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护纯洁的心灵

守护纯洁的心灵

  不得不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曾有一颗纯洁的心。 ——题记
  
  一
  
  与妈妈闲聊,说起我儿时蹦蹦跳跳上学的“萌”,脑子里不由蹦出那时爱唱的一首儿歌: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可惜的是,岁月久远,我竟记不得那首歌的名字了,一时好奇,打开电脑,输入“小鸟说早早早”,百度告诉我这样的答案: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点火我就跑,整个学校都被我炸没了!
  我瞬间被“雷”到了!纯洁的记忆里,原歌是这样的: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接着看,类似的改编“作品”琳琅满目,也叫“灰色童谣”,早已席卷校园。比如《真心英雄》之“灰色童谣”版:“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数我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如果说这些“灰色童谣”反映了孩子们对课业负担过重的不满情绪的话,多多少少还有些机敏和幽默,但是,当你看到“有钱人终成眷属”、“向钱看,向厚赚”这样的“新奇语录”堂而皇之地风靡校园时,还能感到幽默的喜感么?
  校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更是未来社会的晴雨表。我不知道这样的流行文化是孩子们自创还是颇有经济头脑的商家“发掘”出来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心灵一定会被污染,我仿佛看到:一片乌云遮盖的花园,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贪婪地吮吸污浊的养分后,蔫头耷脑,未开已枯。
  不能容忍的是,故事的主角,却是心灵纯洁的儿童。
  
  二
  
  卢勤讲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正在家里写作业,看见爸爸疲惫不堪地回来了。小女孩赶忙倒了一杯水,递过去,说:“爸爸,请喝水!”爸爸冷冰冰地说:“去去去,赶紧写作业去!别趁机跑出来玩!你多考几个100分比什么都强!”小女孩转身含泪走进厨房,想给有病的妈妈帮个忙——妈妈做饭太辛苦了。妈妈挥挥手:“快点出去!你把书念好就是关心我。我可不想你将来当厨师,妈妈要你将来当博士!”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净的心,小小的心田里,长着“感恩、关爱”这样绿油油的禾苗。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亲手去掐掉了这些善的禾苗,播下了“高分”、“重点大学”、“挣大钱”这样的莠草,于是,孩子在不关心父母的同时,也学会了不再关心他人。
  想起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在等公交车上班时,一位年轻的妈妈,一手提着水壶,一手提着书包,气喘吁吁地挤到车门前,张开双臂挡住后边上车的乘客,大汗淋漓地喊:“儿子,快点上车!”儿子慢吞吞地踱过来,边上车边嘟哝:“都怪你,叫你早点出来偏不,迟到了你给老师请假!”
  我几乎搞不清到底是谁要上学,谁该为迟到负责,谁该给老师请假?妈妈张开的“羽翼”下,不是母爱,而是“母害”!
  不记得哪部外国电影的画面是:一个叫杰克的小男孩,背着书包去上学,他的身后,是身上不着一物的妈妈。杰克转身一个飞吻,妈妈再见!
  我不敢说杰克定然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自立自强的人,也不敢说上面故事里的男孩女孩一定不会成才,只是这些画面在我的脑子里异乎寻常的对比,让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说不出的压抑。特别是那个儿子对妈妈的“责怪”,虽然声音微弱且时隔多年,反倒更让我觉得震耳欲聋。
  必须辨析一下的是,故事的主角,还是三个心灵纯洁的孩子。
  
  三
  
  台湾作家桂文亚在《悄悄的告诫》中写了这样一幕温馨默剧:
  拥挤的公车上载满了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在只有两只眼睛可以移动的状态下,无意瞥见坐在窗边的一个小男生,左手握着一罐可乐搭在窗沿上。就好像电影中的慢动作,他缓缓移动手里的可乐罐,我感觉很轻,应该是个空罐;他的手往窗沿下垂,显然想把罐子扔掉啦!视线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游移,敏感的小男孩似有所感,抬头探寻。在人群的隙缝中,他发现了我微笑、我轻轻对他摇摇头及眼睛里传达的‘告诫之意’。是的,小男孩看见了,一个好心人对他的善意及规劝。他缓缓移动,把垂下的握着的空罐收了回来。我对他点点头表示嘉许。”
  我敢断言,在大陆的公交车上,更多的可能是:大人们你挤我拥,无人注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空罐就“嘭”的一声掉落到车窗外,同时也“凋落”了一颗纯洁的心灵。
  如果孩子的父母也在车上,则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父母接过这个空罐子,趁人不注意或者根本就不管别人注不注意,嘭的一声,空罐子掉落车窗外。
  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孩子把空罐子扔到车窗外,父母发现了,立即大声呵斥,向周围的人们展示着自己的“修养”及“家教”。孩子面红耳赤,深深怨恨父母“替天行道”的“壮举”。
  所谓“悄悄的告诫”,正是桂文亚感动人心之处,而作家立即“对他点点头表示嘉许”,只是因为这出“公车上的温馨默剧,主角是一个心灵纯洁的儿童。”
  
  四
  
  在国外一个小镇上,天旱无雨,牧师组织村民集体到教堂祈雨。人们聚集在教堂,虔诚地祈祷着。牧师在念完祈祷词以后,睁开眼睛,看到人群里有一个瘦小的小女孩。女孩的眼睛泛着纯洁无暇的光芒,虔诚的样子让牧师心痛。
  更让牧师心痛的是,来这里祈雨的所有人,只有这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红色的小雨伞!牧师把这一发现当众宣布,羞愧的人群在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人泪如雨下!
  多么真诚的心灵啊!尽管有些迷信的色彩,但我依然为小女孩的这份天真感动不已。可我还是不合时宜地想,如果这事发生在国内,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要么哄堂大笑,孩子为自己的幼稚可笑羞得无地自容;要么早遭到家里大人的阻拦——你看看,有没有一个带伞的?要么被小朋友们讥讽,嘿,看这个傻子!
  而这个带伞的小女孩的故事的主角,也只不过是一个心灵纯净的孩子。
  
  孩子的心灵本来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妙手泼墨,就是一幅惊世杰作;信手涂鸦,只怕画面不忍目睹。说到在孩子们心灵上作画,没有比中国人更认真细致严格要求了,可我常常地想,大人们浮躁的画笔,怎么能够守护孩子纯洁的心灵?
 
 作者:诉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的美丽在纯洁里
大人的虚伪和小孩的绝望:来看看说谎这个问题
杂文随笔:纯洁的善良
每次孩子喝完的奶粉罐妈妈都留起来,竟为她省了不少钱
演讲稿:心灵的净土
北京街头乞讨的小姑娘之死(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