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問識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素問識>> 卷六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吳雲:前有奇病論。此言大奇論者。擴而大之也。高本。删論字。蓋以無問答之語也。

    皆實即爲腫 張雲:滿。邪氣壅滞。而爲脹滿也。此言肝腎肺經。皆能爲滿。若其脈實。當爲浮腫,而辨如下文也。簡按王以滿爲脈氣滿實。考文理。張注爲勝。王注癰腫。必是壅腫。傳瀉之訛耳。

    肺之雍 馬雲:按甲乙經。雍。作癰。肺肝腎三經。不宜生癰。此雍。斷宜作壅。蓋言氣之壅滞也。

    吳張并雲。雍。壅同。

    喘而兩 滿 吳本。 。作脅。張雲: 。音區。腋下脅也。

    腳下至少腹 簡按馬志據原文。不改腳爲 。卻非。

    跛易偏枯 張雲:或爲跛。或掉易無力。或偏枯不用。是皆腎經壅滞。不能營運所緻。簡按易。是痿易狂易之易。謂跛而變易其常。王注恐謬。

    心脈滿大 張雲:火有餘也。心主血脈。火盛則血涸。故痫螈筋攣。

    痫螈筋攣 甲乙。螈。作 。張雲:痫。音間。癫痫也。螈。音熾。抽搐也。攣。音戀。拘攣也。

    高雲:神氣不通于心包則痫。神氣不行于骨節則螈。痫則筋攣于内。螈則筋攣于外也。簡按下文雲。二陰急爲痫厥。通評虛實論雲。刺痫驚脈五。靈經筋篇雲。痫螈及痙。寒熱病篇雲。暴攣痫眩。足不任。内經言痫者如此。(詳見通評虛實論注。)玉機真髒論雲。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王注。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螈。靈邪氣髒腑病形篇雲。心脈急甚者。爲螈 。肝脈微澀。爲螈攣筋痹。(螈 。詳見診要經終篇注。)并與本篇互發。

    肝脈小急 張雲:小。爲血不足。急。爲邪有餘。故爲是病。夫痫螈筋攣一也。而心肝二經皆有之。

    一以内熱。一以風寒。寒熱不同。血衰一也。故同有是病。

    肝脈骛暴 熊音。骛。音務。奔也。志雲:骛。疾走也。又亂馳也。簡按後漢光武帝紀注。直騁曰馳。亂馳曰骛。志注據此。

    有所驚駭 馬雲:金匮真言論雲。肝之病。發驚駭。

    脈不至若喑 張雲:此特一時之氣逆耳。氣通則愈矣。吳雲:脈不至。在諸病爲危劇。若其暴喑失聲,則是肝木厥逆。氣壅不流。故脈不至耳。不必治之。厥還當自止。簡按志圈脈上。别爲一章。非。

    小急不鼓皆爲瘕 馬雲:瘕者。假也。塊似有形。而隐見不常。故曰瘕。脈本急矣。而其急中甚小。

    又不鼓擊于手。則是沉也。必有積瘕在中。故脈不和緩耳。今三部之脈如此。皆可以即其本部。而決其爲瘕也。

    簡按巢源雲。瘕。假也。謂虛假可動也。又雲:謂其有形。假而推移也。蓋 瘕。分而言之。 。積也。瘕。

    聚也。然 積亦可稱瘕。氣厥論。 瘕。陰陽類論。血瘕。邪氣髒腑病形篇。水瘕。水脹篇。石瘕。厥病篇。

    蟲瘕。傷寒論。固瘕。神農本經。蛇瘕。倉公傳。遺積瘕。蛲瘕之類。是也。說文雲。瘕。女病也。蓋依于骨空論。女子帶下瘕聚。誤爲此說耳。郭璞注山海經瘕疾雲。蟲病也。此亦因有蟲瘕蛲瘕而言。并不可從。李氏必讀雲。瘕。遐也。曆年遐遠之謂也。曆年遐遠之病。豈止于瘕聚乎。

