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茫,最重要的那件事在哪里?

1. 迷茫,不知道是否继续做这份工作

昨晚跟广州老友一起吃西北菜聊天,他这次过来北京是刚好冲刺完一个项目,有十天的假期。他这次还带上了他的一位同事,叫做 Bella。她比我小一岁,仅仅两年的工作经验。

之前是在英国读市场营销的研究生,也在外企实习过,后来毕业回国后就被父母威逼利诱安排进入国企工作。在安稳的国企里,没有一个同龄人,周围都是比她大十几二十岁的阿姨,没有太多的工作,五点钟正式下班前一个小时就收拾好包包提前走了。Bella 是在忍受不了,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离开前领导还认真地跟她说:「你确认你要离开这份工作吗?」背后含义是大家挤破了头都想进入的岗位你真的要放弃这么好的福利和工作吗?

后来 Bella 就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心工作了好几个月,接着就被股东推荐来到了目前这份工资更好的咨询工作里。

在近段时间里,Bella 会反复问自己:「自己真的是要继续做这份工作吗?除了这份工作我还能够做些什么?」就是这个念头不断地在她脑海里徘徊。

看着这双疑惑的眼睛,我就问,「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这句话好像打开了 Bella 的话匣子,就开始噼里啪啦地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每次她所发出的新闻稿老板都要反复跟她纠正,就骂她让她去修改,这样就让 Bella 都觉得很烦。甚至老板还为此特意招聘一个中文系的人来负责这一块,甚至写得比她更烂,却可以直接不经过审核发布。这仅仅只是其中一块业务,不过她所做的基本上老板都是可以做的,反而老板就会随意查收,不像其他人那样有些是老板真的不会做的反而更加尊重。

在 Bella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头脑中闪过很多理性的分析:

  • 工作上反复的纠错返工确实让人很烦躁

  • 她得不到老板的重视和认可,甚至认为自己被轻视

  • 她认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 她不知道自己在这份工作里面能够提供什么价值

不过在刚想回答这一些的时候我停住了嘴巴,发现了一个更为核心的原因:她所说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老板对她的看法和评价,也就是说她一直以这种外在反馈来衡量自己,而一直没有给自己建立一种内在反馈体系。

这就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写作,特别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开始自主地写博客,不过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譬如阅读数、留言和转发。本身自己也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一旦在写作上面附加上了这些外在反馈,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持续在博客上面更新 30 天之后,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再也不想继续写了。

2. 好不好不是别人说了算,也不是自己说了算

当时,我想不通原因,毕竟如果想写好博客的话就是以这样可量化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我看大家都这样做了,那么我也这样去做。

记得在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获得早起的持续力量》,记得当时写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刚好那时候跟一个畅销书作者见面聊天,他还给了一些反馈意见我,大概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以更好,写作内容可以怎么改。我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就觉得那已经就是最好的状态,没有怎么修改就直接发布出来。

这篇文章跟其他的文章结果一样,在博客和微博发出来之后也就只有两三百阅读量和数条留言,就像跟其他一样地石沉大海了。

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突然在微博上有大量的人@ 我,源源不绝地关注我。我就奇怪了,后来才发现我所写的这篇文章突然变成爆款文章了,源头是在校内网,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变成有七八万以上的转发。接着在微博这边不断的大号小号开始转发,有良心一点就会在文章上面给我署名,其他的也就没有。

一篇文章爆款不爆款,不能够单纯凭借当下的反馈。

对此,我就在想如果你对某件事有足够的坚持并有所创造出价值,你就必然会被大家所发现所认同,只不过这需要时间去等待。曾看过一部电影《美丽心灵》(真人真事改编),男主角纳什在二十多岁发表的文章到了八九十岁因为时代的验证才被大家所发现认同得到经济学诺贝尔奖,而纳什则笑话:“如果谁活得足够的长寿,谁都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这篇文章真的就写得很好吗?

以我目前来看,也称不上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这只不过是符合了一些爆款文章的基本写作规则,而且还需要一些运气,也就是被头部大号看上了你的文章并且免费给你背书。

3. 建立自己的内在反馈标准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免不得受到各种外界的反馈。小时候,我们做得好父母就会给我们表扬;如果考试成绩下降,老师就会批评。一旦在人群中,自然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比较里就会迷失在人群里。(上年底在跑广州马拉松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你所看到的几乎都是比你快的人》)

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这种反馈需要依靠外在,而外在总是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甚至如果你需要持续的外在奖励或惩罚才能驱使你持续做这件事情,短期内确实可以促进行动的作用,但你很有可能会越来越讨厌做这件事情。

那么该如何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内在动机(或者说是内在驱动力)?

所谓内在动机源于动机心理学里普遍被认可的「自我决定论」(马斯洛层次需求早就已经被学术界所淘汰),也就是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驱动力。同时在这里建立一套内在的反馈体系极为重要,特别是写作这件事情,你不能单凭你现在的点赞和评论数来作为你目前是否写得好的评价。

那么该如何给自己的文章建立内在独立反馈体系呢?

最好你得以历史为镜,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提及到富兰克林是如何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训练自己写文章的能力。那就是他当时把美国最好文章杂志买下来,看看标题然后思考自己怎么写,然后再看看好的作家是如何写的。接着过了一段时间,等自己把文章忘得差不多又重复。后来他又发现自己组织文章的能力不足,于是就把文章段落和句子剪下来,等自己忘记了自己拼接,看看是否像当时的那样。细节到语法、词汇也是类似的方法。

以及我上的认知写作学,阳老师就推荐直接翻译《老人与海》,然后对比张爱玲版本和余光中版本,这样自然就知道自己差在哪里,为什么一流作家这样翻、二流作家是这样翻,自己又是怎么样去翻。

这个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

1. 确定谁是杰出人物;

2. 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的差别;

3. 最佳的方法是找到优秀的导师。

对于其他工作也是如此,不过这个内在独立反馈体系建立起来并不容易,最好以史为镜,还需要多反思与复盘。

4. 最重要的那件事,在哪里?

好像扯远了,当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人群之中,别人的声音别人的评价慢慢侵入我们的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看到的这些变成了眼中的全世界。而那些点滴小事,兴趣爱好,没有任何人要求也没有任何利益,却始终让我们乐于其中。

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说目标)你的热情在哪里?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那是值得你好好思想的事情。

但其实也没有那么遥远,就像我最喜欢的一个日本乐队 Mongol800 唱的一首歌《小小恋歌》里的一句歌词——看吧,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人,已经在你身边了。(请自行搜索,记得一定要听这个乐队的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拒绝 - 欢迎来到蔡三丽的博客 - 蔡三丽 - 和讯博客
希望二十多岁的你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26岁,一事无成,找不到工作,迷茫,焦虑,难过,不想活了”
博客:上班族的宣泄?
很多站长唯权重、流量马首是瞻,忽略了写博客的内在价值
《Bell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