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渊是个聪明人

文/ 子玉

大智若愚,说的大概就是李渊这种人。

绵羊父亲李渊被一群虎狼儿子驱动着以晋阳起兵为起点最终夺了他大表哥隋炀帝杨广的江山。

这种结论几乎已经成为定式,让读史的大多数人都给李渊打上了懦弱、庸碌、没有主见的标签。

实际上,这都是人为造成的假象。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成立大将军府,自任大将军,同时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对于军队,李渊沿袭了“亲王典兵”的传统,成立三军:中军由李渊自己统领;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路军;以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路军。

剩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李家父子以晋阳起兵为起点最终在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建立了大唐的社稷。

从晋阳起兵到问鼎长安,李渊是导演兼主演,但这段剧情的编剧,也就是幕后的推动者都被说成了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江湖上传说的版本大概有这么几种——

李世民在太原监狱与刘文静密谈,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太原举兵的共识,然后开始准备;

李世民敏锐地观察到隋朝即将走到终点的趋势,于是就在江湖上纵横捭阖结交了一大批江湖上的精英,为太原举兵做准备工作;

李世民通过打通能够左右李渊意志的晋阳宫宫监裴寂的关系劝说李渊起兵,裴寂甚至还导演了让晋阳宫皇帝的女人陪侍李渊的剧情,逼着李渊走上起兵这条路。

很明显,都在强调李世民的主导作用。

实际上,李渊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看看他做过的那些事,其实早就在为晋阳起兵做着准备工作。

当年,因为隋炀帝说他长得像老太婆,李渊为此心情跌落到极点,但他老婆窦氏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阿婆是'堂主’,你又是唐国公,谐音'唐主’,将来可就是天子呀。”

结果是,李渊大喜,夫妻两那天还悄悄庆祝了一下呢。

还有,杨玄感起兵时李渊的大舅哥窦抗就曾经力劝他乘机行动,李渊虽然没有听,但也没有出卖大舅哥。

这就说明,在李渊的潜意识里早就有取隋而代之的念头。南北朝以来皇位更迭频繁的惯性以及眼下天下的烽火狼烟,让李渊的这种念头更加强烈。

大业十二年(616)年底,在成为太原留守之后,李渊就开始将自己的欲望由念头向实际行动一点点落实。

先说三个人,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这三个人都是朝廷的罪犯,但三人都先后跑到了太原李渊处避难,重要的是李渊还收留了这三个人。这就说明,李渊已经开始为不久的起兵行动做着人员上的准备。而事实也是,晋阳起兵之后这三人都被委以重任。

在实际操作晋阳起兵的过程中李渊的表演也绝对堪称教科书级的——

为了聚焦民心,李渊伪造了一份隋炀帝的诏书:太原、河西、马邑、雁门四个郡年龄在20—50岁的所有男子全部参军,于617年年底集合,准备参加对高丽的军事行动。

这份“诏书”无疑是在山西扔下了一颗炸弹,所有的人一下子都不淡定了。是的,隋朝如今烽火狼烟的局面就是隋炀帝三征高丽的行为造成的,因为执着于对高丽的军事行动,隋炀帝不仅失去了广大的隋朝百姓,更失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之所以能来太原避难,就是逃避辽东的兵役。

那些年,辽东这两个字是最能挑动大家情绪的词汇,没有之一。

李渊将这张牌打了出来,大家一下子就炸了,结果是,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共识:“跟着杨广干还不如跟着唐公干。”

瞧,李渊通过人为激起大家与隋炀帝的矛盾一下子就收拢了人心。

▲隋炀帝杨广  图源/剧照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刘武周占据马邑,投靠突厥。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入汾阳宫,将汾阳宫皇帝的女人全部掠走献给了突厥的始毕可汗。

山西的形势到了最紧张的时刻。

面对如此危局,杨广布置在太原的两个眼线太原副长官王威和高君雅主动建议李渊:“形势危急,赶紧征兵。”