    石水 張雲:此言水病之有陰陽也。吳雲:沉。脈行肌肉之下也。石水者。水凝不流。結于少腹。

    其堅如石也。腎肝在下。居少腹之分。脈沉爲在裏。故腎肝俱沉。爲石水之象。馬雲:水氣凝結。如石之沉。

    故名爲石水也。陰陽别論。有陰陽結邪。多陰少陽。名曰石水。小腹腫。靈邪氣髒腑病形篇。有腎脈微大。爲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睡睡然。上至胃脘。死不治。水脹篇。黃帝有石水之問。而岐伯無答。必有脫簡。皆是積聚之類。簡按金匮要略雲。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尤怡注雲:石水。水之聚而不行也。因陰之盛。而結于少腹。故沉而不喘。吳以爲堅如石。誤。(張氏醫通雲。腎肝并沉。爲石水。真武湯主之。)

    風水 馬雲:蓄水冒風。發爲腫脹。名曰風水。見評熱論。水熱穴論。靈論疾診尺篇。張雲:風水者。遊行四體。浮泛于上也。

    并小弦欲驚 張雲:肝腎并小。真陰虛也。小而兼弦。本邪勝也。氣虛膽怯。故爲欲驚。

    皆爲疝 馬雲:或結于少腹。或結于睪丸。或結于睪丸之上下兩旁。腎肝二脈經曆之所。皆是也。

    積土以高碩者。曰山。疝有漸積之義。故名。簡按說文雲。疝。腹痛也。劉熙釋名雲。心痛曰疝。疝。诜也。

    先诜诜然上而痛也。又曰:疝。诜也。诜诜引小腹急痛。顔師古急就篇注雲:疝。腹中氣疾。上下引也。金匮要略雲。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爲寒疝。樓氏綱目雲。疝名雖七。寒疝。即疝之總名也。

    心疝 高雲:心脈搏滑急。則心氣受邪。故爲心疝。脈要精微論曰。診得心脈而急。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

    肺疝 志雲:肺脈當浮。而反沉搏。是肺氣逆聚于内。而爲肺疝矣。高雲:肺疝。氣疝也。簡按四時刺逆從論。肺風疝。有目無證。不可得而知。史倉公傳雲。氣疝客于膀胱。難于前後溲。而溺赤。巢源。氣疝。

    乃七疝之一。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高以爲氣疝者。蓋肺主氣故也。

    三陽急爲瘕三陰急爲疝 志雲:此言疝瘕之病。病三陰三陽之氣。而見于脈也。子繇曰。瘕者。假也。

    假物而成有形。疝字。從山。有艮止高起之象。故病在三陽之氣者爲瘕。三陰之氣者爲疝。玉師曰。瘕。在腸胃之外。故三陽急。疝病五髒之氣。故三陰急。馬雲:王注分瘕爲血。疝爲氣者。未的當。知二病爲氣血相兼也。簡按三陽三陰。據下文二陰二陽。王注爲是。諸家亦仍王注。

    二陰急爲痫厥 馬雲:二陰者。心也。其脈來急。正以心經受寒。寒與血搏。發而爲痫爲厥。志雲:痫厥者。昏迷仆撲。卒不知人。簡按痫厥。唯是痫病。志注爲長。

    二陽急爲驚 張雲:木邪乘胃。故發爲驚。陽明脈解篇曰。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是亦此義。○高本。以二陰以下十一字。移于前節若喑不治自已下。非。

    爲腸 久自已 吳雲:外鼓者。脈形向外而鼓也。外鼓。有出表之象。故不必危之。久當自止也。

    馬雲:此言心肝脾腎。皆爲腸 。而有死生之分者。以脈與證驗之也。腸 者。腸有所積。而下之也。然有下血者。(即今所謂失血。)有下白沫者。(即今所謂去積。)有下膿血者。(即今之所謂痢。)病在于腸。均謂之腸 也。簡按高雲:腸 。洩瀉也。誤。詳見于通評虛實論。

