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被认为有政治才能,曾被当作宰相培养,为何却因桃花词被贬?
刘禹锡是唐代大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是我喜欢的诗人,主要原因是喜其豪爽坦荡之气。且看刘诗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以前在给学生讲课时,我曾讲过刘,柳的寿命与他们的性格有关,这从他们的文风中可以看出来。同样是被贬,刘禹锡活到了古稀之年。柳宗元却只活到46岁就郁郁而终。这两首桃花诗反映了刘禹锡的豪爽性情,但不是其被贬的主因。为见其性,将两首诗辑录如下:

  其一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桃花》

  其二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

  第一首桃花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第二首桃花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

  刘禹锡被贬的主因,就是那个说他有宰相之才的王叔文。王叔文何许人也?看下面的简介:

  王叔文,唐德宗时做太子李诵的侍读,也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小伙伴,因为很会下围棋,而且会讲民间故事,成为李诵的好朋友,德宗驾崩,李诵上位,号称唐顺宗,立即将王叔文委以重仼,并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都是改革派的骨干。革新触动了宦官集团和地方蕃镇的利益,他们内外勾结,逼唐顺宗退位,立太子李纯为唐宪宗,史称"永贞内禅",作为太上皇的顺宗郁闷而亡,革新派遭到毁灭性打击王叔文,王伾二王被赐死,八司马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边远之地。

  第一首桃花诗,就是刘禹锡被贬十年后,唐宪宗慕其才,召回京师为官时写的,表现出不向权贵低头的豪气,他的政敌从中嗅出了不服周的气味,一起在宪宗面前下蛆,刘禹锡再度被贬。又过了十三年,宪宗巳死,唐文宗在位,再次把刘禹锡召回京师为官,老年豪气不喊当年,写下了第二首桃花诗。但这次桃花己尽,政敌己亡,没有被贬,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追赠户部尚书。

  不因权位夺其志,这是我为老刘点赞的地方,世称"诗豪"当之无愧。

  更有《陋室铭》比这桃花诗更牛。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14]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陋室铭》很装逼?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刘禹锡
死磕到底的刘禹锡
《子罕篇》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闲读」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成于心大,毁于嘴欠
唐宋文史之刘禹锡(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