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的灾难其实是系统出了问题
 / 子

北宋王朝的剧本是在一连串的悲剧中收尾的,在那场惊天大变局中,大宋上到天子,下到普通士兵都将自己最糟糕的一面表现了出来,看似是人的问题,其实是系统出了毛病。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给宋朝设计的那套制度在运行了上百年之后已不足以应付所谓的变局,而每一代赵宋官家都没有及时给这套系统进行升级,完成迭代,所以就不会应对之后出现的新问题。

首先,维持北宋王朝运行的系统是由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手建成的。赵匡胤是在五代乱世的大背景下通过发动兵变夺取的江山,所以,他在成为宋太祖之后就实施了一系列以维持宋王朝平稳运行的改革措施,核心就是:

设计各种制度三百六十度防范武人,从权力到待遇方面无限拔高文人的地位

大宋,最终形成了赵宋官家与文人士大夫共掌天下的格局

对,赵匡胤的这套制度设计是终结了藩镇、武夫冲击皇权的恶性循环,但也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将其弊端逐步暴露了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宋军的战斗力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迹象,再加上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宋朝军队在质量下降的同时还因为编制过于庞大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令人震惊的是,宋人的基因中永远被一个潜意识所作用:在大宋当兵是一件很没有前途的事情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就在于全天下对武人在身份上的斜视,狄青是怎么死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

结果是,大宋军人群体的质量是越来越不行。

当然,厚养文人、以庞大的文官群体来制衡军人群体最后也给北宋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归结起来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宋神宗为什么要变法?

因为他打开国库一看,大宋百年的家当就一本空账本。宋徽宗为什么要重用蔡京,就是让其主持财政改革,增加收入。而他之所以后来操盘了海上之盟与金人联手灭了辽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转移大宋天下的矛盾。

另一个对北宋这套系统起重大作用的人是宋真宗。澶渊之盟,北宋王朝用岁币解决了两个王朝之间的军事冲突。也就是,花钱买来了和平。

▲宋真宗  图源/剧照

在宋辽和平相处的百年时间区间内,宋朝不管是皇帝,大臣还是普通士兵,精神都逐渐懈怠下来。皇帝沉溺于享乐,大臣想办法搞钱,士兵们在部队中养老。

大家都在混。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叠加,赵宋官家的斗志也彻底被平淡所磨平,将士们的注意力也根本没在加强训练备战这件事上。因为,大家心里其实是有一个共识的,那就是,即使边境上出现了所谓的问题,还是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的

对,辽国人和西夏人都是这么被解决的,大宋不差那两钱。

最能证明赵宋官家躺平的事就是对汴京的防卫工作,宋徽宗在政和六年(1116)改造汴梁城时只考虑了城市的美观度而忽视了它的防御功能。

当金军兵临城下时,宋军才猛然发现,自己手中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守城工具,甚至他们都已经忘记了如何来守卫城市的技能。

可见,大家根本就没有战争的意识,以为世界永远都会是这幅岁月静好的图景。

太可怕了。

是的,一套系统总是不及时更新迭代则意味着它会慢慢失去应对变局的能力,当问题真正出现时,大家都会在本能的主导下在舒适区内寻找答案。

先说皇帝的表现——

宋徽宗因为个人享受严重透支了财政,为了转移矛盾,于是就想到联合金人收复幽云的方案。当然,收复幽云也绝对会是一个巨大的光环,够宋徽宗嘚瑟一辈子。

说白了,还是个人对虚名的追求使他丧失了对现实理性的判断。结果是,北宋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只收回了燕京,还是一座空城。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北宋的无能还彻底暴露在了金人的面前,使他们及时调整了对宋方案,由与宋朝和平相处调整为攻宋、灭宋的战略目标

当宋、金之战还没有真正爆发之前,宋徽宗其实还有大量的时间(三年)做准备工作,那就是尽早在河北地区打造一道防备金人的坚固防线。可是在收复燕京之后,他又在那套既有系统的作用下,继续复制着之前的享乐人生。

说白了,就是没有危机意识。

当金人分为东西两路从幽云两个方向向着汴京方向突进时,宋徽宗想的不是如何抵御的问题,而是怎么来回避这个问题,不让这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身上。

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宋徽宗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赵桓自己跑到镇江避难去了。