    肝脈小緩 張雲:肝脈急大。則邪盛難愈。今脈小緩。爲邪輕易治也。

    血溫身熱者死 張雲:腎居下部。其脈本沉。若小而搏。爲陰氣不足。而陽邪乘之。故爲腸 下血。

    若其血溫身熱者。邪火有餘。真陰喪敗也。故當死。

    心肝 高雲:言心脈肝脈不和。而病腸 也。亦如腎脈之腸 下血也。志雲:此承上文。而言陰血。盛者。雖受陽薄。尚爲可治。蓋重陰血以待陽也。夫心主生血。肝主藏血。是以心肝二髒。受陽盛之氣,而爲腸 者。亦下血。如二髒同病。則陰血盛。而可以對待陽邪。故尚爲可治之證。簡按諸家仍王義。志意略異。王注似妥。

    皆鬲偏枯 吳雲:凡脈貴于中和。胃脈沉鼓澀。偏于陰也。外鼓大。偏于陽也。心脈小堅急。亦偏于陰也。鬲。陰陽閉絕也。偏枯。半身不用也。以其陰陽偏勝。故爲證亦偏絕也。張雲:胃爲水谷之海。心爲血脈之主。胃氣既傷。血脈又病。故緻上下痞鬲。半身偏枯也。簡按馬雲:爲膈證與偏枯。高改皆作背。并非。志雲:鬲者。裏之鬲肉。尤誤。(張氏醫通。趙以德雲。胃與脾爲表裏。胃之陽虛。則内從于脾。從脾則脾之陰盛。故胃脈沉鼓澀。澀者。少血多氣之診也。胃之陽盛。則脾之陰虛。虛則不得與陽主内。反從其胃。越出部分。而鼓大于臂之外。大者。多氣少血之候也。心者。元陽君主之宅。生血生脈。今因元陽不足陰寒乘之。故心脈小堅急。小者。陽不足。堅急者。陰寒之象也。夫心胃之三等脈見一。即爲偏枯。心乃天真神機開發之本。胃乃谷氣充天真之原。一有相失。則不能制其氣。而宗氣散。故分布不周。不周經脈則偏枯。不周五髒則喑。喑者。腎與包絡内絕也。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張雲:男子左爲逆。右爲從。女子右爲逆。左爲從。此逆證也。志雲:從内而發于外。故曰發。簡按張注本于玉版論。爲是。

    不喑 張雲:若聲不喑。舌可轉。則雖逆于經。未甚于髒。乃爲可治。而一月當起。若偏枯而喑者。腎氣内竭而然。其病必甚。如脈解篇曰。内奪而厥。則爲喑俳。此腎虛也。正以腎脈循喉嚨。挾舌本故耳。簡按王注。原于奇病論。重身九月而喑之義而釋之。恐謬。

    其從者 張雲:若男發于右。而不發于左。女發于左。而不發于右。皆謂之從。從。順也。高雲:玉版論要曰。男子右爲從。女子左爲從。其從者。謂男子發于右。女子發于左。不同于上文之發也。簡按王注。

    左右互錯。馬吳志同。俱失經旨。

    血衄 甲乙。作衄血。張雲:搏脈弦強。陰虛者最忌之。凡諸人血鼻衄之疾。其脈搏而身熱。真陰脫敗也。故當死。

    懸鈎浮 張雲:失血之證多陰虛。陰虛之脈多浮大。故懸鈎而浮。乃其常脈。無足慮也。懸者。不高不下。不浮不沉。如物懸空之義。脈雖浮鈎。而未失中和之氣也。簡按懸。乃懸空無根之象。鈎浮。乃陽盛陰虛之候。(十五難雲。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鈎。呂廣注雲:陽盛其脈來疾。陰虛脈去遲也。脈從下上。至寸口疾。還尺中遲。環曲如鈎。)不似脈弦強而搏擊于指。此乃亡血家之常脈。若釋懸而爲不浮不沉。則于鈎浮之浮。其謂之何。吳既誤。而張襲之耳。吳又以常脈。爲平人不病常脈。更誤。

    如喘 馬雲:喘者。氣湧而不和。脈體如之。張雲:如氣之喘。言急促也。高雲:喘。疾促不倫也。脈至如喘。失其常度。故名曰暴厥。申明暴厥者。一時昏愦。不知與人言。簡按如。甲乙。作而。如而通用。

