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凡四训》纵横谈 21 | 起跑线

起跑线

在过去十多二十年里,社会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教育史上应该说是有地位的,这句话如同一根指挥部,让社会大多数家长和家庭为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疲于奔命,当然也有为此乐而不辞的。围绕这句话,所谓的“虎妈、虎爸”,“羊妈、羊爸”都出来了。社会和家庭能够高度重视教育是好事,但是还得讲究教育本身规律以及教育的方法,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所谓教育就会适得其反。有不少人是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把养孩子作为一种投资,但很多时候投入和产出并没有成为正比

何为起跑线?有二:

一、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假如把人生比喻为一场长跑的话,父母就是在替孩子跑步(也可以理解为领着孩子跑)。一般来说,父母优秀,其孩子大部分都优秀,当然这是从大概率的角度来说的。不过有个报道说,一对清华大学博士夫妻,生个孩子因为考试成绩总是太差,所以家长常常被教师批评。这对博士夫妻感叹说,自己读书从来都是一路领先,从来没有被老师批评,但因为儿子的成绩不好,现在被批评了。这里有个问题,孩子早期所谓的优秀多是用分数衡量。其实一个人的优秀或者成功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能用分数做简单的判断,“小时了了大时未必”的情况是常有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孩子的起跑线,一般来说,一个祥和、温馨、和睦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一个充满不安、暴力、仇恨氛围的家庭,多出“问题孩子”。大多数教师都有体会,“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个“问题家庭”。当然,农村俗话说“丈二草地有瘦牛”。无论是多优秀的父母,也可能培养出“问题孩子”,无论父母替或者是领着孩子跑得多快、多远,也会摔跤或者出问题;无论是怎样的问题家庭、问题父母也能够培养出优秀孩子。例如历史上的二十四孝,多是出于“问题家庭”和“问题父母”。所以真正的起跑线不应该是父母或者家庭。

二、个人的觉悟应该是一个人真正的起跑线。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场长跑的话,觉悟才是人生的起点。袁了凡先生早期遇到孔公,孔公把袁了凡人生能够到达的长度和高度都一清二楚地告诉他,袁了凡先生本人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求证”,结果他发现自己不过都是在孔公给他算定的人生轨道“跑步”。按照孔公的看法和袁了凡在35岁之前的观念,无论一个人出生在怎样的家庭,这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人生便是定格了。无论你怎么努力,人生几乎不能改变,因为人生都是“进退有命,迟速有时”的。所以对于35岁之前的袁了凡来说:“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如果袁了凡先生按照这样的观念继续跑步的话,人生的确是确定了。不过,袁了凡在35岁又遇到了云谷禅师,为云谷禅师所点拨。云谷禅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只要“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自然能够扭转命中注定的“轨道”。所以只有觉悟的人生,一个人才算真正站在“起跑线”上。袁了凡先生明白了云谷禅师的义理,努力践行云谷禅师开导的人生格言,结果跑出了他人生前所未有的长度和高度。“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所以父母和家庭环境不是“起跑线”,自己明白了才算进入人生的“跑道”,父母、身边人以及身边的环境都不过是“催化剂”,不过是给我们喊“加油”的人,但跑步者还是自己。假如人生能够做到“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在人生这个赛场上自然会有好成绩。不过,有些人出生的家庭很好,天赋也不错,可惜是“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天道无私,上天是非常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不怨父母,不怨天尤人,努力跑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家庭对孩子人生有什么影响?
一部扎心的纪录片:你不优秀,孩子的人生就注定苦逼
《陪你一起长大》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群父母拼了……
真正的起跑线是孩子内心的觉醒
爱看书的父母,就是孩子最高的起跑线,有娃后一目了然!
孩子慢慢长,才能更稳更好地站在这个世界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