凭借此前累积的人心,李渊简直就是一呼百应,很快就招募到了三万名士兵。

接着,李渊又以勾结突厥为由杀掉了王威和高君雅,太原彻底成了李渊的天下。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李渊接着又主动与突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保证了起兵之后大本营太原的安全。

对于不响应自己号令的西河郡,李渊也并没有在破城之后实施报复。李世民和李建成在用兵的全过程中做到了秋毫无犯,与士兵同甘共苦。

而且,李渊还根据能力的大小对西河郡的青年才俊给予对应的官职。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李渊还授以他们没有实权的散官,让他们老有所养。

看到了吧,李渊就是和杨广对着干的,杨广不把大隋的百姓当回事,李渊就通过实际行动给自己贴上“仁义之师”的标签。

这样的团队,他没有理由不成功。

在西进的途中,他又给在河南一带风头正劲的李密写了一封信:

“我呀,没有什么追求,这天下的主人迟早得是您呀,到时候,我还得给您打工呀。”

李密放下了戒备心,李渊西进的途中由此顺利多了。

▲李密  图源/剧照

当然,李渊虽然是以问鼎的姿态去的长安,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立了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天子,遥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是的,李渊比谁都明白:天下形势暂时还不明朗,不能将所有的矛盾都聚焦到自己这里来。

在长安,李渊以大丞相唐王的身份遥控天下,静观时局。就像当年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配方。

大业十四年(618)4月11日,隋炀帝杨广在江都政变中被杀。同年6月18日,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唐,年号武德。

不得不说,李渊对时局的把控是非常精准的。隋炀帝还在时,他继续扮演隋朝的“忠臣”,即使内心有一百个想当皇帝的冲动,他都以理智压了下来,不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点。

隋炀帝被杀,他在大哭一场之后又果断上演了改朝换代的剧情,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再扭扭捏捏,那就会被大家甩在身后,被历史淘汰。

他一开始就是个非常敏锐的人,非常善于拿捏时间点。大业九年(613),杨玄感造反时,面对大舅哥窦抗的劝说,李渊不为所动,他比谁都清楚,时机未到,还不是出牌的时候。

结果,事实果如他所料,杨玄感败得很惨。

所以,将所有的细节摊开来看的话,晋阳起兵的本质是:李渊集团以太原为基本盘,在隋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果断起兵,并很快问鼎长安,建立了大唐的社稷。

至于李世民的定位,他只能算是李渊手底下一员非常得力的干将,参与了太原起兵的全过程。往细了说就是,李渊团结正规军,李世民争取了江湖人士的支持,分工不同。

但主大旗的永远都是李渊。看看他们的年龄,李渊当时五十二岁,李世民二十岁,无论从年龄、阅历、能力、职位、影响力上来说,李世民都不具备操盘这次行动的条件。

至于后来为什么将李世民说成了“首谋”,一个原因是,李渊为了掩饰自己,因为他毕竟是隋朝的唐国公,是隋炀帝的表弟,公然推翻隋朝,舆论上对他不利,为此,他还导演过要告发李世民将儿子送官的举动呢。

还有就是,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于是就通过舆论的方式将自己说成了是晋阳起兵的“首谋”。

▲李世民  图源/剧照

只能说,这种舆论结果是李渊和李世民所共同需要的。

至于真实的李渊,通过一件事你就能窥透他内心的真实状况——

建立大唐后,李渊指着来投奔他的隋朝老同事宇文士及对大家说:“此人与我密谋天下事已经六七年了,你们都在他后边呢。”

可见,在裴寂、刘文静、李世民这些角色亮相之前李渊早就在悄悄谋划天下的事了。

他藏得简直不要太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李渊李世民父子始终互不信任
古代被儿子“美人计”套牢的开国皇帝
隋朝末年,李渊为何敢以3万杂牌军起义?多亏了他的这个儿子
作为隋炀帝的表弟,深受宠信的李渊,究竟为何要起兵反隋?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13年做了哪些事儿?最终成就了李世民的盛世
李世民三劝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建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