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博新展 | 这294件(套)展品,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浮槎万里

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


2020年9月4日开展

地点:北16展厅

票价:免费

(展期票价等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

 

视频制作:石静涛 王扬 仇正

槎(chá)者,木船也。唐代韦应物诗曰:“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作为沟通中西的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广为人知。但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也曾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由于中国陶瓷器是当时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因此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2020年9月4日,“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国博开幕。本次展览是国博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自主策划、主办的,在全部294件(套)展品中,国博馆藏文物占比超过95%。

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力求全方位展示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和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对外影响。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预计展期3个月。

“华光礁I号”发掘现场

部分展品

时代

名称

来源

唐三彩罐

传世品

唐三彩盖罐

传世品

越窑青釉圆盒

传世品

越窑青釉双系执壶

传世品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长颈瓶

华光礁I号

南宋

闽清义窑青白釉出筋盏

华光礁I号

南宋

青白釉刻划纹八棱执壶

华光礁I号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狮形砚滴

华光礁I号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粉盒

南海I号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碗

南海I号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双系小罐

南海I号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四系小罐

南海I号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花口碗

南海I号

磁州窑白地褐彩盆

绥中三道岗沉船

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纹大罐

绥中三道岗沉船

磁州窑白地黑花小罐

绥中三道岗沉船

龙泉窑青釉折沿盘

平潭大练岛沉船

龙泉窑青釉双系小罐

平潭大练岛沉船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图菱花口盘

传世品

龙泉窑青釉贴塑龙纹盘

传世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玉壶春瓶

传世品

漳州窑青花仕女纹盘

南澳I号

景德镇窑青花高士图碗

南澳I号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福”款盖盒

南澳I号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开光折枝花卉博古纹盘

碗礁I号

清道光

青花牡丹山石纹碗

泰兴号

17-18世纪

日本五彩武士人物瓶

传世品

18世纪

英国制五彩药盒

传世品

19世纪

越南制青花“明命年制”赶珠云龙纹瓶

传世品

……

展厅一瞥

摄影:余冠辰

摄影:庞道琼

还有精美的文物细节壁纸

请左右滑动下图查看~

↓↓↓

摄影:范立

展览大纲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通过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及其它相关文物,并结合国内外重要遗址、沉船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向观众展示一个完整的陶瓷海上贸易链条。

- 第一单元 -

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自唐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航海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广州、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诸多国际性大港相继涌现。唐代中后期,陶瓷器开始作为大规模外销的商品。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以及广东地区生产的早期外销陶瓷器,开启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辉煌历程。

唐三彩盖罐

长沙窑青釉褐斑贴塑执壶

巩义窑白釉蓝彩碗

- 第二单元 -

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开始,经济中心逐步南移,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急剧增加,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德化窑青白釉双系小罐

白釉执壶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图菱花口盘

- 第三单元 -

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全球化贸易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瓷器的贸易网络开始向欧美地区延伸。以景德镇窑、德化窑等为代表的外销瓷器,风靡世界,成为了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对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方社会和文化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鉴,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

龙泉窑青釉镂空瓶

日本制五彩武士人物瓶

重点展品

长沙窑青釉彩绘盘

唐代

口径15.5,底径5.3,高4.1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侈口,曲腹,圈足,足墙外撇,足端斜削。灰白胎,胎质较粗。通体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内壁绘褐绿彩草叶纹。

长沙窑创烧于初唐,中晚唐时期达到鼎盛,是唐代重要的青瓷窑址。其装饰手法丰富多样,以釉下彩绘和贴塑最具代表性,兼有印花、划花、镂雕等。纹饰题材常见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部分器物书写诗文。

唐代

口径10.5,底径11,高23.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罐口微撇,圆唇,卷沿,短颈,丰肩,鼓腹,下腹缓收,圈足。覆碟形盖,盖上有宝珠形钮。胎色白中泛红,局部施化妆土,器壁施釉不到底,足部露胎。肩和腹部最圆鼓处绘有大小相间的白色倒三角形,三角内以蓝、绿、赭彩点画,三角形外和盖面为绿地上绘蓝条带纹,赭色勾边,并以白色斑点装饰。几何纹、点彩纹和垂带状花纹交错其中,富有织物蜡染效果。器形饱满,色彩明丽。

海外唐三彩的发现以日本最具代表性。与中国唐三彩大多出土于墓葬的情况不同,日本出土的唐三彩多出土于寺院、祭祀和衙署遗迹,如大安寺、安倍寺、坂田寺、城山遗迹、向台遗迹等,体现了在早期陶瓷海外贸易中,输入地对于这些产品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认知可能与输出地存在一定偏差。

唐三彩盖罐

长沙窑青釉褐斑贴塑执壶

唐代

口径11.2,底径15,高21.8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侈口,圆唇,束直颈,颈部较粗。溜肩,直腹,平底。肩部前置圆形流,流较短,两侧各安一桥形系,系中间有条状凸起。肩部与流相对一侧置弓形柄。浅灰色胎,胎质较细。青釉泛黄,内壁口沿处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流及两系下方各饰一处模印贴花椰枣纹,贴花处施褐斑。

长沙窑瓷器是中晚唐时期陶瓷海外贸易最主要的产品之一,1998年发现于印尼爪哇勿里洞海域的“黑石号”沉船,共出水文物67000余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占56500余件,以青釉釉下彩绘产品最具代表性。部分长沙窑瓷器的纹饰带有外来文化因素,如“椰枣纹”,说明当时可能已经出现外国商人订烧的现象。

