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庄子》精读笔记Vol001:《逍遥游》篇精读01

001

《庄子-逍遥游》精读01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

北溟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大小,不知道它(鲲的大小)是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鹏的脊背)是几千里;鹏鼓动翅膀奋力地飞起,它的翅膀像延伸到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的时候将向南溟迁徙。南溟,是天然形成的水域。

注释

北冥:北溟,北方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阳光照射不到。冥,通“溟”,浩瀚无涯的大海。

:鱼子,小鱼。这里指庞大无比的“大鱼”。

:神鸟。这里指庞大无比的“大鸟”。

:奋起,奋发。这里形容鹏鼓动翅膀的样子。

垂天:延伸到天边的云彩。垂,通“陲”,边陲,边际。

海运:海体运行,海动。

南冥:南溟,南方的大海,在世界最南端。

天池:海,天然形成的水域。

批解

《庄子》开篇是《逍遥游》,《逍遥游》开篇是寓言故事,并且富有神话色彩。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一只巨大的鱼,叫鲲,生活在北海,有一天,它变成一只巨大的鸟,叫鹏,要飞到南海去。

故事很简单,但是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到底要隐喻什么呢?历来读书人,便有着不同的解释,莫衷一是。而要理解《庄子》的丰富思想,就必须先理解文意,以及文中的关键词。

首先,看开篇出现一个词,北冥。按照普遍的解释,这里的“冥”,就是“溟”,而“溟”则是“海”的意思。所以,北冥,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的大海,是北方的大海,与下面的“南冥”,也就是南方的大海相对应。

这个北方的大海在哪里呢?是我国北方的渤海,亦或者是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其实都不是。阅读古代典籍,不能按照今天的科学观、世界观来套用,而要回到古人的科学观、世界观里来理解。

庄子生活在先秦,那时,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天圆地方”。人们居住在方形的土地上,在这块土地的四方之外,是什么呢?是无边无际的幽远晦暗水域。“冥”有“幽远、晦暗”的含义,所以,古人便将北方最幽远晦暗的那片海域,命名为“北冥”。

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东方朔《海内十洲记》

溟,谓南北极也。去日月远,故以溟为名也。——慧琳 《一切经音义》引司马彪注

可见,北冥,是包括庄子在内的古人,他们所能想象到的,北方最远的一片海域,不能用它来套用今天的任何一个地方。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认知之外的存在,都会存有种种幻想,庄子等古人也是如此。北冥作为古人认知之外的地方,人们就不免幻想了,那里会有什么动物呢?

于是,“”在庄子笔下出现了。关于鲲,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历来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鲲,鱼子。——《尔雅·释鱼》

鲲,当为鲸。——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崔撰注

鲲本为小鱼之名,庄子用为大鱼之名。其说是也。——方以智《药地炮庄》

有人,比如崔撰,说鲲就是鲸鱼。这显然不合适:首先,鲸鱼是后人的认知,庄子是不知道有鲸鱼的;其次,鲸鱼也没有庄子所形容的那么大。所以,把鲲解释为鲸鱼,有些牵强附会。

又有人说,鲲,是“鱼子”,而且这个说法,可以从古代字典《尔雅》中得到证明。那什么是鱼子呢?其实就是小鱼。注意,鱼子,不是鱼卵。鱼卵,是还没有从卵中出生的鱼,鱼子,是已经从卵中出生的小鱼。

从庄子的行文思想来看,把鲲理解为小鱼,是有一定道理的。庄子在后文将讲述“小大之辩”以及“齐物论”,那么开篇,庄子用一个表示小鱼的鲲,来命名那只巨大无比的北海中的鱼,这就如方以智所言,带有了一种戏谑和用以阐释“齐物论”的别有用心的味道。

继续回到庄子的原文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鱼,那这只鱼有多大呢?庄子说有几千里,这实在太大了,然而,最神奇的还不是它的大小,而是它会变。鲲本是鱼,竟然变成了一只鸟,而这只鸟,名字叫

那么,问题又来了,鹏,又是什么东西?大部分人认为,鹏,就是凤,即传说中的神鸟凤凰。这种说法也符合《说文解字》对“鹏”字字形的解读,比较可信。

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朋,神鸟也。朋,古文凤。鹏,亦古文凤。——许慎《说文解字》

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郭象《庄子注》

其实,今天来读《庄子》,也可选择如郭象一般,先不去纠结“鹏鲲之实”,先把“鲲、鹏”当做庄子想象的两种动物,继续读下去,看庄子要说什么。

那么,回到《庄子》原文,鲲变成了鹏,鹏“怒而飞”,也就是奋力飞了起来。鹏飞起后,庄子形容了一下鹏的翅膀,说像“垂天之云”。那么,“垂天之云”,是什么意思呢?

垂天之云,若云垂天旁。——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注

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崔撰注

垂,远边也。——许慎《说文解字》

一些人,如司马彪,把“垂”理解为“悬挂”,从而“垂天之云”便成了“悬挂在天边的云彩”。但这样解释,既不符合古代语法规范,也不符合大鹏鸟展翅飞翔的情景,飞翔中鸟的翅膀应该是平伸的,怎能是悬挂着的呢?