    (出于莊七年左傳杜注。)下如數同。

    浮合 張雲:此下。皆言死期也。高雲:浮合于皮膚之上。如湯沸也。諸家依王注。

    予不足也 熊音。予。與同。

    微見 馬雲:微之爲言。僅也。吳雲:始見也。言始見此脈。便期九十日死。若見之已久。則不必九十日矣。所以在九十日者。以時更季易。天道變。而人氣從之也。志雲:士宗曰。微。對顯言。微現此脈。期以九十日而死。若顯露之。不逾時日矣。後之交漆。亦猶是也。高雲:微于皮膚之上。見此數極之脈。中按求之。則不見也。故至九十日而死。經脈應月。一月一周。九十日者。三周也。簡按士宗。即是高世 。前說似是。

    予奪也 吳雲:奪。失也。

    草幹 馬雲:心精被奪。火王于夏。猶有可支。至秋盡冬初。心氣全衰。故曰草幹而死。

    如散葉 吳雲:飄零不定之狀也。木遇金而負。遇秋而凋。故深秋則死。志雲:飄零虛散之象。簡按今甲乙。作叢棘。

    省客 吳雲:省問之客。張雲:或去或來也。塞者。或無而止。鼓者。或有而搏。是腎原不固。而無所主持也。

    懸去棗華 張雲:棗華之候。初夏時也。懸者。華之開。去者。華之落。言于棗華開落之時。火王而水敗。馬雲:懸去。猶俗雲虛度也。吳移懸去于鼓字下。簡按張注穩妥。

    如丸泥 張雲:泥彈之狀。堅強短澀之謂。志雲:往來流利如珠。曰滑。如丸泥者。無滑動之象。

    榆莢落 張雲:榆錢也。春深而落。木王之時。土敗者死。馬雲:秋冬之交也。簡按本草。蘇頌雲。

    榆三月生莢。李時珍雲: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據此則張注爲勝。

    如橫格 張雲:如橫木之格于指下。長而且堅。是爲木之真髒。而膽氣之不足也。禾熟于秋。金令王也。故木敗而死。簡按說文。格。木長貌。王釋格爲木。蓋本于此。若張注。爲橫木之格于指下。則木之義。于經文中無所取。不知其意果何如。(張注。全襲吳之誤。)

    如弦縷 馬雲:如弓弦之縷。猶俗之所謂弦線也。主堅急不和。奇病論雲。胞脈者。系于腎。蓋婦人受胎之所。即胞絡宮。張雲:如弦之急。如縷之細。真元虧損之脈也。胞。子宮也。命門元陽之所聚也。胞之脈系于腎。腎之脈系舌本。胞氣不足。當靜而無言。今反善言。是陰氣不張。而虛陽外見。時及下霜。虛陽消敗而死矣。

    如交漆 馬吳高并雲。交。當作絞。志雲:交。絞也。張雲:如寫漆之交。左右傍至。纏綿不清也。

    簡按左右傍至也下。恐脫是其予不足也一句。故馬雲:髒腑俱虛。大體皆弱。吳雲:陰陽亂也。志雲:沖任之脈絕也。高雲:複申明胞精不足之意。率屬臆解。今甲乙。漆。作棘。

    三十日死 吳雲:月魄之生死。以三十日爲盈虛。故陰氣衰者。不能過其期也。高雲:經脈一周也。

    少氣味韭英而死 馬。以少氣爲句。注雲太陽爲三陽。三陽主于外。今精氣不足。故浮鼓肌中。而欲出于外。其勢不能入于陰也。主少氣。正以脈湧則氣乏也。韭有英時。冬盡春初也。水已虧極。安能至于盛春耶。張同。吳雲:少氣。氣不足也。少味。液不足也。韭至長夏而英。長夏屬土。太陽壬水之所畏也。故死。

