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不愿意借书给别人

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小气的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倘若毫无争议地属于我,那我是绝对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从来如此——当然,我特别喜欢的文章,还是很乐意分享给众人的,但也仅限于分享链接给其他人,如果是书,我是万万不会出借的。

真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但是却对于借书和借书的人深恶痛绝。这大约源于我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不愉快的借书和还书事件。我曾经有一本《大闹天宫》的小人书,图文并茂,我非常爱惜,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也不曾把书弄出哪怕一点点的褶皱。这让我很受用,因为很多小伙伴也喜欢,正因为我有这本书的缘故,他们都对我恭敬有加,不敢在我面前造次,让我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幻觉。

然而,当我把书借给一个非常要好的小伙伴王大宝之后,我就非常不开心了。这本书借给他好几个月了,不按时归还不说,等我不厌其烦很多次讨要之后,发现封面已经皱巴巴的不像个样子,内页也有撕裂的痕迹,这本书完全失去了曾经的光彩,而我对它的态度也变得不再爱惜,随意丢弃,最终去了哪里,连我这个曾经最关爱它的主人也不知道了。

这就是我不愿意借书给别人的第一个原因:他人的不爱惜,足以把一本书毁掉。

这次借书的事件让我非常生气甚至愤懑,以至于我总想找个机会报复王大宝。后来有一次,我忘记带语文课本了,就去向王大宝借,因为他跟我同级不同班,语文老师又是带两个班,我们先上语文课,他们后上,课本可以互相借用的。谁料,下课铃声一响,我早已经在操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打闹,把还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等到语文老师出现在王大宝他们班教室门口的时候,我才猛然想起并没把课本还给他。

于是,王大宝就被语文老师赶到教室外面的窗户下面罚站一节课,因为他比我玩得更疯,也早都忘了借书这件事情,更匪夷所思的是,他根本记不起语文课本借出去了,他一直以为书丢了。我一直不好意思再还给他,因为他已经被罚站,我把书还给他,万一他想起来,影响我们的友谊。

这本书直到现在还静静地躺在我家后院某个纸箱子里,跟一堆破烂为伍,去年打扫卫生的时候还见到过,封面上还歪歪扭扭地写着他的名字——王大宝,后面是我添加的两个字“是猪”。

这就是我不愿意把书借给别人的第二个原因:借书积极如山倒,还回麻烦如抽丝。

因为我太过小气的缘故,我喜欢的东西离开我的视线就难免让我很担心,心里很不安的,总不晓得它会经历怎样的命运。借书尤其如此。有些人把书借去了,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这当然是很让人尊敬的。但是这种读书成痴的人,很有可能一边吃饭,一边捧着书,而且遇到美味还吧唧嘴,把嘴里的食物残渣、汤汤水水不遗余力地播撒在知识的海洋里,菜汤和饭粒也不可避免地溅到你的书页里,等书拿回来的时候,总会发现多了很多油点子,放着令人恶心的光亮。他或者会把书平放在饭桌上,如此的花,那书页里的内容就更丰富了,你就很有可能在书页里发现一片已经干透了的过了油的葱花,或者一粒干瘪且坚硬的米粒,甚至牙签和餐巾纸。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些我都遇到过。

这当然还不算太悲剧,倘若那个借书人一边如厕一边捧着你的书……想象一下,他读得津津有味,拉得荡气回肠,不过瘾的时候,甚至一只手捧着书坐在马桶上,还要腾出一只手来抠鼻屎,拿书的这只手累了,就换那个抠鼻屎的手捧着书,然后接着刚才的剧情,且万一没带纸……这样的书,我宁愿送给他,随便他揩屁股或者生炉子甚至卖破烂,也再不愿他还回来给我。

如果借书人是住在农村的,上述情景很可能就会发生在农村的旱厕里,那里经常会有苍蝇蚊子骚扰如厕者,这些小动物当然不会管你是认真的如厕还是一边如厕一边读书。这时候,你的书很有可能被如厕读书者临时充当苍蝇拍和灭蚊拍,甚至这些小动物的尸体,也有幸成为这本书的书页里夹着的唯一的动物标本。

如果真是这样,借书人还书给我的时候,我一定会满脸疑惑地跟他解释:“没有啊。你什么时候借过我的书?这书绝对不是我的。我发誓我从来没见过这本书,或者其他的什么叫作书的东西,因为我根本不看书,我也看不懂书。”

这就是我不愿意借书的第三个原因——你永远不晓得你的书被带着去过哪些神奇而恶心的地方,经历过哪些令人发指的遭遇。

如同乾隆皇帝喜欢在知名书画的留白上提拔和盖章一样,很多人在书的留白处同样喜欢留下他们的痕迹,无论这本书是他自己买的还是从别处借的。只要过手,必要留痕。他们一定很喜欢泰戈尔的那句诗:“书上曾留下我的痕迹,因为我已读过”(原诗句是:天空不曾留下我的影子,因为我早已飞过),以此来表示他们读过这本书,甚至短时间拥有过这本书。

我同样遭遇过这样的借书者。书是还回来了,几乎每一张的留白处都有圆珠笔、铅笔、钢笔甚至毛笔写下的“人生格言”“生意往来”“生活琐事甚至感悟”甚至“姜太公在此”的朱笔灵符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不乏“张平井拉五零钢管一车”“刘怀民媳妇的奶太小”“小桥的捞面死难吃”……虽然我很认同他的关于“刘怀民媳妇奶太小”以及“小桥捞面死难吃”的观点,但是我绝不认同他在我的书上写下这样的观点和感悟。

清代知名学者袁枚的名言是“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在我是完全不能认同的:借书的人,大部分是不会爱惜的。我的观点是:书非借出而不知爱惜也。

综上,我是绝不会把书借出去的,尽管现在借书的人很少甚至绝迹了,即便如此,我仍然坚持我的原则。当然,你们是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把书借给我的,因为上面的这些毛病,我是一概没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年前的语文课本,满满的回忆啊!让我哭一会儿!
80后的小学语文课本:致我们永远不复返的童年,满满的都是回忆
山的那边
我爱语文课本
读着几十年前的语文课本,流淌着回忆,感慨着时光!
何曼丨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