另一些人,如崔撰,把垂理解为“陲”,就是“边际”的意思。此说符合《说文解字》对“垂”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崔撰所言,“其大如天一面云也”,什么叫“一面云”,则有些匪夷所思,不好理解。

其实,把这里的“垂”理解为活用动词,即“延伸……边际”,可能更加合适。如此,“垂天”就是“延伸到天边”的意思。大鹏鸟展翅飞翔,翅膀像延伸到天边的云彩。这样,大鹏鸟那种遮天蔽日的雄伟气势,一下子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鲲转化为鹏,要干什么呢?庄子告诉我们: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他要飞往南冥。南冥,好理解,相对于北冥,就是古人所能想象的,南方最远的地方。但是,海运,怎么理解呢?

运,徙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帝注

非海不行,故曰海运。——向秀、郭象《庄子注》

如简文帝萧纲等人,把“海运”的“运”理解为“迁徙”的意思。这样,海运,是说大鹏鸟迁徙需要依靠海,即向秀、郭象所言,大鹏鸟没有海就无法迁徙,所以庄子才加一个“海运”。如此解释,未免太过牵强,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运,行也。——顾野王《玉篇》

海运者,海动也,今海濒之俚歌犹有六月海动之语。——林希逸《庄子口义》

天运如车毂,谓天之行不息也。此运字亦当训行。——郭庆藩《庄子集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

今天有一个词,叫“运行”,而没有“运徙”之说。同样在“海运”解释上,相对于把“运”理解为“徙”,把“运”理解为“行”可能更合适。这一点,郭庆藩也从“天运”角度做了解释。

不过,郭庆藩还是把“运”的主体看作大鹏鸟,认为是大鹏鸟在运行,这就和向秀一样,有些让人难理解了。其实,“海运”是不能拆开的,海运,就是“海行”的意思,换言之,就是“海动”。

不过,“海行、海动”并不是海水的运动,而是海体运动。庄子等古人所理解的海,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大海并不完全一样。北冥、南冥是海,这个海其实类似于“天”,是古人一种想象之外的超然存在。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理解“海行”,海行,就如“天行”一样,是自然永恒不息运行的象征。海动”则是古人对“海行”的一种朴素表达。

海体运行,就如天体运行一样,在古人那里,是一种常识。北冥的海体运行了,这也就给了大鹏鸟展翅飞翔的力量凭借和雄心激励,让大鹏鸟渴望并得以飞向南冥。

南冥,前文已说,就是古人所能想象的,南方最远的地方。但是庄子又补充一句,说南冥是天池。那“天池”又是什么呢?

天池,在很多神话中出现过,但是《庄子》里的天池显然不是神话中的天池。大部分人把“天池”翻译为“天然形成的水池”,这样理解,基本准确,但如此表达则有些不合适。

水池,在今天人的印象中,往往是很小的一片水。用以表示“南冥”,就有些不合适。天池,翻译为“天然形成的水域”更合适,或者直接理解为“海”也可以。

而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成玄英《庄子注疏》

可见,天池,其实就是古人世界观下,非人力而是自然造就的水域。南冥,北冥,都是这样的水域,这也符合古人“天圆地方,四极为水”的世界观。

简论

《庄子》的开篇,在古今中外典籍中,绝对是最让人震撼的了。这种别开生面的开篇,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了无限广阔的空间里。借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描绘,这景象就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一样。

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象,首先就给人启发:一个人,应当尽可能突破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突破自己狭隘的个人世界,培养开放的心灵,走向广阔的天地乃至宇宙的视野中,来理解生活,看待得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追求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在壮阔的景象中,庄子告诉我们还有两只庞大的动物,一个是鲲,一个是鹏,并且鲲还可以变成鹏,这就又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人生中,我们需要学习鲲鹏的精神,不断成长变化自己,最终才能像鲲化为鹏一样,实现自我的彻底飞跃与革新。

在描述北海大鱼的时候,庄子用表示小鱼的“鲲”来命名它,这又给我们启发:小和大,固然又区别,但是用超然的精神去看待时,那么小大的区别也就消失了,甚至小和大还可以相互转化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当说到大鹏时,庄子说它要从北海去南海,就是从世界一头到另一头,这又在启发我们:人生,需要如大鹏鸟一样,树立高远的志向和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追求“逍遥游”。

当大鹏要飞往南海的时候,庄子又特别提到“海运”,这又在启发我们:自然与社会都在永恒不息的运行,我们在追求“逍遥游”的过程中,要从自然社会的不息运行中汲取精神力量,也必须依靠自然与社会的力量,而不能孤立于自然和社会之外。

简简单单一个故事,简简短短的一段话,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哲理,不得不感慨《庄子》思想精神的伟大。这样的经典,是需要我们一生不断阅读和体悟的。

End

文字:含谦  图片:网络

林含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心理咨询师、通识学习爱好者,业余作者。忙来育人授业、谈心解惑,闲来读书治学、写文烹菜,愿陪你发现这世间未知的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不二新编之 逍遥游
小古文微讲堂开始啦!第三十四讲:北冥有鱼
以奇特想象法读背《庄子》散文《北冥有鱼》
庄子会读 《庄子·逍遥游》
读《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 (2)
【创意语文】第63期:试论“鲲鹏之逍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