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入标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1.(2012·福建,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1)       ,三岁食贫。(《诗经·氓》

(2)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4)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1)自我徂尔 (2)少长咸集 (3)渚清沙白鸟飞回

(4)人非生而知之者 (5)岸芷汀兰 (6)吟鞭东指即天涯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六句都是教材中的常见名篇,并且都是2012年《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章,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龚自珍《己亥杂诗》、范仲淹《岳阳楼记》)在考试中都有所体现。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规范书写,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往往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比如自我徂尔中的,岸芷汀兰中的”“,吟鞭东指中的等都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字词。

()文言文阅读(15)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游龙鸣山记

[]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窗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瀁: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 :

C.坐后堂 :延请

D.苍莽中 :鞋子

答案:D

解析:ABC三项的解释均符合原文意思。D字在中学阶段较为常见,作名词时常解释为,作动词时常解释为登位”“,践踏,从前后文来看,在文中应解释为行走

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3)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其北有甘露室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信息选择的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解答时,要注意辨别各项信息所表现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没有扣住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选项,即可排除。句写的是游龙鸣山时的天气情况,不是直接写景色;写龙鸣山北有甘露室,不是直接写景色,这样含有的选项即可排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答案:B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选取文章的若干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解题技巧上看,做题时,要尽量对照原文逐项排查。具体答题时,首先要审准题干,注意不正确的一项,其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辨别各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正确、合理。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从原文看这块巨石不是在潮音岩,而是作者登绝顶时所见。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

参考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做翻译题时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1)题重点考查了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时要注意: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下,是动词(把水)接引,()也是动词,译为供给,虚词作代词译为天池;在句式上,注意句中的省略成分,应补出。

(2)题中的难点在实词”“,虚词”“”“等。是动词,可译为恰逢,是动词,译为遇到;作代词,可译为这次,作代词,出现两次,在翻译时应注意结合前后文,作副词,可译为确实

参考译文:出游的最乐,是恰好遇到适宜的天气而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更让人快乐,如果一起出游的又都是品行才学优良的人,那么就可以来抒发内心喜悦的心情,宣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也可以畅谈一下内心的想法并且用文章来表达出来,那就是令人高兴而没有迷失准则呀。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严厚斋摆设酒肴,叫我一起游龙鸣山,也就是无想山。当时春雨后天晴很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及英俊潇洒的少年,按年龄长幼依次前行,前有乐工鼓吹乐器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走了五六里,两侧高山相对耸立有如高楼,相距只有百步,向东绵延不断。两山中间夹着贫瘠的田地,田地的右侧有一条小路,随两侧深邃的山势高低曲折。前行三四里,两侧更加狭窄不宜种田,只能当做道路。又前行数里,山势更加奇伟险峻,轻盈的雾气,暖暖的云气,不时轻轻地吹动我们的衣襟和帽子。高山之外更是重峦叠嶂,远远地望不到边。走了不久,悬崖峭壁在两边对立,形状像华表柱一样,各种高大树木,夹路向北绵延而去。山涧下多大石,云气缭绕,树木茂盛,岩石上繁花似锦,鸟鸣声悦耳动听,(让人觉得)好像不是在人间。寺庙雄伟壮丽,匾额上写禅寂两个大字。寺门外一棵茂盛的古松,树干数人才能围抱过来。修长的竹子耸入云霄,分列在寺门内的两侧。寺庙长老出来迎接我们,请我们到后堂落座,后堂匾额上题写白云深处四字。在后堂西面有听松轩,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亲手种植的桧树还在。在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上面是招云亭,景象优美,视野空旷,山峰紧凑而挺立,回看刚才所经过的群山,低头就可以看到山顶了。于是又攀登上潮音岩,只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异态百出。一同出游的人由于攀登的疲惫,就在此停下不前了。

我因为未能登上绝顶而怏怏不乐,和两三个朋友决定向上攀登。地势越来越险要难行,撩起衣裳抓住藤萝,在杂草中前行。山顶上有一天池,水面宽广深不见底,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来供给厨房。登上西边山顶,上有一巨大而平坦的石头,上面可以坐数十人。四处渺茫,放眼望去,顿觉心中豁然开朗。登上东面山顶,看到西面又有更高的山峰,由于疲倦都不想再往上攀登,(人们)就返回到白云深处饮酒。这时山中水汽熏蒸座席,犹如夏天,一会儿又凄凉如秋天,一会儿又寒冷似冬天。同行的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饮酒无数,高谈阔论非常高兴。即使随从、乐工也各顺其心意。酒宴结束后,长老引领我们去赏花,慢慢登上环翠阁。过了不久与长老告别,走出寺门。走了快一里路程,人们由于游兴未尽,纷纷席地而坐,每个人按韵作诗,过了很长时间,作诗完毕才往回走。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只是溧州这个地方,不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又加上这座山隐藏于幽深偏远的地方,所以没有前代贤人为之题写诗赋和当代名家使之从隐微之中闻名,因此我写作此文使它闻名。唉,令人高兴而不迷失其正道,就有了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的感觉了。兰亭集会,竟有人产生感慨悲戚的感觉。这次一同出游的人心情和悦,吟诗作赋,都有可观之处,这也是游乐的正道吧。于是记下这一次出游的快乐,使无想山能够闻名于世而已。

