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今解:有些错,唯有犯过,才懂得珍惜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篇》

论语今解:

1、不重则不威;何为重?何谓威?为何不重则不威?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根据我浅薄的认知,“重”有两个层面的解读:一是外在的庄重,言行得体、端庄有度;一是内在的重视,内心对人事物的一种崇敬和敬畏。而“威”主要是指威严,要么是外在给人的一种压迫性的气势,譬如虎虎生威,老虎由于庞大的体格和凶猛的外表给人带来冲击感和震撼感,要么就是内在气韵的一种外显表达,像某些高官和领导,不怒而威,虽然言语动作都很少,但通过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就能传达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等级感。由此看来,重和威之间的关系,既是外在形象的一致性表达,也是内在情感生发和外显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气韵。那这些跟学问之间又什么关系呢?因为学习时如果只是抱着玩票的性质,过于轻浮,不够庄重和严肃的话,对知识的理解就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实践上也不会过于用心,因此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为何“学则不固”。

2、主忠信。简单的翻译,就是要把忠信当成做人的首要原则,当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为何古人如此看重“忠信”二字甚至认为无忠信不可立世呢?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既是等级制又是有着极深的血缘关系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主要精神纽带,从等级的角度,在家,儿孙要对父兄长辈孝顺,在朝,臣子要对国君忠诚,这是血缘关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外在表达;从血缘的角度,亲人之间是一种纯血亲关系,血浓于水,自然要相亲相爱诚信无欺,而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拟血缘或泛血缘关系,无论是相处还是做生意,最在乎的就是真诚守信,不自欺欺人,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共赢,社会效用才会最大化。

3、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一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里面不如自己,在古代主要是从身份、地位和等级来讲,因为古代是等级社会,不同等级之间有一种心理和认识上的天然差距,按照古代的说法叫“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的说法,叫“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另外一种解读就是每个自己的朋友都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这也跟夫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一脉相承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说要多看到所交往朋友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4、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这句话往往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们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即便有时明明一些证据证明我们是错的,我们也会找出各种外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为自己辩护,社会心理学把这种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觉知叫“自我服务偏差”。所以为何即便认识到自己错了,但改正错误依然很难,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我们大都不想让自己难堪,获得自尊和得到认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一种天然的内在心理需求。我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当局者真的迷糊,而是他自我催眠不想变得太清醒。因此作为一个想要不断进步更加全面认清自己的人,就要学会跳出自身,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有错就改,而不要去畏惧和逃避,因为逃避虽暂时让你心安理得,但长期却让你作茧自缚,形成一个自我设限的“信息茧房”,百害而无一利。俗话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知道,人的一生,所谓的成长和进步,绝大部分都是从试错改错中得来的。不怕犯错,热爱试错,勇于纠错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仁论礼说
你永远不要奢望,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问
论语9.25
孔子是主张搞特权搞复古的老顽固吗?其实很多人都不懂他
孔子的历史突破是什么?@孔子诞辰日记念
论语漫读:“君子周而不比”与亲疏有别相互矛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