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苏|人生的意义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要求大家先把活着的事情弄明白。然后孔子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强调大家要各安天命,不要欲望太多。活过了四十几个年头,回头想想,孔子的话,似乎值得商榷。人生在世,意义究竟怎么评判?

小的时候,曾经困惑过,我怎么就是我呢?为什么不是别人呢?为什么我就有这样的父母姐妹?为什么我就生活在这里而不是别处?太多的疑问,困扰着我。我常常会无端地羡慕别人,只是因为她(他)有我所没有的而我也很希望有的、或是潜意识里渴望的某些方面。于是,内心的渴望与环境的束缚,激烈地冲突。我就像围城里的困兽,孤独地奋斗,只为了实现自己认为的意义。

第一次认识死亡,是在读大学的第二年。那年暑假回家,妈妈告诉我,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死了。说起他的死因,简单而又让人扼腕。他和同学在操场打篮球,争执中,他被人踢了一脚,于是腿有点红肿。他没有在意,每天自己擦擦正骨水,也没有告诉家长。直到有一天,他想站起来,腿却痛得站不稳,倒在地上,父母才知道。送到医院检查,骨头已经发黑。立刻转院,已经只能高位截肢了。失去一条腿的他,在家休学,坚持学画。没几年,癌细胞转移到内脏,整个腹腔全是癌细胞,最终不治身亡。他是父母连生五个女儿换来的唯一的儿子。于是我在惋惜之余,常想,也许强求来的东西最终也留不住吧。上天在冥冥中已经安排,到时候他就收回了。

第二次认识死亡,是在父亲的葬礼上。那是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刚从家里出来,还记得父亲送我坐车时的样子。他花白的头发稍微有一点长,在寒风中微微飘动着,他沉默地站在那里,两只手的大拇指习惯性地互相抠着,眼睛略带不舍和忧郁望着我,我给他挥手,让他回去,他却一直没有挪动脚步。没想到,这就是永别。当我赶回来的时候,只见到被白布裹着的他躺在床上,已经永远与我天人两隔。没有想过父亲会这么早离去,还以为我有的是时间跟他吵嘴。哪知道,我连想给父亲买一瓶酒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认识死亡,是在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小的时候,我害怕生病,因为怕自己病倒了,无人照顾她;孩子大一点了,我还是害怕生病,怕自己病了,孩子担心不能好好学习;现在孩子终于要考大学,我依旧害怕生病,怕看不到孩子披上婚纱,怕不能陪着她一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曾经觉得活过60都多余,老了以后吃不下走不动,有什么意思。如今的我,只希望健康地活到越老越好。时间,就这样改变了我的心态。

所以,我一直觉得哪里是“未知生,焉知死”,而应该是“因知死,更惜生”才对啊。有了死亡,我们才知道活着是多么不易,才知道生之可贵。那么,是安天命,还是尽人力呢?我想,属于我的生命,我应该尽力去自由支配才好啊。

人生究竟应该怎样活呢?小时候,我们活在父母的呵护里;读书了,我们活在老师和同学的评价里;工作了,我们活在工作业绩里;有了孩子,我们活在孩子的综合发展里。似乎,我们都没有为自己活过?有人以此感叹,这样的生活,我不苟同。

那么,又来了一个难题,自己的生命,是取悦别人,还是愉悦自己?走过这么多个年头,似乎越活越不明白了。于是,在困惑了很多年后,我释然了,只要是让自己内心快乐的事,坚持去做了,就是人生的意义。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件事没有伤害别人。如果自己做的事,取悦了别人,那就坦然面对,不必把自己归入谄媚,更不要觉得自己委曲求全;如果自己做的事只是愉悦了自己,别人可能看不惯,那就让他去吧,只要自己对得起良心就行。

这样一想,顿时人生豁然开朗,好多看不开的事,不看了。好多受不了的气,就当它不存在。回到家,我就把所有的烦恼和不快放下,用平和的心态,温暖的笑容,面对家人。如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研究美食,遍寻好的食材,为家人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当厨房里飘满香味,幸福就驻进心房。

谁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不想等老天爷给我安排。大学毕业,我不愿意回家;工作了十年,我又主动辞职离开;如今,我觉得自己又应该挪动一下了。我的先生常说我的节奏太快,想法太多。可是,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是我最想摆脱的。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没有多少时间这样按部就班地生活了。

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不是四平八稳,而是不断在路上。以前,是为了满足自己这颗不安分的心,不断地走着。走着走着,突然想明白,我们都是殊途同归,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走向死亡。既然死亡无可避免,谁都要面对,那何不拿出勇气去闯一闯,反正大不了还是一死罢了。

哈哈,在四十而不惑的年纪,我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要一直走下去,寻找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节奏,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孩子——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敬父母重在“色养”
忠孝不能两全,您会以何为先?
李均宏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拜读李强制作的纪念册《沉痛悼念我们的亲人》
寻找生命意义,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
一个孩子确定父母不爱自己,人生怎么办?
活着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