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形体特点。
(一)甲骨文
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
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羊、牛、马、鱼、鸟、虫、犬
日、月、山、川、水、舟、虎
人、足、目、车、戈、斤、门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材料,属于汉字的早期阶段,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
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二)金文
又称为“钟鼎文”,是殷商时期(主要是西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
牛、马、鱼、鸟、虫、犬、虎
日、月、山、川、雨、水、舟
人、手、足、目、车、戈、斤



金文的特点
因使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不同于甲骨,金文在形体结构和笔划等方面,有如下的特点:
1、笔划粗壮丰满,笔势圆转,出现了连贯的折笔;
2、字形接近长圆,大小差距缩小,渐趋整齐;
3、笔划粗细和结构布局较为匀称;
4、异体字仍然存在,但是比甲骨文已经大为减少;
5、限于材料和内容,金文的字数比甲骨文少,但是,金文的形声字明显多于甲骨文。

(三)大篆
又称为“籀文”,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书体。广义的大篆也包括六国文字在内。
大篆的代表字样为公元前770年(秦襄公8年)——刻在石鼓上面的“石鼓文”。

牛、马、鱼、鸟、虫、虎
日、月、山、雨、水、舟
人、手、足、目、车、门


  
大篆的特点
因为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
1、笔划粗细均匀一致;
2、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
3、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
4、限于考古发现,现存大篆字样数量不多。

(四)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字样。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以小篆为规范正字进行字形解析的。
羊、牛、马、鱼、鸟、虫、虎
日、月、山、川、雨、水、禾
手、足、目、车、舟、斤、门


  
小篆的特点
小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
1、笔划均匀一致,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流畅;
2、形体长圆,大小一致;
3、结构成分和方式空前统一,一个偏旁在字中任何位置都基本保持固定的形体;
4、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

(五)隶书
隶书又称“汉隶”,是流行于秦汉之际、追求书写快捷的一种书体。
牛、马、鱼、鸟、虎、龙、舟
日、月、山、川、雨、水、门
人、手、足、目、车、戈、斤


  
隶书的特点
因为篆书书写时费时费力,“徒隶”们迫于繁忙的公务文书而对篆书应急变通形成的写法。
1、笔划舒展平直,[FS:PAGE]由此确立了汉字“横、竖、撇、点、折”的基本笔划系统;
2、字形由长圆变为扁方;
3、打破篆书的形体结构体系,根据书写方式和结体部位确定构字成分的具体写法,出现了“隶变”
4、“隶变”主要指汉字由篆书变为隶书后,字的形体所发生的“隶分”、“隶合”的变化。
“隶分”是指篆书中同一个偏旁部首,在隶书中分化为不同的形体。例如:
“河”、“益”、“泰”都含有“水”;
“奉承”、“举手”都有“手”,在篆书中是同样的形体,在隶书中形体却不相同;
“隶合”是指篆书中不同的偏旁部首,在隶书中因位置的缘故而同化为不同的形体。例如:
“春”、“秦”、“奉”、“奏”、“泰”五个字相同的部件分别有不同的来源。
“鱼”、“燕”、“鸟”、“马”、“热”等字下面相同的四个点在篆书中也各有不同的来源。
因此,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
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在汉字发展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六)简牍
   竹简和木牍的简称。根据地下出土发现,造纸术发明以前,曾经尝试过使用各种载体材料写字。
其中“竹简”“木牍”“绢帛”在战国、秦汉直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较为流行。
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诗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其中就用“竹帛”指代“书”。
孔子研究《易经》十分认真刻苦,有“韦编三绝”的说法,说的就是由于反复翻阅,把捆编竹简的皮绳磨断了多次。蜂, 虎,龙,马,鸟,池
川,地,日,山,驰,伐
和,斤,口,门,木,车

  已经发现的简牍有甘肃的敦煌、酒泉、居延、武威、新疆的楼兰、和田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等。
因为是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写在坚硬光滑的竹简上,所以形成了独特的书体风格:
1、画短小、顿笔较多,笔势不够舒展,体现书写者个人风格;
2、字形大小相对均匀,个别处于句子结尾的字有末笔拉长的特点,好像表示舒缓放松的心情,带有了一定的书法特色;
3、异体增多,存在错别字等不规范现象;
存在简化写法,有些竹简书体表现出从篆书到隶书之间形体演变的过渡痕迹,因此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七)帛书
   帛书是用毛笔写在绢帛上的一种书体。因为材料昂贵,所以没有大量普及;又因为绢帛容易腐烂,难以保存很长时间,所以考古发现也不多。
敦煌所见两件绢帛文书信件约为公元15-65年间的遗物;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老子》上下两卷、帛书《战国策》等,约为公元前168年以前西汉时的遗物。
帛书的特点:
1、帛书字体结构上还有明显的篆书特征,同时却隐含着隶书的笔法笔势;
2、笔划存在一定的波折,末笔的挑法已经呈现类型化的特点;
3、帛书战国策的字形已经看出解散篆书结构,显现隶书特征的轨迹;
马王堆汉墓帛书(1)

  
马王堆汉墓帛书(2)
  

(八)魏碑
把石头作为书写材料可以追溯到秦代著名的泰山刻石。直到西汉时一般都以自然形态的石头为对象,并没有一定的形制。到了东汉,立碑刻石成为一种风气。字体也“与时共进”,由篆书到隶书,并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魏碑体。
羊,牛,马,语,鸟,虫
龙,犬,虎,蛇,日,月
山,川,雨,水,禾,木

  
魏碑体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FS:PAGE]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九)楷书
又称为“真书”、“正书”、“正楷”,是汉魏时期在隶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规范书体。
因为是采用毛笔为书写工具,所以,在“横平竖直”的基础上,改变了隶书和魏碑的笔划波折,形成了独特的书体。蛇, 羊,牛,马,鱼,鸟
虫,犬,虎,龙,日,月
山,川,雨,水,禾,木

  
楷书的特点:
1、楷书笔形平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
2、字形变扁方为方正,大小均匀工整;
3、楷书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十)草书
  草书是相对于规范写法的一种简捷快速的写法。
因为要求快,所以笔划书写连贯,部件结构追求减省,正如“草诀”中所说的: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需完”。
草书在书写时只求形似,不辨笔划细部,但是,不是普通理解的“潦草”。
根据草书书写时对笔划细节的“模糊”程度,又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
“章草”沿袭隶书笔势,但是笔划之间出现相互连贯、呈浑然一体的特点。
字与字之间仍然不相连贯。主要用于奏章,所以叫做章草。例如:
王羲之的草书。
“今草”完全改变了隶书的笔形特点,字内的相近点画连成一气,字与字之间笔势呼应,虽离而接、牵连不断,浑然一体。例如:
草书皇象书
  
王羲之草书
  

(十一)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简化笔划,适当加入了草书简洁流畅的书写特点,既便于书写又便于识别,因此较为流行。
行书中保留楷书的特点多的,叫做“行楷”;
保留草书特点多的就叫做“行草”。
米芾行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草的艺术特点
黄奉高|中国书法史之简帛书法
古文到小篆隶书到楷书 汉字的演变总体由繁难趋向简易
汉字之衍【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
中国书法展现汉字构形之美——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