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贫人生 至美爱情 至雅清词

有人说,他的词“有格而无情”,意境不高,终不能跻身第一流作品。也有人说,他是继苏东坡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样样精通。

他祝寿范成大:“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诚心赞文穆公当年出使金国的辉煌事迹,却多少有点小家子气;他以《永遇乐.云隔迷楼》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能有“数骑清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也”的语势开阔,但整体上却没有稼轩居士的襟怀与气概,惟添东施效颦之感。

然而,他的心里却有着“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那几近绝望的深情,有着“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那冰冷到了极点的无奈与凄清,还有风里《暗香》、月下《疏影》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梅间新意。

他是“一生费齿不费钱”的姜夔,是倾其一生,都只能在江湖路远中漂泊天涯的白石道人。他少年孤贫,终生未仕但未忘报效君王,他穷困潦倒,却能超凡脱俗而现魏晋遗风。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他的作品空灵含蓄,他的词,题材广泛。或感时怀,或咏物写景,或记恋情交游,或书记游酬赠有《白石诗集》、《白石词》、《续书谱》(书法)、《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和同样写婉约词的柳七、晏小七们不同,他一辈子也没机会过上至少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穷得除了梦想与才华,甚至有的时候还得饿着肚子赋诗填词,至于像他们那样去青楼泡妞,那就更不必谈了。

所以我觉得那些喜欢批评姜夔少有忧国伤时,只知感叹自己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的文学家,和现在网上那些喜欢道德绑架别人的喷子们类似,实在是委屈了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词坛翘楚。有没有人能真的站在姜夔的立场上扪心自问一下:假如是我自己已经到了一日三餐难以为继的份上,我还有没有姜夔那样的情怀去吟诗作对、填词谱曲,且雅到了极致?我还能不能像姜夔一样,穷则穷矣,但我还当不辱文人风骨,活出魏晋风度来?

我是不敢保证自己能做到的。就算不去打家劫舍,但是要想不为五斗米折腰,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很佩服姜夔,他是真的已经穷的要死了,但是他却始终让自己的词保留着格律严密、语言典丽、词风清雅、格调空灵的极致,上承周邦彦,下开王沂孙、张炎一派,成了南宋“醇雅派”词人的最著名代表在词史上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难怪《宋词通论》里不吝赞美,夸他“南宋 唯一的开山大师”而同为醇雅派词人的张炎在《词源》中盛赞到:“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 

词作的好也就罢了,他还精通音乐,不但能自己谱曲而且还很会吹箫弹琴,是“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音乐家”。一直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提要》,还说他是“音节文采,并重一时”,可见姜夔的影响之深远。

当然,就算撇开姜夔的贫穷,说他不知忧国伤时也真是冤枉了他。和众多希望凭读书步入仕途的宋代文人一样,少年丧父的他也曾努力进取,希望在科考中博取功名,济世救民。怎奈时运不济,屡试不第,屡考屡败,搞到最后心灰意冷,无奈只好浪迹江湖,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了。最困顿时,只能靠卖字为生,还得忍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但就算是如此,他又何尝忘了“黍离之悲”?读过高中课程的人,大抵都该记得姜夔的那首《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从这首词看来,足以表明姜夔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实际上,一生经高、孝、光、宁四朝的姜夔,其青壮年时期宋金媾和之际,然而满朝文武安于现状,不思收复失地,反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又何尝不因此而痛心疾首,悲愤叹息?《扬州慢》这首词,就是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感叹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作的一首自度曲,抒写内心慨叹的这首词,阕从名都佳处起笔,但最后却空城作结,今昔盛衰对比,一目了然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颇似老杜的“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于虚处入手,但却极为传神的写尽了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金兵劫掠虽成过去,但战争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所以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这个韵味,看似平淡,其实胜过多少浓至之语。惜乎下有同仇敌忾之心,上无北伐抗金之意,以致的号角声只能徒然在罹遭战火的空城之上哀鸣

再看下阕,词人由怀古中展开联想:当年晚唐诗人杜牧写尽了扬州的繁华,多少缱绻深情,在他的扬州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今天,怕是眼下的扬州城,除了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二十四桥,就是无休自开的落寞芍药而已,纵然是“豆蔻词工”,恐怕也只能徒叹奈何了吧?