    高雲:氣爲陽。味爲陰。太陽有寒熱陰陽之氣。太陽虛故少氣味。英盛也。韭英。乃季春土王之時。韭英而死。土克水也。簡按少氣味。未詳。姑從馬說。韭英。吳高似是。

    如頹土之狀 志雲:頹土。傾頹之土也。脾主肌肉。如頹土而按之不得者。無來去上下之象。高同。

    五色先見黑 志雲:土位中央。而分主于四季。當五色俱見而先見黃。若五色之中。而先見黑。是土敗而水氣乘之矣。

    白壘 甲乙。作白累。馬雲:壘。當作 。詩雲綿綿葛 。 。亦葛之屬。吳雲壘者。瘾疹之高起者。北方黑色。主收藏。西方白色。主殺物故死。張雲壘。 同。即蓬 之屬。 有五種。而白者發于春。木王之時。土當敗也。簡按壘。 通。不必改。爾雅。諸慮。山 。郭注雲:今江東呼 爲藤。似葛而粗大。廣雅雲。 。藤也。一切經音義。引集訓雲。藤。 也。 。謂草之有枝條。蔓延。如葛之屬也。吳越間謂之藤。

    本草。馬志雲: 者。藤也。則蓬 。明是藤蔓矣。據此則 所指不一。未知白壘是何物。張說難信。吳讀爲之 。亦恐非。○志雲:玉師曰。以經水如浮波。心脈如火薪。肝脈如散葉。胃脈如泥丸。太陽如湧泉。肌脈如頹土。皆以五行之氣。效象形容。蓋此乃五髒虛敗之氣。變見于脈。非五髒之病脈也。

    懸雍 高雲:雍。作 。虛腫之KT 。上浮本大也。簡按諸注并不允。蓋雍。甕通。山海經。懸甕之山。晉水出焉。郭璞注雲:山腹有巨石。如 形。因以爲名。 。亦作甕。說文。罂也。廣雅。瓶也。蓋取其大腹小口。而形容浮揣切之益大之象也。甲乙。雍作癰。非。

    浮揣切之益大 馬雲:懸雍。本浮也。揣切之際。其脈益大。而全無沉意。張雲:浮短孤懸。有上無下也。志雲:揣。度也。先輕浮而度之。再重按而切之。其本益大。簡按志注與經旨相反。不可從。吳。揣下。

    補無力二字。贅。

    十二俞之予不足也 甲乙。予上。有氣字。張雲:俞皆在背。爲十二經髒氣之所系。水凝而死。陰氣盛。而孤陽絕也。

    水凝而死 甲乙。凝。作凍。

    如偃刀 張雲:卧刀也。浮之小急。如刀口也。按之堅大急。如刀背也。高雲:偃。息也。刀。金器也。簡按高說未知何謂。

    菀熟 甲乙。作寒熱。諸本。熟。作熱。張雲:此以五髒菀熱。而發爲寒熱。陽王則陰消。故獨并于腎也。腰者腎之府。腎陰既虧。則不能起坐。立春陽盛。陰日以衰。所以當死。菀。郁同。簡按吳雲:熟。熱之深。謬甚。

    如丸滑不直手 張雲:如丸。短而小也。直。當也。言滑小無根。而不勝按也。馬吳并雲。直。值同。

    甲乙作着。

    棗葉生而死 張雲:大腸應庚金。棗葉生初夏。火王則金衰。故死。馬雲:棗葉之時。則先棗華之候矣。

    如華 甲乙。作如春。馬雲:是似草木之華。虛弱而按之無本也。

    善恐不欲坐卧 馬雲:令人善恐。以心氣不足也。不欲坐卧。以心氣不甯也。張雲:小腸不足。則氣通于心。善恐不欲坐卧者。心氣怯而不甯也。

    行立常聽 志雲:如耳作蟬鳴。或如鍾磬聲。皆虛證也。

    季秋而死 馬雲:小腸屬火。火王猶可生。至季秋。則衰極而死矣。志雲:遇金水生旺之時而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脉诊
4.36★ 大奇论中类似证候比较
三理道医赵惠袀以舌象浅说中风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四大奇篇第四十八篇
大奇论二十
奇病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