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的寒食节和清明节

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后来演变成节日,和寒食节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寒食这个节日的起源,说法非常多,有说起源于古代改火习俗禁火习俗,也有说起源于介子推传说。”“寒食的这种习俗,最早在文献上见到是在汉代,而且早期也比较简单,它就是一个区域性的习俗,内容就是禁火、吃冷饭。从整体气氛上来说,最初的寒食节也是给人一种比较寒冷肃穆的感觉。”(李一鸣《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的融合,寒食这种习俗也从区域性的习俗扩展到了更广的地方,而且时间和内容都有变化。汉代的寒食节其实并没有特别固定的日子,只是在冬天或者在初春,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期逐渐地被固定到了冬至之后105日。而且随着范围的扩展,寒食节过去那种肃穆的气氛逐渐没有了,开始加入了一些斗鸡之类的娱乐活动,吃的东西也更丰富。

隋唐时,人们逐渐养成了在寒食节禁火、清明节生新火的习俗。寒食禁火祭祖扫墓,清明新火踏青郊游,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二者有着密切配合的关系。而寒食节一般就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二者前后相继,这就为二节合并提供了可能性。 

到了唐朝,朝廷曾一度下令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但是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外部客观因素——时间上也紧密相连,所以扫墓祭祀的风俗也就从寒食顺延到了清明。这时的寒食和清明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了,清明节甚至将寒食节的祭祀习俗给“抢”了过来。可以说,“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变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清明节在包容寒食节诸项岁时节令风俗之外,还增加了打马球、拔河等运动娱乐习尚。并有宴进士、宴百官的饮宴礼仪。”(林永匡 王熹《中国节令》)

清明寒食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古代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十分重视拜扫祭祖,借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所以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极盛。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中描写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清明扫墓的情景,更体现出唐代已将寒食节、清明节并称。

应该说,因日期相连,唐代已将寒食节、清明节并称,清明节已基本上取代了寒食节。在像祭祖、扫墓等习俗的流变历程中,唐朝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转折的宏观背景则是此间寒食节、清明节地位的演替并逐渐合二为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人的生活(节日与风俗 上)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砚田时节】古代书法家笔下的“清明”及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清明节五种传说)
寒食、清明、上巳节:走近传说中的“清明文化”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介绍[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