这一首《扬州慢》,看似咏史写古,其实更是写己叹今。全词清丽淡雅,铅华洗尽,以极为凝练的笔触绘制了一幅冷清凄凉的画,笔法空灵而韵味深长,声调低沉哀婉,但又不乏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黍离之悲,不言自明,绝非一个不问世事、偏安自处的小文人所为。

然而,姜夔说到底只是一介游士,且贫寒到了极点,那些国殇时难,纵然他有千般关心,也无非是隔空打牛、无关痛痒,又如何打动得了那些根本就不愿清醒过来的当朝权贵们呢?所以,他只能自叹身世,自怜不幸,写羁旅漂泊,写离情别绪,如此而已。

于是我们又可以得窥姜夔的爱情。如果按照现在有些人的说法,穷人是不配拥有爱情的。姜夔好像也是如此。因为穷,他连媳妇都娶不上,若非萧德藻怜其才而以侄女许之,怕是他是要打上一辈子光棍的,遗憾的是,这段婚姻想来并不和美,因为终其一生,也未见姜夔的诗词里有片言只语提到他的这位正牌夫人。多情如他,若不是因为生活无着而饥不择食,又若不是觉得盛情难却,何至于现存八十四首词里无一篇感叹夫妻情深呢?须知即便是萍水相逢的美丽歌女,为之赋词的。譬如他的一首《鹧鸪天》,就记录了他在吴兴苕溪渡口看到一位风尘女子时的感觉并小注: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那么,姜夔的爱情给了谁呢?想来熟知姜夔诗词的人,立刻就想到了红萼和绿萼这对姐妹花。晚年的姜夔写了《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诗: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

从诗句中不难看出,姜夔生前是极度渴望回到并非故乡的合肥的,就是因为当年他流落合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善抚筝一个善操琵琶的歌女红萼和绿萼,也就是他甜蜜的初恋。诗中的赤阑桥更是让姜夔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个时候,已经二十余岁的姜夔,客居在合肥城南赤阑桥,认识了因战乱沦落于合肥这座边城姐妹红萼和绿萼。在这里,姜夔她们姐妹俩花光了自己全部的积蓄,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然后无奈,并一首《解连环》追念惜别之情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调名《解连环》,可谓喻示主题。那个凄凉的驿舍清晨,即将泪别爱人姜夔,是如何沉吟徘徊,难以遽去?又有多少离情别绪,萦绕心头?以大小乔的国色天香喻自己的恋人姊妹红萼和绿萼,可知他爱她们有又有多深?“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这第一次见面时的如此难忘又可见他们之间的爱情有多痴缠?

这段恋情,让姜夔至死不忘。在他现存84词中,为怀念这段情感而写的居然有16首之多,甚至因其一善弹琵琶而自度《琵琶仙》词牌,以解相思之苦倘若红萼绿萼有知,可否会愿意抛却繁华,与他一起浪迹天涯?遗憾的是,当后来姜夔再赴合肥寻觅旧情的时候,红萼绿萼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想来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了。千辛万苦的寻觅,换作人去楼空,姜夔的沮丧可想而知。于是,一曲《淡黄柳》,写尽心里诸多感慨:

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无限哀怨,万般愁绪,尽在其中。

姜夔的另一段爱情,给了一个叫小红的女子。那时候,姜夔与范成大等文人相交,颇受他们看重,一时客居范府,填词谱曲,相较于此前的颠沛流离,已属安逸。其时范府有位歌女名小红,人美歌亮,让姜夔颇是喜欢,却又不好意思明说。恰好范成大向他索要词章新作,姜夔便以《暗香》《疏影》与之,这两首咏梅新作,既深含忧国之思,又感慨个人不幸,发前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一新。范成大击节赞赏,更以小红相赠,竟了了姜夔心愿。

许是聊慰失恋之苦,除夕,姜夔携小红归湖州,大雪过垂虹桥时写下了一首诗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了了二十八字,却刻画出了词人的惬意和幸福,也体现了他的风流潇洒。但我们却不难看出,诗里仍然流露出红萼和绿萼的不尽相思,足见这对姐妹恋人,在姜夔的心底始终还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可惜的是,姜夔的生活实在是太过清贫了注定他还是不能延续与小红之间这段浪漫、美好的姻缘。当他晚年贫病交迫,又一次陷入了衣食难继的困后,因为不愿小红跟着自己受罪,便要她改嫁给一位富人。感念姜夔深情的小红流泪不肯姜夔竟然道:“我卖了你,至少能换点银子买米买药。就算是我求你,请你帮我这个忙吧!”小红无奈,大哭离去。

姜夔去世后,他的好友苏石为他写挽 词中曾感叹:“所幸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马塍花。”真是道尽了这对贫贱夫妻的无奈与伤感。

姜夔的一生,终在风雨飘摇中结束了,他在至贫的人生经历中,为我们留下了至美的爱情故事,更留下了至雅的绝妙清词。所以,我们真的有足够的理由,在闲暇的时候静下心来,走近他,了解他,而不至于在别人提到姜白石的时候,睁大无辜的双眼问:“姜白石是个什么石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宋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57首<521-540>
姜夔词全集
《宋词名篇赏析》 诸葛忆兵选析
宋词笔记(2):江湖的悲哀
姜夔:走不出的暗香
南宋词人姜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