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一剪梅·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陈瑞林

字字珠玑雅俗融。景醉芳容,情意浓浓。千红万紫岂相同。咏絮裙钗,各展词风。

书亦藏真事不空。警策之言,思绪重重。出神入化有奇踪。蕴藉其中,陶冶其中。

行香子·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贺世战

落笔含情,借字生魂。勾描删拾尽传神。谁行愚拙,谁作痴嗔。这雅中俗,俗中趣,趣中真。

其思穆穆,其言亹亹,任一书写遍钗裙。参差伏线,错迭承因。那指间文,文间事,事间人。

临江仙·《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龙谱)

肖芳珠

俚语方言添笑骂,高怀妙咏诗词。尊卑秉性鉴云泥。诙谐描俗态,典雅定风姿。    

神韵天成精炼字,推陈自铸新奇。几分留白几分迷。众生悲喜相,一境一情思。 

浪淘沙令·《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沙彩虹

泼墨浅留痕。藏笔行文。诗情词境巧传神。俗雅和融轻点染,画意缤纷。

谮语兴衰存。仙曲成真。双关灵动黛钗分。十载增删心血聚,意趣丰新。

减字木兰花·《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王志霞

墨翻灵舌,检点囫囵声未歇。

自铸无伦。云锦天机放眼新。

片言百意,亦可坐驰行万里。

世态人情。褪尽豪华文始成。

鹧鸪天·《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丁玉林

巨著鸿篇满目新,文言练字塑传神。

门前醉汉形憨态,乡下孤孀语可亲。

观侍仆,看钗裙。潜移默化秉温存。

人情世故非常理,百态千姿写意真。

七律·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刘庆珍

语言冠世誉千秋,落笔如神盛作谋。

按迹循踪真相觅,传情逐字古香留。

吟中粉黛频含泪,句里须眉屡湿眸。

雅俗交融辞采秀,谁同芹圃竞风流。

浪淘沙·《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新韵)

翟海潮

泼墨大观园,春意阑珊。行文似绘创新篇。含蓄诙谐词委婉,留有空间。

挥笔写情缘,诗语村言。按头制帽意非凡。俗雅交融人各异,百态姿千。

品评翟海潮

《红楼梦》无论在人物的刻画上,还是在情节的描绘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而曹雪芹又将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叙事语言,纡徐从容,款款道来;写景语言,绘声绘色,意趣盎然。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准确、文雅、质朴、简练、优美、诙谐、含蓄、新奇等特点,富有哲理性、反讽意味。人物语言个性化,方言口语与诗词雅俗交融,诗情画意,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慢慢感悟。

1.人物语言个性化,方言口语与诗词雅言交融

《红楼梦》在人物语言及对话方面都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例如林黛玉的语言时而尖酸刻薄、时而令人伤怀断肠,而宝玉的语言天真活泼,喜怒哀乐发于言词;史湘云是出了名的率直大度,从她的语言风格就能略窥一二。

《红楼梦》中有诗词曲赋200余首,在描写场景及人物形象时,曹雪芹“按头制帽”,诗即其人,以诗词表现人物个性和情景。书中人物所作诗词,人物的吟咏、制谜、行令,皆是个性的流露。比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薛宝钗工于心计,随分守时,她们都创作了咏絮词,但却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实际是他们性格不同的表现。林黛玉的咏絮词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的咏絮词为:“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的语言雅俗交融,既使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又有许多方言口语。既显得典雅,又感觉亲切,诙谐、有趣。例如,焦大醉吐狂言,刘姥姥村言俚语,焙茗粗言流语……令人难忘的要数刘姥姥这个老村妇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的村言,当鸽子蛋掉到地上时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声响就没了!”土话俚语,机智诙谐。第7回“焦大醉骂”,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贾宝玉的小厮焙茗是个货真价实的“俗人”,打起架来,满口粗话,一口一个“茗大爷”。充分展示了身份不同,谈吐各异。

2.含蓄有味,《红楼梦》的“囫囵语”“留白”

脂砚斋评论《红楼梦》人物语言时,经常提到“囫囵语”一词,例如,第20回李嬷嬷“我都知道那些事”之臊骂袭人,第21回袭人“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之埋怨宝玉,脂砚斋批曰“亦是囫囵语”,即人物不便或不愿把实际想法暴露出来而采用的一种模糊化的语言表达。这些语言看似“囫囵”,通过联系上下文,人物言语所指以及特定的心理倾向其实都是不难领会的。

《红楼梦》语言具有含蓄蕴藉的艺术风貌,其中多有“藏笔”,作者往往将无限情事暗藏其中,只有心领神会,才不会被作者瞒过。例如,第24回,小红不见手帕,于秋纹、碧痕查问时说出,不露芸儿拾得痕迹,善用藏笔法。第35回,莺儿正要说宝钗好处,却被宝钗走来冲断,藏蓄大有意味。第11回,凤姐说与秦氏的“衷肠话”当事关秦氏“病源”及往日私情,作者用“低低的说”使不得真切,正是为了将“真事隐去”。

曹雪芹善于运用“春秋”笔法来塑造人物,即实录其事,不直接阐述对人物的看法与情感倾向,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因此,《红楼梦》中很多人物,往往引起读者的不同看法。

《红楼梦》叙事中,信息空缺“留白”处不少,或者是因删节造成的,或者是作者故意用的省笔、缩笔或断笔。比如第13回,便“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留下了令人触目的意义空白。据脂砚斋批语云,此节原“用史笔”正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事,“其言其行”“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删节后,秦可卿之死便显得突然、蹊跷,死因似乎成了“空白”。