()古代诗歌阅读(6)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

参考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该题诗歌选择了宋代李刚的《望江南》。此词上阕描写了一幅简约朴实的雪天垂钓图,刻画了一个闲适自在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宁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

(2)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解题时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烙印的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小屿,缩鳊圆鲫”“轻笼以及欢笑有儿童等意象的描写中,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这正是诗句中体现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文学名著阅读(10)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风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答案:CE

解析: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是作品中的主要情节。C,觉慧被祖父责骂,并被觉新严加看管,是因为参加请愿运动,觉慧办《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随后又和几个中坚分子筹办《利群周报》。E,涅赫柳多夫鄙视他们有误,他在与政治犯接触中,是逐渐改变,甚至满怀敬意,涅赫柳多夫对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没有感到不快,而是为马斯洛娃遇到西蒙松感到高兴。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孩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答第(  ): 

参考答案:(1)阿斗(刘禅)情节要点:为寻找失散的阿斗。赵云多次杀入曹军。曹操下令只能活捉赵云。赵云抱护阿斗,四下厮杀,血满战袍,突出重围。

(2)葛朗台。情节要点:欧也妮母亲去世。葛朗台认为女儿继承她母亲的巨额财产,会要了自己的命。他借助克罗旭,要求女儿声明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欧也妮顺从了父亲。

解析:今年该题取消了字数的要求,在语言组织上,更要把握好详略,如果要求简述,尽量不作具体叙述,简单地复述原著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情节概括成几句话,并尽可能地保留原著中的关键词。这两道题的命制,题干设置简单明确,直接要求对名著的某一情节进行叙述,有一定的代表性。第(1)题是《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一经典情节,回答第二问应侧重赵子龙救主过程中的危险(即题中几损我一员大将),而不能简单地将所记忆的情节内容不加选择地写下来。第(2),出自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设问灵活而简单直接,第二问答题的重点是:母亲遗产对葛朗台的重要性,葛朗台如何骗取继承权。

()文化经典阅读(6)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6)

参考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这样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解析:两段材料既在谈君子应有的内涵,也强调如何去成为君子。文段一,孔子认为,质朴和文采配合得当,才能成为君子。文段二,孟子认为,君子是以仁、礼存心,爱人、敬人。试题的第二问如何才能成为君子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使答案不至于太空泛。

参考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有些粗鄙,文采胜过质朴就有点假。文采与质朴相互昭彰,才称得上是君子。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三、现代文阅读(24)

()论述类文本阅读(9)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1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答案:C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依据题干,在文中锁定相关信息,即找到每个选项在文中的出处。ABD三项均与原文相符,C“‘理性的经济人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在原文没有依据,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原文中是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而不是值得肯定

11.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

参考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解析: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人,文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定义,但是从作者列举的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普通的人,但他们保持着人性之善,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12.“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

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情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从文中的最后一段,可以概括出作者总结的两个向度,即物质与精神的;第二、三问,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最后一段里,作者强调我们同样需要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实际上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双琴祭

梁晓声

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相见。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

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答案:AD

解析:A项中把两把琴送人老制琴师的儿子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理解有误,从原文第段可以看出,老制琴师的遗愿是制作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由第段可以看出题干中把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与文章原意正好相反。D项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而是比喻,琴声里的忧伤比作泪痕

14.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4)

参考答案: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从全文来看,从少年买琴到成功合奏,从合奏到独奏,再到互相心生嫉恨,这些始终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冲突中展开,乐迷妄评、嫉恨,传媒推波助澜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

答案要点:惋惜双琴一毁一废;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从作品所反映的主旨来看,小说借着双琴的悲剧,深刻地批判了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入木三分地分析了世情、人心,而对象征美好事物的双琴的祭奠则体现了作者正视现实、对暂未实现良好愿望的无奈和发自内心的呼吁。因此,在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从双琴、两位演奏家的悲剧分析,从造成悲剧的传媒”“乐迷角度分析,从作者在文本中表现出的暂未实现良好愿望的无奈和发自内心的呼吁分析。另外,解答时,应注意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细节)展开分析,使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蟋蟀之话

夏丏尊

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 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螽斯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螽斯的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 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 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 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 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

: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昆虫的幼体。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鸣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

B.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磨擦,并用前翅间的发音镜这一特殊的音色机关发出特殊声音。