是的,赵宋官家已经适应了舒适区

成为宋钦宗的太子赵桓虽然在上位之初干了几件如惩治“六贼”等提振、稳定人心的事,但在后来的对金战争中还是瞎指挥一通,将一手还不算最糟糕的牌最终打成了惨局。

赵桓先是准备逃往襄阳,结果被李纲硬拽着留在了汴京。

既然留了下来你就打起精神与大家一起努力守卫京师吧,但是呢,赵桓一心想的都是赶紧和金人议和这件事。

瞧,这其实就是赵宋官家骨子里的基因,用钱买和平

▲宋钦宗  图源/剧照

既然皇帝决战的意志都不够强烈,那即使北宋庙堂中有李纲这样的精英又能怎样。结果是,赵桓否定了李纲先利用谈判拖住金军然后等勤王大军来了之后宋军里外夹击金军的方案。

可以说,这是当时的最优方案,但赵桓真等不了,最后被金人开出了一个天价(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还同意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割给金国。

简直是没有底线的节奏。

说白了,就是急于回到舒适区,根本不能静下心来理性分析,统筹全局。

而实际情况又是,金军的东路军只有五万人,而且一多半都没有渡过黄河。宋朝这边呢,勤王军队后来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的规模,从气势上都能达到震慑女真人的效果。

兵力悬殊巨大,又是客场作战,金人其实心里也虚。但是,当他们看到慌得一塌糊涂的宋朝君臣时还是强装淡定以军事和谈判两张牌同时打的方式争取从宋朝身上啃下最多的肉来。

当时,金军主帅二太子斡离不内心的打算是:见好就收,能够安全撤回北方就是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赵桓还干了一件离谱的事,本来已经决定二月六日(靖康元年1126)对金军发起进攻,但还是在二月一日派出使者将搜刮到的金五十一万七千两,银一千四百三十二万两千两,表缎四十万匹,以及价值连城的珍宝无数送往了金营。

此时的赵桓又作出了一个奇葩决定,允许宣府司都统制姚平仲于二月一日晚率领七千兵马夜袭金营。

理智的分析,如果袭击失败,宋朝面对的不仅是那一堆钱打了水漂,谈判也会因此而破裂,局面会更加险恶。

可赵桓就是这么的自以为是。

结果呢,宋军大败,赵桓在极其恐惧的情况下不仅免了李纲的职,对金军的决战更是连提都不敢再提了。

就这种素质赵桓怎么能干好皇帝的角色,和他的父皇徽宗一样,钦宗也在宋朝那套既有系统的绑架下彻底失去了应对变局的能力。

没办法,他是被赶着上架的鸭子,在被大臣们挟持着前往福宁殿即位的过程中就晕过去了好几次。这样的人,他能干好吗?

不可能。

再说大臣——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初五,金国西路军使者来到太原向童贯下战书。但是呢,童贯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抵御,而是找怎样的借口尽快回到汴京,他认为汴京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你说,宋军还有什么心思同金军作战。

结果是,朔州失守、武州失守、代州失守......到了十二月十七,太原以北的土地全部为金军所控制。

最奇葩的是,云中地区烽火狼烟,而汴梁的宋徽宗君臣竟然还不知道,直到童贯从太原归来,事情才终于捂不住了。

▲童贯  图源/剧照

北宋的庙堂由这样一群人来主导前途简直就是一片黑暗。当危险一步步逼近时,大多数人想的不是如何团结起来御敌,而是怎么快速逃跑的问题。

就是那些留下来的人,也在本能的支配下配合着宋钦宗的议和决策。甚至大部分人还害怕宋军打胜仗,那样,就显不出自己支持议和决议的高明性了。

怎么说呢,这帮文臣也被高工资、高待遇给“惯”坏了,和他们的皇帝一样在问题面前也总是想着如何快速回到舒适区。甚至价值观也出了严重的问题,忠君爱国那一套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再说军人群体——

宋军在大宋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被大家区别对待,再加上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宋军在心理本来就不平衡的情况下,自我素养一天天下降,但窝里斗的精神却是一套一套非常在行。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之间长期和平相处,百年过去之后,除了西北的宋军大部分人已经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了。和他们的皇帝一样,这些人也有一个潜意识,那就是:

