我养育成人。

大哥、大嫂两人感情特别好,为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我们足够的温暖与关爱。这疗愈了我失去双亲的创伤,并让我得以心身健康地成长。

虽然家庭贫穷,但我在哥哥的鼓励下,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记得在我上大学时,辅导员统计班里的贫困学生名单,我被列为“孤儿”的名单中。我当然明白“孤儿”的定义,我的父母确实都不在了。但在情感上,我当时接受不了孤儿的称呼。我虽然没有了父母,但我有哥哥、嫂嫂、姐姐、妹妹,我并不觉得孤单啊!我从我的原生家庭中体会到的温暖并不少于一般家庭啊!

因此,在内心深处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孤儿”。

后来,我拿到复旦大学的硕士学位,开始就业,拮据的家庭条件也慢慢改善了。但当我们的生活慢慢好转起来的时候,我的大哥却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这个打击对我来说非常巨大,我一度陷入抑郁情绪。

我大哥从小就很聪明,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没钱治病便只好辍学。我大学本科快毕业的时候,他病发过一次,我紧急安排他接受手术治疗,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后来,我打算带他做“换心手术”,但病来如山倒,第二次病发非常突然。大哥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就与世长辞了。

我的父母及大哥都是我的至亲,是我成长过程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他们却接连离我而去。因此,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他们,并用自己的方式去缅怀他们。

按照惯例,在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会到亲人、祖先的墓前祭拜,寄托哀悼。这固然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但在我看来,缅怀先人有更好的方式。

2006年底,我在事业上小有成绩,并接受了两次央视的采访。那年回家走亲戚,我到舅舅家的时候,刚好炕上有几个老人家围着聊天。

舅舅见我来,站起身来跟几位老人家介绍道:“这是我大姐家的老二,现在当了医生,还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呢。”

那几位老人家都认识我妈妈,便纷纷感慨:“要是你妈妈泉下有知,看到你这么有出息,也可以放心了!”

老人们的话可能只是出于安慰,但让我心头一震!

我突然意识到,我通过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妈妈来讲是最大的安慰,也会增强曾经认识她的人对她的认可和怀念。

我并不知道人死后是否真的有灵魂,但若真的如他们所说,我妈妈泉下有知的话,她生前对我的担忧、牵挂,现在也可以放下了。我当时很高兴,也颇有几番感慨,那种顿悟的感觉一生中也就不过几次。

从这件事情后,我便明白缅怀先人并不一定非得扫墓祭拜,而是要自己通过持久地努力和付出,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并解决他们生前未尽的心愿及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回馈他们的恩情。

有了这样的顿悟后,我在我哥哥去世的时候,花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便从悲伤中走出来了。

当时我的大哥走得匆忙,一句话也没留下。但我了解他的担忧,他一定会担心我侄子的学业问题、我嫂子的幸福问题及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

于是,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大哥所放心不下的事情。我帮助侄子的学业,让他最终上了大学,并在他成长中给予支持和鼓励;我还经常安慰我的大嫂,甚至引导她可以并重新找一个伴侣,过好下半生;我也尽力去帮助我的姐姐、妹妹们的生活,让她们也过得更好。

我去完成大哥生前所担忧的事情时,失去他的伤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疗愈。

一晃,我哥也已经去世了12年,现在我与家人都过得非常好,我相信我哥在天之灵,也能够得到安慰了。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经的生命历程。作为每一个能活在当下的人,更应该去思考死亡的话题,才能深刻明白活着的意义。

我们中国人不爱谈死亡,是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而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这无可指责。但只有深刻明白死亡的意义,才能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利用每一天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遗憾。

我经历了3位至亲的离世,我经过顿悟和思考,我更加珍惜现在活着的每一天,并努力在精神心理领域的无人区里探索和前进,争取能有更多的突破,造福更多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同时,我从至亲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这段人生经历也成为了我的财富。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能扛过来。可以说,至亲的离世曾是我的痛苦,但也正是他们赋予我的爱和经历在不断地给我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岸风文学】|罗先礼| 散文两章
小说||冷 暖
费翔:凭一首歌爆红,目睹至亲一个个离世,害怕失去至今未婚!
怀念长兄
2011-06-05 生命有感
奇怪的梦与心底的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