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故宫办过的大展们:佛教在人间(上)

上一期,我们一同回顾了故宫博物院历年举办的考古类主题大展,从中寻找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印证。

本期,我们要将目光投向故宫博物院曾举办的佛教主题特展,细数那些佛光照进紫禁城的时刻。

须弥福寿

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

 
展览时间
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教派众多,其中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也称“黄教”)自17世纪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645年,西藏的和硕特蒙古领袖固始汗赠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67~1662)“班禅博克多”的称号,“班禅”的称号由此开始。

二世班禅、四世班禅、六世班禅画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713年,清朝康熙帝赐封五世班禅罗桑耶歇(1663~1737)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标志着班禅这一转世系统的名号得到清朝的确定和正式认可。

莲花生上师、班禅额尔德尼赞

班禅额尔德尼驻京办公处之钤印
 
格鲁派后藏名寺扎什伦布寺,则是由宗喀巴大师的另一位大弟子、后被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1391~1474)在1447年主持兴建,于日喀则海拔3900米的尼玛山山腰上,建筑林立,气势恢宏。

从山顶俯瞰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福德大乐殊圣诸方洲”

自1607年四世班禅大师担任此寺住持开始,扎什伦布寺作为班禅转世系统的主寺,一举成为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之一。
 
扎什伦布寺近景

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五周年、六世班禅到访北京二百四十年,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共同推出大型展览“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次以班禅和扎什伦布寺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展厅内景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共展出来自扎什伦布寺和故宫博物院的展品220件(套),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从须弥福寿至紫禁城”

主要展示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历代班禅与清朝的关系等方面的文物。 

第二单元“六世班禅的遗珍”

主要展示六世班禅从西藏来到北京为乾隆皇帝祝寿的相关历史文物。

第三单元“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

主要展示扎什伦布寺的宗教文化与艺术、早期汉地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代艺术等相关的文物珍品。

  

滑动查看更多展品

 
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现出历辈班禅大师与清朝中央政府贡使往来,从侧面反映出17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清朝统一全国的艰难过程。
 
六世班禅像

四世班禅、五世班禅至六世班禅,在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中发挥了其宗教领袖的作用,他们或苦苦支撑大局,或坚毅隐忍,为保证西藏稳定、稳定清朝对于西藏的管理以及处理西藏周边关系等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
  


展陈方面,展厅以黑色为主色调,金色佛像、彩色画像在柔和的灯光下尽显法相庄严,无言诉说着那段珍贵的记忆。
 

展厅内景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扎什伦布寺很少对外开放,普通游客即使到访过多次,仍然无法更深入地了解此寺曾经辉煌的历史。

扩建后的五世班禅时期扎什伦布寺场景

透过展览,扎什伦布寺打开了它的宝库,虽然可能只是一扇小门,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隐藏的大世界,并且重新认识了这座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
 

随展好书推

《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为此次展览的配展图录。
 
本书收集了展览中所有展出的220件珍贵藏品,依照展览单元顺序排列,每件文物均附有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物说明。

<<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


此外,另附陈庆英(著名藏学家)、王跃工、马晟楠和罗文华(均为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艺术研究专家)相关专论3篇及扎什伦布寺大事年表和六世班禅朝觐路线图。
 

佛陀之光

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

佛教造像展


展览时间
2018年10月23日~2018年12月23日

👇点击图片 全景畅游👇

佛教及佛教艺术起源于印度,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像艺术也传及喜马拉雅地区,成为喜马拉雅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在相关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与时代特征。

喜马拉雅及古印度地图

本次展览的展品精选自故宫博物馆、止观美术馆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的藏品,通过112件(套)精美造像,展示出公元2~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源与流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展厅内景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整个展览根据西藏艺术风格的两个主要区块,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从西北印度到西藏西部

西北印度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的丝路通衢,也是多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大舞台,这一地区的佛教艺术融合了来自古希腊、西亚、中亚及印度的元素,影响直达中国西藏西部地区,形成了藏西的艺术风格。 

克什米尔 宝冠释迦牟尼佛
 
第二单元:从印度、尼泊尔到西藏中部

西藏中部艺术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先后受到来自东北印度、尼泊尔艺术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尼泊尔艺术的影响持久而深入,留下了众多艺术作品。