但这又不是绝对空白,作品通过三处侧面点染暗示,实际上也为读者多少提供了一点理解信息,如秦氏死讯一出,“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秦氏死后,身为公公的贾珍“如丧考妣”,“哭的泪人一般”,这已属反常;“秦氏之丫环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再联系前文秦可卿判词面面(“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和焦大之醉骂,也就可以基本揭开秦可卿死因之谜,大体填补因删节留下的这段“空白”。

 

再比如,第15回秦钟与智能在馒头庵偷情被宝玉碰见,秦钟求宝玉“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账。”其后,“算账”之事并无下文,但作者却借叙述人石头口吻插话道:“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确,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篡创。”几句插入语看似说明,实为暗示二人夜里“算账”似有不可告人之事,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 “空白”。

3.注重“炼字”造句,《红楼梦》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美

脂砚斋认为,炼字是使《红楼梦》“用字得神”的一种技巧,也就是说小说语言经过锤炼,可以生动、传神地写出人物、事体的实际情理。例如第5回,贾宝玉对仙姑说:“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甲戌本夹批曰:“常听”二字,神理极妙。第6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府,“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甲戌本夹批曰:“蹭”字神理。

第19回,宝玉去袭人家,“花自芳母子两个百般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己卯本双行批曰:连用三“又”字,上文一个百般,神理活现。第48回写香菱学诗,宝钗说香菱“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庚辰本双行批曰:“呆头呆脑的”,有趣之至。最恨野史有一百个女子皆曰聪敏伶俐,究竟看来他行为也只平平。今以呆字为香萎定评,何等妩媚之至也。”

曹雪芹用简练的语言,真切细腻地表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心理,比如,第34回,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去探望,是这样写的:“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后来黛玉来探望……“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这里的语言非常简洁,却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宝玉与宝钗、宝玉与黛玉两者不同的情感深度,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4.《红楼梦》语言讲究新奇,“自铸”新词和违背“常理”

脂砚斋非常关注《红楼梦》用语新奇的特点,强调为人物取名不落俗套,力求新奇花样、且韵且雅。第7回,周瑞家的分送宫花,“迎春的丫环司棋与探春的丫环待书二人正掀帘出来”。甲戌本双行批曰:“妙名。贾家四钗之环,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同回中,“惜春命丫环入画来收了”宫花。甲戌本双行批曰:“琴棋书画四字最俗,上添一虚字则觉新雅。”

脂砚斋认为,与“护官符”一样,“禄蠹”这个名目也是作者“自铸”的。第4回,门子对贾雨村说:“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护官符'来不成?”甲戌本夹批曰:“可对聚宝盆,一笑。三字从来未见,奇之至。”“护官符”三个字“从来未见”,称奇之至。第19回,袭人劝说宝玉:“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己卯本双行批曰:“二字从古未见,新奇之至。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循词按义,“禄”指仕途经济,“蠹”指蠹虫,“禄蠹”合解即指追求功名利禄之人。

第57回,宝玉听说黛玉不久即回苏州老家,呆病发作,问话不语,疼痛不知,袭人去问紫鹃,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己卯本双行批曰:“奇极之语。从急怒姣憨口中描出不成话之话来,方是千古奇文。五句是一口气来的。”按照常理,“已死了大半个了”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一个人要么已死要么未死,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死到一半或大半之说。

 

5.诗情画意,《红楼梦》语言的绘画美和境界美

《红楼梦》许多场景的描写,行文似绘,意趣盎然。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湘云醉眠、香菱学诗……无不富有诗情画意。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恰似冬季时装展览会,凤姐儿也不等贾母说话,便命人抬过轿子来。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诗情画意,美妙绝伦。

“运诗词意入白话”,强调把典雅的“诗词意”运化为书面白话,也是《红楼梦》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第59回写宝钗晨起:“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及启户视之,见院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国学大师王伯沆(1871—1944)批道:“绝妙词境。”这段描写不到50字,却写得意静神闲,词清笔倩,以轻浅的色调写出春浅余寒、细雨潜动的“清晓”景象,以及“轻寒”笼罩下贵族少女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景清情幽,含蓄有味,宛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境。

 

又如第76回“中秋月夜闻笛”:这里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咽悠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烦心顿释,万虑齐除,肃然起坐,默然相赏。……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好曲谱,越慢慢的吹来越好听。”……只听桂花阴里,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然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贾母不禁伤心,众人忙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换酒止笛。

王伯沆批曰:“全是词意化出,故觉幽风满纸。”“月夜闻笛”本就惹人心触神伤,何况是在“中秋月夜”!月朗风清,天空地静,笛声呜咽悠扬,愈益清越。月下闻笛即便一时心旷神怡,烦襟涤尽,奈何西风中“笛弄轻清”,笛音“越发凄凉”。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禁伤心”,正所谓“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之意也。此时此刻,其景也清,其情也真,其意也绵长不尽。这种境界,其实正是词的境界。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


往 期 推 荐


三姐饮剑:壁悬三尺剑,情定一生缘


红楼小厮兴儿和旺儿:贾琏和凤姐的心腹


贾宝玉:正邪两赋,今古未有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语言艺术之“简洁精美
红楼梦俗语运用的特点及功能
红楼语言艺术之宝黛吵嘴9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红楼梦》人物命名隐藏着什么谜团
梦里红楼——“美”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