C.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向雌性蟋蟀反复哀诉,雌性蟋蟀则通过脚耳领会其意。

D.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

E.文章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答案:AD

解析:A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有误,从原文第,可以看出鸟或蝉的鸣声是由声带发出的,从原文第,可以看出蟋蟀的鸣声是由翅的鼓动发生的;D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有误,从原文第段可知,成虫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

14.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4)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成虫恋爱、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找到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位置,信息主要集中在⑥⑦⑧,其次,概括要点时,应明确分点归纳,使答案条理清晰。

15.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6)

答案示例:(1)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的原理和构造。再如,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

(2)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第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力。再如,这时的鸣声……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雌尊雄卑。

解析:一般来说,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解答此题,应先确定该文的主要语言特点,然后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突出相对应的语言特色。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16.(2012·福建,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6)

(1)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

 

(作者:赵汀阳)

A.坐而论道     B.座无虚席

C.一劳永逸 D.脚踏实地

答案:D

解析:该题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图文转换,降低了难度,但有较多考生误选C项。解答这一试题,需要从两个环节入手:一是试题讽刺性漫画的提示;二是全面理解漫画内容,漫画画了一个人盘着腿坐在椅子上,右手托腮,在不着边际地幻想,而鞋子却穿在椅子的两个腿下,似乎在告诉读者,所做的幻想没有脱离实际,依然脚踏实地。所以用脚踏实地为漫画的标题更能体现漫画的直观主题,表现讽刺性。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     ,     ,     ,      

吸收现代文明

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继承传统价值

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答案:A

解析:解题时,应首先明确该题的首句国语课本定位,规定了语段的中心点,其次,五句话,从正反两个角度揭示国语课本的特点:是总括句强调国语课本”“以母语教育为本,先提出了基础;⑤③①从正面强调了国语课本的特点;则从反面强调国语课本的特点,是总结。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

快递服务的国家标准5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作出了先验货后签收文明分拣等决定。多数消费者对新国标表示欢迎,也有人认为新国标在实际执行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答案: 决定改为规定

解析:决定是指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快递服务的国家标准是法规,因此用规定(规定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

17.(2012·福建,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是输入法,RGB(红绿蓝色彩模式),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复进行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电脑输入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输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看法要有感而发。首先,试题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典型的现象,没有是非指向,但试题明确提示对于纸笔书写和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因此,可以得出相应的观点,即支持纸笔书写或支持电脑输入;其次,分析相对应的理由时,可以紧扣两种书写方式的不同特点、意义价值加以展开,拓展阐述的深度。另外,该题联系时代,和学生生活贴近,可以从现实角度阐述相关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五、写作(70)

18.(2012·福建,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引用了作家冯骥才的两句话,语意晓畅明了,实则意蕴丰富深刻。

一、关键词明确,审题难度不大

试题选用材料简短,但关键词明确,主要有人生”“赛跑”“时间”“路程,表达如下信息:

1.人生如赛跑,人生的状态与赛跑相似;

2.“人生的时间创造的价值两个重要因素;

3.人生的价值与人生的运动速度有关,也与运动的状态密切相关。

人生赛场时间状态密切影响着人在社会的赛场上创造的价值。自然、社会、人生总在运动,总有比赛,总在竞争,总在计较着速度与价值的快慢和大小。运动场的赛跑,追求速度;而人生的赛跑追求长度”——人生价值。

由此可以概括这两句话的核心内涵是:人生的时间有限,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尽量走得更远、做得更多。材料立意导向明确,考生比较容易确定立意。

二、思辨鲜明,构思相对容易

生命的长短与价值的大小是永恒而思辨的主题,人生与赛场,同中有异:二者都追求并比较效率,然而运动赛场重在比较费时多少,人生的赛场重在比较实现的价值大小。

该作文题虽然主题立意、构思相对容易,但是人生如赛跑是个老话题,考生往往会在表层谈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穷的价值,缺少深度、新意。尤其是如果仅就人生意义泛泛而谈,或是就众所周知的伟人名人的人生泛泛而议,就会流于平庸,与高分无缘。

三、把握特征,高分突破点

该作文题是比较典型的思辨性质的AB关系型作文。对于AB关系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突出一个方面,同时也要兼顾另一方面。基于此,构思时应该侧重第二方面的挖掘,从生活现象中探讨生命的厚重问题,感悟生命的质量、高度、内涵。

在文体选择上,本题写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相对来说,写议论文更容易写出深度,尤其是材料中隐含的思辨性更容易体现出来。如:人生价值,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时间虽短暂,生命要辉煌”“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贡献是在延长生命;结合当前热点人物最美女教师以及最美司机等来谈一谈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甚至也可写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平凡的日子里充实自己,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等。

当然,写议论文不仅要有典型事实论据,还要重点突出道理论据和必要的论证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
《昆虫记》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4高考备考:近三年全国语用题整理及创新题预测
琴曲歌辞。猗兰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