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類經 四卷 藏象類 本藏二十五變

類經 四卷 藏象類

二十八、本藏二十五變

    (靈樞本藏篇 全)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奉,養也。周,給也。人身以血氣爲本,精神爲用,合是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矣。)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經脈者,即營氣之道。營,運也。濡,潤也。營行脈中,故主于裏而利筋骨。)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阖者也。(肉有分理,故雲分肉。衛行脈外,故主表而司皮毛之關阖。)志意者,所以禦精神,收魂魄,适寒溫,和喜怒者也。(禦,統禦也。适,調燮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複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複,包藏也。)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 密矣。( 音緻。)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髒不受邪矣。(專直,如易系所謂其靜也專、其動也直,言其專一而正也。)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凡此者,是皆常人之平者也。)五髒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如疾病類宣明五氣所謂。)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倚,偏也。一日當作異。)然有其獨盡天壽  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之衰,雖犯風雨卒(猝同)。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此言天禀有出常之強者。)有其不離屏蔽室内,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何也?願聞其故。(此言天禀有出常之弱者。)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五髒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窘,言難也。參, 同。副,配也。連,通也。化五節者,應五行之節序而爲之變化也。)五髒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濃薄結直緩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兇,請言其方。(言所以爲強弱者,皆由髒腑之氣緻然也。)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于邪。心高則滿于肺中, 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藏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瘅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心小則怯,故必多憂。大則不固,故邪易傷之。高則滿于肺而竅多不利,下則陽氣抑而神必不揚,心脆者火必易動,偏傾者不得其中,此其所以各有病也。 ,悶也。消瘅,内熱病也。 ,美本切。瘅音丹,又上、去二聲。)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贲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瘅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喘喝,氣喘聲急也。肩息咳,聳肩喘息而咳也。居當作苦,肺下則氣道不利,故苦于贲迫而脅下痛也。贲,奔、秘二音。)

    肝小則髒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贲切,脅 ,爲息贲;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髒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上支贲切,謂肝經上行之支脈,贲壅迫切,故脅爲 悶、爲息贲喘急也。左右兩脅皆肝膽之經,所以肝病者多見于脅。)

    脾小則髒安,難傷于邪也;脾大則苦湊 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 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于大腸,下加于大腸則髒苦受邪。脾堅則髒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湊,塞也。 ,脅下軟肉處也。季脅。小肋也。 音秒。)

    腎小則髒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 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仰,爲狐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膂音呂,夾脊肉也。 ,俯同。尻,開高切,尾 骨也。)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五變者,曰小大,曰高下,曰堅脆,曰端正,曰偏傾也。人有五髒,髒有五變,是爲二十五變,人所苦于常病也。)

    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 KT 者心高, KT 小短舉者心下。 KT長者心下堅, KT 弱小以薄者心脆。 KT 直下不舉者心端正, KT 倚一方者心偏傾也。(理,肉理也。 KT,音結于,鸠尾骨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濃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濃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胸前兩旁爲膺,胸突而向外者是爲反膺。肩高胸突,其喉必縮,是爲陷喉。合腋張脅者,腋斂脅開也。脅偏疏者,脅骨欹斜而不密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 者肝高,合脅兔 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胫骨近足之細處曰 ,今詳此反 兔 以候肝,似以脅下之骨爲 也。反 者,脅骨高而張也。兔 者,脅骨低合如兔也。 音敲。)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脾氣通于口,其榮在唇,故脾之善惡,驗于唇而可知也。)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腎氣通于耳,故腎之善惡,驗于耳而可知也。)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凡以上諸變,使能因其偏而善爲持守,則可獲安;若少有損減,則不免于病矣。)

    帝曰:善。然非餘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内,又無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願聞其故。(減,損也。不可病者,病不能入也。不免于病者,常多病也。二者相遠,故以爲問。)岐伯曰:五髒六腑,邪之舍也,請言其故。五髒皆小者,少病,苦 心,大愁憂;五髒皆大者,緩于事,難使以憂。五髒皆高者,好高舉措;五髒皆下者,好出人下。五髒皆堅者,無病;五髒皆脆者,不離于病。五髒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髒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爲人平,反複言語也。(五髒六腑,所以藏精神水谷者也,一有不和,邪乃居之,故曰邪之舍也。不可以爲人平,謂其心邪多昧,便佞不可化也。)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

    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肺本合皮,而大腸亦應之,心本合脈,而小腸亦應之,膽胃皆然,故表裏之氣相同也。惟是腎本合骨,而此雲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何也?如五癃津液别篇曰,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毛,此其所以應腠理毫毛也。腎合三焦膀胱義,見本類前三。)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濃者大腸濃,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裏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此下皆言六腑之應。肺與大腸爲表裏,肺應皮,故大腸腑狀,亦可因皮而知也。不相離者,堅實之謂。)

    心應脈,皮濃者脈濃,脈濃者小腸濃;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波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纡屈者,小腸結。(心與小腸爲表裏,心應脈,故小腸腑狀,亦可因脈而知也。然脈行皮肉之中,何以知其濃薄?但察其皮肉,即可知也。沖,虛也。諸陽經脈,言脈之浮淺而外見者也。纡屈,盤曲不舒之謂。纡音于。)

    脾應肉,肉 堅大者胃濃,肉 麽者胃薄。肉 小而麽者胃不堅;肉 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 不堅者胃緩,肉 無小裏累者胃急。肉 多少裏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脾與胃爲表裏,脾應肉,故胃腑之狀,亦可因肉而知也。 ,肉之聚處也。麽,細薄也。約,不舒也。少裏累之義未詳,高志齋謂揣其 肉而少有累然結實者之謂。 ,劬允切。稱,去聲。)

    肝應爪,爪濃色黃者膽濃,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肝與膽爲表裏,肝應爪,故膽腑之狀,亦可因爪而知也。結者,膽氣不舒之謂。)

    腎應骨,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腎與膀胱爲表裏,而三焦亦合于腎,故上文曰腎合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應,所以三焦膀胱之狀,可因腠理毫毛而知也。)

    黃帝曰:濃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五内,則知所病矣。(外形既明,五内可察,病亦因而可知矣。所謂病者,如上文二十五變之類皆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经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肝 心 脾 肺 腎 命門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三焦
子午流注针经
是藥三分毒 人體自然療法大全
本藏——《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七篇
身形内应脏腑病证篇
《素灵微蕴》 > 素灵微蕴卷一 脏候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