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看清世界的真相!


01
 
工作的状态

你工作时是种什么状态?

我最近听到个有意思的说法:
工作,其实分为苦作、劳作和精作三种状态。

苦作是被迫去做自己的工作,
自己会感觉很痛苦。
每周一早起上班的朋友应该有体会!

劳作就是一般的工作状态,
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用时间换回报。

什么是精作?
就是能把所做之事打磨成一件作品或一种产品。
同样是做 PPT,但潜心钻研,学习排版配色,那你最终的 PPT成品可能就是件作品。

同样是整理家务,
藤麻理惠却发明出一套整理术,
写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而大多数人却总是在整理房间的时候身心俱疲。

这就是静心打磨的成效,
但即便我们知道这能带来一些不平凡,
愿意这样干的人仍非常稀少。

因为这是个突破自我的极限的过程。

对抗人性,是十分痛苦的!

改变自我如此痛苦,
那不如直接拥有一个没有
自我的特质,
这就不可以让改变变得轻松了。

是的,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

儒释道都在不约而同的说空!
是无我的境界。

02 
无我是什么

佛陀说五蕴皆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受者相。
然后论证了“色、受、想、行、识”五蕴都不存在那我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说点大家能听懂的!

无我,就像盐粒入汤那样,你看不见,它却无处不在。他没有自我的形状,没有自我的感受,所以也不去和别人比较,也不会计较自我得失。所以才能无坚不摧,我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称为觉悟者。

放在精作上就很好理解,当一个人非常专注产品本身,以至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感受和外界的评价,这样创造出来的产品,多半属于上乘之作。

稻盛说:京瓷从不关系是否拿第一,因为这意味着和别人比较。真正伟大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和人比较,而是自己做到极致。
乔布斯也是无我哲学的修行者,《乔布斯传》中写到,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多半是处于无我状态的。因为这需要完全站在用户角度,但又不会被用户绑架。只有这种极致自由灵魂,才能设计出最伟大产品。

从心理学、进化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无我境界,核心即,你的「自我」,本不存在。

03 
身体不是「我」

我们的身体被三拨「匪徒」绑架,
分别是基因(gene)、模因(meme)以及各种微生物(microorganism)。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复制,即不断让自己繁衍。它们控制并利用人类载体,极大左右了我们的行为。

(1)基因主要是通过遗传。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把它们称为「自私的基因」,在人类繁衍这件事上,它们真是费尽心思,甚至不惜以牺牲身体作为代价。

有种老年疾病,叫亨廷顿舞蹈症,患这种疾病的人,手脚会不受控制,就像在跳舞一样。
这是基因序列里某突变基因,产生的持续损害人体的蛋白。
这种蛋白对人体虽有损害,但是它能够在妇女生产时提高她们的免疫力,使得生出来的小孩不易夭折。

(2)模因(也译为觅母),复制方式是信息扩散,也叫文化基因,是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基本单元

模因的传播可以传承数千年,如《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深深影响中国人的品格;但也有些却逐渐被社会淘汰,如「三从四德」「裹足」等。

卡尔·荣格提出集体意识也与这概念类同。说白了就是,你活着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社会属性传承。你,只是传承的工具。

(3)微生物的复制是物理手段,即在身体里不断繁衍生息,即使你死亡,它们也能存活,会逃出体外,寻找下个宿主。

你的性格、情绪、体形都能受微生物影响。

如肠道内的 4-EPS 分子(一种胞外聚合物),与小孩患自闭症有很大关系。
体内如果含有 TLR5(Toll 样受体)微生物分子,会经常产生饥饿感,终致身体肥胖。

所以,我们很难对身体进行控制。
你看到美味的巧克力,你能控制自己不吃?基因需要你吃。高热量有助于存活,基因想让你吃!

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没有办法控制,
哪里还是自己呢?

