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汤美社:思考摄影
userphoto

2022.05.11 河北省

关注

很多事物自其诞生之时便注定要承担某种使命,只是初初不识耳……

1838年达盖尔用其“银版法”拍摄出第一张可以称之为照片的东西,次年法国法兰西学院正式宣布摄影术诞生。

那一刻,当现实世界第一次被“如实”记录为影像,或许当时的人们也会跟我们一样开始思考摄影的意义与使命……

年少轻狂之时,我也曾怀揣相机起早赶黑,行走于城市山水间,想要拍出最好的照片。但怎么才是好照片的标准呢?

色彩……

构图……

大事件……

大人物……

决定性瞬间……

似乎都不够究竟。

陈丹青虽非摄影界人士,但因与绘画相关也有专门谈过摄影,且见地通透。

摄影天生关联现实,不论是记录现实还是营造现实(让你愿意相信是真的),但都涉及背后的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以及如何理解现实?借陈之言便是如何审视现实。而真正有价值的审视是需要你能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人文高度,作为摄影师你拍不出好照片,作为观众你也看不懂好照片。在美国画廊里有一张5英寸大小的照片,观者一边看一边赞叹“Beautiful~~”,你或许想不到这张小小的照片标价两万美金。想必那位观者能从照片中感受到超越两万美金的东西。

想要获得审视现实的能力便需要——觉醒。这需要机缘以及允许你觉醒的土壤,因为你一旦超越现实、高于现实便自然出现与现实的相悖,很可能为现实所不容,而只有那个能容所不容的现实才能产生并允许那些觉醒者的存在。单就这一点,陈就很羡慕战后的日本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摄影家,而国内则鲜有人文高度的优秀摄影家于世。

摄影,毕竟拍摄者是人,最终也是交付于人的观看,而摄影审视的终究也是人的现实,所以对人的感受至关重要。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心存悲悯与慈悲乃优秀摄影家的共同特质。往低了说,它至少保证了那个拿起相机的人不麻木;往高了说,那便是“上帝的视角”。

当被赋予上帝的眼睛便成了上帝用上帝之眼去审视世界便是摄影的使命

形式上摄影首先是一个降维过程,画面被拍摄下来的瞬间也就意味着这一刻的消逝与远去,再不回来,——你是否能将那最触动人性的东西留存于那幅画面里?而观看则又是主观升维(复原)的过程,——你能否将那张二维画面恢复成一个具体空间乃至场景?这需要你有很强的感受力,——一种比审美更底层的能力。若非十二分的敏感,再好的照片仅一瞥,便如眼睁睁草率一生

这便是观看的方法:捕捉所有的细节,关联所有的细节,感受所有的细节。观看是很考验想象力的,——基于感受力的想象力。人之异,本就所感所想之别也。肯尼迪遇刺与马丁路德金遇刺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但当两者与其各自画面中的其他内容相关联,意义便不同了。而当画面内容再与画面外信息相关联呢……

此前摄影被归类为艺术,而陈丹青将其定义为是“超越艺术的形式”。因为艺术多是在表达自我、在创造新意,唯独摄影是在独立发现与见证那些人之为人、天地为之天地的东西。

上帝为何要把人造成自己的样子?不就是想看着亿万个自己经历着自己创作的世界么。

上帝为何又赋予一些人他的眼睛?或许只是想让凡人见识到自己的残酷与伟大。

很多摄影师一直纠结于如何彰显自己,这也是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但当你拥有了“上帝之眼”,这个作为“人”的问题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我们的生活并不完美,但摄影的审视也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价值与意义。

以上思考也同样应用于电影、电视。

我如此看世界,——我看到如此的世界……

——送于你,这是我曾经给摄影的定义。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美社:审美表述(上)
空山美社:审美表述(中)
空山美社:审美表述(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世雄课程分享 “马格南”特选作品的摄影参考 (中)
讲述 | 雍和:纪实摄影,使命必达
摄影家的眼力——三大原则
吴鸿彬:换个角度,让眼睛做回上帝
中国网络摄影 - 调动你的双脚选择最佳构图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西方现代艺术摄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