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书教材|《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袁亚愚、詹一之 主编 (1989年版)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袁亚愚、詹一之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作者简介


       袁亚愚(1935年8月-2020年6月20日

)四川大竹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留校后,在四川大学哲学系相继从事中外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后改为哲学社会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应用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乡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以及宗教社会学等。主要著作:《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新修乡村社会学》,《当代凉山彝族的社会和家庭》,《中美城市现代的婚姻和家庭》,《宗教社会学通论》,《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回顾与展望》,《新修乡村社会学》等。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内容简介


       本书是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时期较早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之一。作为对建立新社会学原理及教学体系的一种探索,作者力求在书中体现自己的观点,同时十分注意吸取国内外同类书籍的长处,努力反映本学科世界发展的最新水平。它虽是为了满足大专院校或专业训练班教学需要的,但同时也可作为一切有心于社会学的读者学习与了解社会学的方便手册。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第一版前言


       本书可说是四川省社会学界集体之作。它既凝聚了四川几位老社会学家的心血,又融汇了新近自美学成回国及我国社会学恢复后转入或重返这一领域的中、青年社会学工作者的经验、成果。作为对建立新社会学原理及教学体系的一种探索,作者力求在书中体现自己的观点,同时十分注意吸取国内外同类书籍的长处,努力反映本学科世界发展的最新水平。它虽是为了满足大专院校或专业训练班教学需要的,但同时也可作为一切有心于社会学的读者学习与了解社会学的方便手册。肯下功夫的读者会发现,通过它,不仅可以系统地学到自已所需要的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获得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疏漏和差错,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第一版的执笔人有:  詹一之(第一章的一部分)、徐小禾(第二章一至四节)、陈定园(第二章第五节)、袁亚愚(第三、四章和第一、五两章的各一部分)、黄平(第五章的一部分)、赵喜顺(第六章和第十一章)、文献良(第七章)、简任明(第八章)、李东山(第九章和第十章)。袁亚愚统稿。

       著名社会学家张世文教授和陈定闳、任宝祥两教授作为本书编写顾问,在确定编写大纲及书稿的最后审定中,给予了宝贵的指教,对全书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一些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参加了本书的定稿讨论,提供了许多宝貴的意见和建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同志则在编书的组织、后勤工作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书的最后成稿,是和上述同志的支持、帮助与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1986年1月15日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第二版前言


       本书此次对第一版作了极其重大的修改,不仅补入了大量第一版所没有的内容和概括了第一版问世后才出现的新成果、新观点,而且对全书的体系、结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持有本书第一版的读者定会发现,和前一版相比,第二版的内容更丰富、全面,结构更合理、谨严了。

       与第一版相同,这一版编写的主导思想仍然是力求创新而不是追求四平八稳。因此,它除了继续坚持用独立的眼光去概括和总结国内外社会学的重大进展外,还着重对当前社会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见解、范畴和原理。这样做,并不是企图使那些想通过本书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读者不加思索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希望能打破我国编写同类书籍的旧格局,把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建设,推向自由探索的新天地。

       社会学本是人们为摆脱抽象、思辨的社会历史哲学而创立的社会科学。它应该依赖经验研究而又不能归结为经验研究。社会学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和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继续同抽象、思辨的社会历史哲学划清界限,并随时注意防止坠入只埋头于经验研究的泥坑。对我国社会学来说,目前这两个方面都很值得注意。一本较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著作,其提供的知识,既应超越人们的普通社会经验,又应不是抽象和哲学思辨式的构思。本书力求这样去做,但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疏漏和力不从心之处定会在所难免。望关心本书的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此次修订,除徐小禾曾参与第二章的某些准备工作外,其余都是由袁亚愚完成的。因此,第二版的所有文责,也应由袁亚愚一人担负。

编者

1988年8月于四川大学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孙宇凡《历史社会学的逻辑:双学科视角下的理论探索》
历史起源
专业篇丨社会学:冷眼旁观,内心火热
社会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知识要点
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