东北印度 文殊

无论藏西还是藏中艺术风格都是在汲取外来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本土的元素,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
   
藏中 释迦牟尼佛
 

随展好书推

  
 >> 点击图片,限时 65折 拥有

故宫博物院自建院开始,就有意识加强佛像文物的收藏,特别是1949年以后,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考古发掘、与国内各博物馆相互调剂、没收非法古董商文物等多种途径,进一步丰富了藏品数量。


在此基础上,本书编者选择部分有纪年的藏品(以汉传佛教造像为主,藏传佛教造像只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时间先后为序,汇聚成册,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资料。

 >> 点击图片,限时 65折 拥有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清 唐卡 释迦牟尼佛佛教譬喻(局部)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本书以唐卡类别为目,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唐卡,力图以高清图版与文字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系统介绍院藏唐卡的现状。
 
 >> 点击图片,限时 65折 拥有

佛像菩萨是中国人物画种之一,其绘制既有着严格的仪轨,又充满想象的因素,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绘画题材。

《故宫画谱:佛教人物》汇集了中国古画中的点景题材精选作品,图文并茂,有益于读者的学习和临摹。

 >> 点击图片,限时 65折 拥有

《故宫画谱:人物卷 佛陀》为“故宫画谱”系列中的一册,力求追溯传统,从海量的古代佛陀绘画中遴选出一批范式之作,采取画谱范例与古画局部对比的形式,让习画者熟悉古人学画的方法与思路,了解中国佛陀画的千年传承体系。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公元400~700年

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6年9月28日~2017年1月3日

👇点击图片 全景畅游👇
  
印度与中国天造地设,成为比邻,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自此展开了两国之间延绵不绝的文化交往。
 
400~700年是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印度,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 公元320~500年)是印度历史上少见的统一大王朝时期,其文学、舞蹈、艺术、科技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被称为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中国,这一时间段属于南北朝至唐初时期,从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到南北朝格局形成,不同民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大割据、大融合和文化多样性的纷乱时代,最终走向隋唐大一统。


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国家政权和世俗信仰的结合日趋深化,与此同时,中国佛教艺术在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开始加速本土化进程,为中国艺术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盛唐艺术的先声。


同样在这一时期,中国最著名的三位求法高僧——法显、唐玄奘、唐义净在笈多王朝与后笈多时期游学印度,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深印迹,至今仍为两国人民所津津乐道,他们的游记被西方学者称为“照亮印度历史黑暗”的重要著作。
 
本展览即以他们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中心为主线挑选文物。


展品以中印两国石刻造像为主,从印度各地9个博物馆中遴选出笈多与后笈多时期的雕塑56件,从中国华北、西北各地博物馆挑选出同时期雕塑精品119件,是我国首次将中印古代同时期雕塑艺术对比展示,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项目的重要一部分。


展陈方面,为突出对比中印佛教雕塑,陈列印度雕塑文物的西雁翅楼展厅以红色为主色调,中国部分的东雁翅楼展厅则以蓝色为主色调。


 
展品陈列主要以时间为序,并横向展示笈多时期印度各邦和同时期中国各省不同风格的佛教雕塑,使观众能清晰地了解亚洲两大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印度艺术与中国艺术之美,以及两者独特的文化创造力。
 

随展好书推

 
 >> 点击图片,限时 7折 拥有

配合此次展览而出版的展览图录,收录了展览所展出的全部展品。

在内容上分为印度、中国、专论三个部分,细致地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印两国的雕塑艺术发展和相互交融。

<<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

 
此套书籍为中英双语两册,通过了解同时期两国的雕塑作品,方能体会到艺术的共通性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紫禁城杂志》第261期以本次展览为主题,深入浅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了笈多时期印度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造像的艺术风格和同时期中国求法高僧西行的历史以及中国佛教的本土化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照明之须弥福寿,百年岁月,埃克苏(AKZU)带您看扎什伦布寺与紫禁城的不解之缘
喜马拉雅艺术之载体(下)
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
魏晋南北朝艺术之三:雕塑(石窟佛像)
雄伟庄严--扎什伦布寺(绝品收藏)
【干货】李巍松:佛教人物画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