元代

口径18.4,足径11.6,高28.7厘米

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短直口,丰肩,上腹鼓,胫部内敛,隐圈足。肩部绘一圈缠枝菊纹,罐身绘云龙纹,线条流畅苍劲,龙瞠目昂首,须发张扬,腹部密布鳞片,身体蜷曲盘绕,云纹呈漩涡状,朵朵叠压。器物胎体灰黄粗厚,下腹部有一道凸起明显的接胎痕,通体施化妆土,釉色白中微泛黄。

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是我国首次独立开展的大型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我国水下考古学建立的标志,于1993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组织相关发掘工作。沉船出水文物600余件,主要为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碗、盘、罐、碟、盆等。根据沉船遗物特征判断,其时代为元代,是元代磁州窑在北方地区广泛行销的直接证据。

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纹大罐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图菱花口盘

元代

口径42.5,足径24.5,高6.9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菱花口,折沿,浅曲腹,圈足。砂底呈火石红色,外底露胎不施釉,采用垫砂支烧方法,器底出现粘砂或斑点,外底带有修胎轮旋的旋纹痕迹。盘内底以青花绘莲池鸳鸯图,内口沿线描海水浪花纹。内壁以青花为地,留白模印凸起的桃、石榴、菊花等花实纹。盘外壁青花绘仰俯莲瓣纹,莲瓣之间留白。

口径超过35厘米的大盘在元以前几乎不见,原因之一是其烧成难度过高。其二是器物功能不符合汉地人民的生活传统。相似尺寸大盘见于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其产生可能与元代中东地区来华订烧的行为有关。

元代

腹径21.5,高52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口部外敞,束长颈,溜肩,颈部一周刻弦纹和花卉纹,腹部内收,圈足。胎体厚重、坚硬,呈灰白色。肩一周刻缠枝牡丹纹,腹部刻一圈仰莲纹。整体施翠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滑发色沉稳。采用分段烧造的工艺,颈部、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迹。

凤尾尊起源于宋末元初,元代中晚期至明代较为流行。元中晚期开始,凤尾尊器型高大,腹部多模印缠枝莲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多用于插花和祭礼。同类器物见于国内港口遗址及韩国新安沉船。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凤尾尊

龙泉窑青釉镂空瓶

明代

口径4.7,足径9.2,高29.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瓶口微侈,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圆腹,瓶口处饰蕉叶纹一周,腹部镂雕缠枝牡丹纹一周,圈足。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滋润,宛若青玉,釉色青翠怡人,赏心悦目。

虽然受明初“海禁”政策影响,龙泉窑瓷器外销的数量和范围与元代相比有一定减少,但其在海外发现的明前期中国陶瓷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日本本岛和琉球地区出土了大量14世纪末以后生产的龙泉青瓷,我国西沙海域以及菲律宾、泰国、日本等地的沉船遗址皆发现明代龙泉窑青瓷。同时,福建、广东窑口的仿龙泉窑产品也进入了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这说明至少在明代前期,龙泉窑在陶瓷海外贸易中仍颇具规模。

清康熙

口径12.6,足径17,高31.5厘米

“碗礁I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直口,平沿,矮直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二层台足。白胎,胎质细腻坚硬,口沿及足端刮釉。通体施白釉,釉面洁白光亮。以青花装饰,发色浓艳。颈部绘青花地云肩纹,肩部及足部绘青花地齿状边饰,肩部及腹部满绘青花地冰梅图。

冰梅纹是清康熙年间创烧和流行的陶瓷装饰纹样,多用于碗、瓶、罐等器物上。其以青花为地绘冰裂片纹,与白色梅花相映。

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罐

日本制五彩武士人物瓶

十七 - 十八世纪

口径20,底径14,高57.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喇叭口,短颈,长圆腹,卧足。通体施红、蓝、黑、金、黄、珊瑚等多种釉上彩,薄釉光亮匀净,胎质坚硬细密。主题纹饰是日本传统的武士图,武士或身着盔甲,或举扇骑马,或身佩日本刀,或手执器械,形象生动。辅助纹饰具有日本传统图案特色。

日本产五彩瓷器受中国五彩瓷器影响颇深。日本因是道人葛质在《翻刻<陶渝>序》中记载:“其他诸窑,都仿效汉样,自青、白、黑、紫、五彩、青花,虽不能佳,莫不咸备。”五彩经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演变成装饰性较强的技法,具有华贵艳丽、独具一格的彩瓷风格。

孤帆远影,巨浪滔天。前人曾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用一艘艘船、一件件器物,联结起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纽带。在交通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就是要自觉承担博物馆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代使命,充分挖掘馆藏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全面呈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讲述相向而行、相遇相知、共同发展的丝路故事,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策展人 | 陈成军

内容设计 | 顾志洋

形式设计 | 刘洋 郭青

展务 | 苏宁

图文编辑 | 吴比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 开放时间 -

国博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夜间场次暂时取消。

- 预约入馆 -

每日限流3000人,额满为止,采取全员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和现场预约。您可点击此处进行预约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观众入馆须配合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也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提前申领当日健康码)、接受健康监测,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文明有序观展。

- 交通信息 -

公交线路:

天安门东:1、2、52、82、120、观光2线、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

地铁线路:

天安门东:1号线下车,C、D出口出站。

- 官方微信 -

国家博物馆

(中文服务号)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英文服务号)

国博君

(订阅号)

国家展览

(展览相关)

国博北京饮食文化中心

(餐饮相关)

国博衍艺

(文创相关)

- 官方微博 -

@国家博物馆

- 官方网站 -

www.chnmuseum.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黑石号”出水瓷器、元青花等看海上陶瓷之路
南海1号领衔,国博「浮槎万里」陶瓷展到南山
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中国陶瓷极简史,硬姿势!
上海博物馆珍藏元代瓷器鉴赏
上海博物馆陶瓷馆实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