04 
感受和想法不是「我」

我们的身体感受同样如此,
本质上就是一些神经电信号,
即感受和想法不是我们自己的。

想法和感受也是空的!
有个实验叫:疤痕实验

在你脸上画个假的疤痕,然后你出门看看别人看你的反应!
心理学家找来化妆师在志愿者脸上画上逼真的鲜血和令人生厌的疤痕。
画好后,好让每个都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然后收走了镜子。然后在出门前,心理学家说,为了让疤痕更逼真、更持久,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事实上,出门前是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擦干净了。然而,每一位志愿者却依然相信,在自己的脸上有一大块望而生厌的伤疤。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开始陈述自己感受。其实脸上啥都没有,但一个个描述的绘声绘色的,什么那人看到我吓的手都抖了,还有什么有个人连续好几次回头看我等等

很多东西它其实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那个是幻觉!只是你以为的而已。
人们总习惯为事物赋予一个内涵(esse
nce),总希望用这种内涵去进行想象。

比如,一枚结婚戒指,本来它只是一枚戒指而已,但它对你来说就是意义重大。
还有像是幅名画,如果真迹,人们就觉得特别好;如果这幅画是高仿的,哪怕仿制得再好,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多数时候,内涵只源于我们对于自我认知惯性。

一但想法附加,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
最典型的就是爱屋及乌,
当我们赋予自我的标签,它就变的单一。

厉害的人从不往自己身上贴标签,
标签会抑制自己的发展。

05 
意识不是「我」

自由意志这是个被辩驳千年的哲学问题。

现代心理学模块论说法,其实身体里其实住着很多个自我,你很难分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们的大脑里没有一个指挥官,是一群人在轮番上阵!

如,你想买辆车,脑子「这车外观太好看了」空间太小不实用」「不知道网上评价如何」「朋友会不会觉得这车不符合我气质」……

2013 年,进化心理学家肯里克和格里斯克维西斯书写了《理性动物》,书中提到人的大脑至少有七种主要思想模块(图 1-13 示),分别是:

避免疾病:人天生喜欢干净舒适环境,肮脏东西会让人恶心。

自我防御:看到令人恐惧的东西,本能会紧张并逃。

求偶模块:看到漂亮的女生就忍不住想表现自己。

同性竞争:一旦有对比,就会忍不住有竞争心理。

群体认同:渴望加团体,获得认同。孩子对父母称赞的天然渴望就是源于此!

基因:血缘基因关联的人之间有着天然关爱心理。

社会地位:追求职位和金钱。

人类算是自然界最纠结的物种。每次做决策的时候,大脑都(人脑七大模块)相互吵闹得不行。

自由意志,也是我们的幻觉!
当大脑(纠结)吵完了,最后总会有总结陈词!
(这相当于《未来简史》中的「叙事自我」的概念)。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
大脑神经学更是从大量实验的角度证明了自由意志是个伪概念。

德国神经学家汉斯·科恩休伯和吕德尔·德克发现大脑里的电位(bereitschaftspotential)现象,大致指,大脑在人体的意识之前就已经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

如,你举手,简单来说应该有三个动作,图 1-14:

A.举手行为,也就是手举起来这一刻。

B.大脑产生举手想法,比 A 早 200 毫秒左右。

C.大脑举手前准备电位激活,比 B 早 300 毫秒左右。

换句话说,当大脑产生举手准备电位后,过大约 300 毫秒,大脑才会产生举手这想法。

那,想法并没有直接决定动作,它有什么意义呢?

《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借用丹尼尔·卡尼曼的理论
把人的自我分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
所谓理性,即叙事自我这一部分,很多时候只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并找出行动的合理理由。

借用《黑客帝国》里的话:
「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只不过你在试图理解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
说的也是同样的机制。

随着更多实验的进行,
「自由意志是一场幻影」
这种说法慢慢被神经学家认同。

最后的话

人性天然追求确定性,
但时空是无限的,
仅作为个体层面的人是有限的。

有限面对无限,

二者的矛盾构成人生的悲剧性!

人面临生存的根本焦虑——诞生的偶然性,

观世界的无限性下无法满足,

于是诉诸精神世界。

「无我」这两个字经常被人误解—— 我不存在。
确的表达其实是 not-self(不是我)。

因为我们的一生都在找寻自我,找寻人生的意义。

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它——生存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死后细胞都在做啥?有的“叛变”自相残杀,有的拼命想复活主人
人生如夢?人死如夢!
构筑你的健康福地
如何保证大脑不缺氧?神经学博士教你两招,早看早知道
神经学家:到了50岁,一种运动应该坚持,大脑因此变得年轻
疾病能够发生与发展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