天下不会再有战争了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宋军除了没有危机意识,综合素质和胆识也早已不复当年,他们将当兵当成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按时打卡上班到日子领工资就行。

在和平年代这种模式没一点问题,但当平静的湖面被扔下一块巨石时,这些人根本就不会应对,而且第一时间想的绝对是如何活命。

在收复燕京的过程中宋军的短板就在金军面前暴露无遗。宋辽在燕京对峙时,辽军统帅放了个将会有数倍于宋军的辽军增援的假消息时,宋将刘延庆吓得撒腿就跑,途中扔下了无数宋军的尸体,同时还将宋神宗以来宋朝在边境上储存的战略物资丧失殆尽。

也就是说,从那一刻起,金国对宋朝的战略已经调整为攻击模式,他们认为,大宋虽然外表强大,但宋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

此后,刘延庆的行为还会被无限复制。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一,金军来到了黄河北岸的浚州,浚州城守将梁方平直接就率兵退到了黄河南岸。更过分的是,他在撤退过程中烧浮桥时还将许多自己人给烧死了。

黄河南岸的步军都指挥使何灌也在梁方平的影响下率领三万兵马脚底抹油溜了。

是的,他本来就不愿意干这差事,是皇帝和宰相硬逼着他来的。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下,何灌这种行为也就好理解了。

而事实又是,但凡宋军能把手黄河南岸,金军都不会有机会渡过黄河,汴京也会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何灌逃跑后,金军几乎就是很从容地渡过了黄河。

金军主将斡离不进了汴京之后说了一句实话:“但凡宋军能够在黄河南岸有一两千人的兵力守卫,我们都不可能过来。”

可宋军早已被金军的虎狼之名吓破了胆,和之前的辽军一样,不战而溃。

西路军的粘罕也是势如破竹的节奏,因为,宋军建立的“义胜军”总是充当带路党的角色,举城投降金军。朔州、武州、代州都是这么丢的。

还有一个事实,宋军中唯一能抵抗金军的常胜军为什么会投降金军,就是因为宋朝君臣的不信任,他们的生存空间在内斗中被不断压缩,斗志一天天变弱,最终头也不回地走向了金营。

可以说,正是因为郭药师常胜军的加入,金军才能顺利打到汴梁城下,因为,金军东路军主帅斡离不最初的目标也只不过是想收复燕京,将河北收入囊中他就止步了。

但郭药师却将宋军的不堪给斡离不讲透了,所以,才有了金军渡过黄河直奔汴京的行动。

▲斡离不  图源/剧照

而且,当金军来到汴京城外时,郭药师就及时建议斡离不首先将城西北方向的牟驼冈拿下。因为,那里是宋朝的皇家御用马厩,养着两万多匹良马。

金军攻下牟驼冈之后不仅获得了两万匹战马,同时还解决了马匹的饲料问题。

你看,一个郭药师给整个宋朝带来了多大的灾难。而郭药师又本可以被宋朝重用,但他却在长期的内耗中最终站在了宋朝的对立面。

瞧,宋军的战斗力也在承平日久中被彻底打磨成了巨婴。当战争真正出现时,他们首先想的就是赶紧回到舒适区,而他们的放弃也就意味着整个大宋的灾难。

怎么说呢,整个宋朝,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士兵之所以会决战意志不坚定又在实际应对的过程中表现得一塌糊涂还是因为他们运转了百年的系统不足以应对危局

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还乱糟糟一片,没有一个强势人物来统筹一切,结果被金军逐个击破。

当金军从汴梁撤退之后,宋朝已经彻底失去了燕京和太原以北的所有领土。而且,宋朝还承诺将太原、中山、河间三府随后交割给金国。

结果只能是,中原的门户彻底向金国敞开,下次金军入侵宋朝时只会更加方便

没办法,金国是新装的系统,适应目前的扩张形势,而宋朝那套系统已经运转了百年,根本应对不了新问题了。

差距就在这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靖康之耻都是因为宋徽宗走的这步臭棋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开封到北京的一千多里,覆灭北宋后的金国人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100个关键词讲述的极简蒙古史 72·端平入洛
南宋收复“三京”缘何又得而复失
偏安江南:一张图看懂南宋疆域变迁
宋高宗赵构究竟是个啥样儿的皇帝?
抗金名将,一跪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